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当前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微课为代表的教学模式出现,符合教学改革的趋势。因此,本文通过介绍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具体提出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伴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课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们也已经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文中研究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必要。
一、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微课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程度;微课将数形结合思想始终贯穿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微课减轻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微课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延伸了数学课堂教学的空间;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贯彻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二、 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时期,小学生具备非常强的好奇心,无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以理解,小学生就非常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能够采用微课来创设教学情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分数初步的认识”这方面的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能够采用学生们比较喜欢的动画形象来制作微课:佩奇和乔治的妈妈端来一个蛋糕,妈妈将蛋糕分成10等分,一家四口一同分享,佩奇吃了两块,乔治吃了三块,爸爸吃了四块,妈妈吃了一块。这时候妈妈来了,问大家都吃了多少蛋糕?这时,教师就能够良好的将分数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激起学生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通过提问,促使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找寻问题的答案,从而更能够深化学生对分数有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 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通常一堂课是40~45分钟,在这么久的时间里,小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下降的情况。微课与传统教学课程的本质区别即微课讲述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具备短小精悍的特征。微课视频通常只是简短的几分钟,却囊括了数学课本当中的精华,可以生动形象的讲述数学内容,减轻数学教学的难度。例如,教师在讲解“平移和旋转”这方面的知识点时,小学生只是利用数学课本,无法充分的掌握平移以及旋转的概念。针对这样的情形,教师就可以制作出微课视频,采用动画视频的形式,多次播放在相同的一个平面中、将一个图形上面的全部点都根据同一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画面,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平移的概念。另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个物体围绕某一中心点进行圆周运动的视频,从而让学生们理解旋转的概念。若学生可以清晰的理解并且掌握数學概念后,就可以更加主动的投入到之后的数学学习当中去。
(三) 微课扩展课外知识
数学学习是利用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培养出数学逻辑思维,给学生未来生活与学习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学习不能单纯局限在课堂当中,而应该向课外拓展,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录好微课视频,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在微课当中适当拓展数学知识点,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知识,激励学生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及时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观念,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向课外延伸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四) 微课做好复习巩固
复习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时期,教师能够采用微课,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自制力不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认知水平不高,无法充分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起微信群,把课程有关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群中,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下载、观看,重点学习课堂当中无法理解的内容。采用这个方式,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还有效解决家长辅导的难题。比如,在讲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点后,有些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不能充分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多次观看教师所制作的微课视频,利用沟通软件,与学生们展开交流,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有关知识,并且采用微课视频中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微课的应用促使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出现了本质的变化,学生可以利用微课从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突破课堂教学难点、扩展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知识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童涛.谈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使用[J].才智,2018(36):45.
[2]吴军林.论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65.
[3]葛宝军.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53.
作者简介:
吴婷,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宜春市宜阳新区官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