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也加大对小班制授课的研究,簡单来说小班制授课就是一种以促进学生个性以及全面发展为主的教学方式,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基础上,缩减班级的人数,确保教师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班制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趋势,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小班制的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提高初中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班制授课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班制授课;研究
一、 引言
近年来,小班制的教学模式也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小班制的教学方法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实际上小班制就是一种新型的班级教学模式,其班级的人数基本控制在30以内,并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和普及,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均有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班制教学方法,对提高初中数学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研究开展小班制教学的有效方法,开展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二、 初中数学小班制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 有利于因材施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班制教学,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在小班制的教学模式下,班级的人数与初中普通班级的人数要相对少一些,这刚好为教学提供了便利,能够让教师有精力去了解和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制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开展高效的因材施教,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以及效率有重要的作用。
(二)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班制教学的出现和发展,有效的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有效地丰富初中的数学课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全面学习和发展。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班制授课的有效策略
(一) 开展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有效地落实和应用小班制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往枯燥的学习情况,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开展情境教学,比如说创建问题情境,营造一个勇于探索新知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问题:“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属于相交?在什么情况下属于平行?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激发,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和研究新的知识,这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二) 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比较封闭,教学活动也流于表面,无法发挥出数学的实际价值,所以在小班制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开放式的教学,巧妙地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建立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知识结构和体系,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并不断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形》的有关内容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三角形事物,来进行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
(三) 分层教学
在小班制的教学模式,开展分层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诸多的益处,是充分发挥出小班制教学优势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能为每个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条件,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整体提升。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合理的分层教学,首先需要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层,并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均进行有效的分层,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说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就可以开展分层教学,为学生制动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去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习的有效性。
四、 结语
总之,小班制教学为初中数学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应用小班制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实现教师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小班制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推动初中数学教育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娟.初中数学小班制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9(18):156-157.
[2]邵琴.初中数学小班化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12(11):187-188.
[3]颜庭辉,曹学渊.小班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2(25):255-256.
作者简介:
向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鲁贡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