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
摘 要:最近几年,各种硬件设施和理论基础的不断发展,让当下的教育事业发生了极大转变。由传统的填鸭式机械训练,不断转化为通过因材施教,启迪学生自身智慧,使其具有良好的认知,学习及创造能力,成为当下急需的智慧型人才。文章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智慧环境创设及与教学方案相适应,提出有效分析观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智慧环境 运用
随着当下社会教育环境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针对智慧教育,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研究课堂智慧环境创设,并积极有效的运用,以此提升教育质量,是我们当下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分析智慧环境创设及其运用。
一、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一)时代发展的需求
智慧课堂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它的出现和发展并不是昙花一现。在当下,高科技、网络文明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新理念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为力求突破、跟紧潮流,不得不转换原有的发展方式,而在教育界,智慧课堂的出现,不仅是为了适应当下社会对新型智慧人才的需求,也是为了更进一步的适应新时代的发展[1]。
(二)教育改革的途径
我国发展素质教育,在21世纪初并没有取得较为显著的社会成果,而在近几年,由于相关技术以及相关教育理念的逐渐成熟,智慧课堂已经是当下进行教育改革突破的良好途径之一[2]。我们在发展研究过程中发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相关标准,通过智慧课堂的有力促进,能够使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促进学生在学习思维、学习方法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从而为教育改革,提供良好借鉴。
(三)人才培养的必然
当下社会对新型智慧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各种教育机构,在不断完善新时代教育体系过程中,也正在不断的积极利用新方法,新形式来解决所对应的问题。而无疑,智慧课堂作为一种依托多媒体,大数据,互联网等等技术的新型教育方式,在适用性,广泛性,创造性方面都得到了良好体现。不同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智慧课堂,对于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教师能力成长,教学质量提升等等不可或缺。
二、智慧环境创设条件
(一)硬件基础技术
智慧环境的创设条件主要依靠快速发展的先进技术,如,互联网、云平台等数据网络、多媒体技术,也依赖逐步扎实的基础设施完善[3]。在实际教学中,我积极地将相应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在教学形式上,给予学生更加丰富有效的体验,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率及质量,是智慧环境创设应用技术实现智慧课堂的主要策略。
(二)智慧教育理论
在智慧环境创设之初,其相应的教育理论极大程度地促进了这一教育教学形式的发展。例如,素质教育的相关理论,对实行有效的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有明确说明。智慧教育的相关理论,则强调学校在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时,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开发,强调快乐教学,注重学生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布鲁克斯的相关理论则表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符合一定情境,对于相关问题形成互动、相互理解,才能够构建自身所适应的知识脉络,强调对学生积极性的开发[4]。而这些相关的理论为智慧环境的创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参考。
三、智慧环境创设运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利用PPT,知识在进行导入的过程中,不仅不能够体现智慧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性,以及知识的形象性,同时显得过分苍白生硬,对于小学生而言,无法通过短短的几句话或图片,理解老师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有效的智慧环境创设,应当则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互动式话题引导及相关形象多媒体设计进行展示。
例如,老师在讲解正方体与长方体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的方法,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构造,同时以趣味性谈话的方式,与学生讨论,长方体的外形结构,提出长方体组成的关键要素。其次,通过多媒体设计,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使多媒体设计中的长方体物品,通过旋转,分解等等方式,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5]。而随着多媒体设计的情境创设,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对照自己所做的手工作品,依次对应长方体的棱,面,顶点等,使学生在快乐学习,趣味学习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长方体与正方体进行对比的环节中,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补充相对应的手工道具,例如,土豆、萝卜等,让学生在切出长方体之后,在长方体基础上切出正方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区别,学生可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与总结。在讲解完之后,老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验证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特征差异,例如,通过刻画长方体与正方体不同面的特征进行区别。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代表等。
(二)三维构图,生动演绎
现代课堂教学的智慧环境创设,正在不断将新型技术与知识教育体系相融合。其中三维构图就是较为有效的一种,通过生动演绎,能够更好地为解决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抽象、立体的知识认知提供良好方案。而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消除学生对于陌生知识认知的抵触感,在动与静之间进行转化,可帮助学生随着图像演示产生兴趣,也能够随着对其三维构图的认知,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更具有创造性的思维[6]。
例如,在进行面积相关知识的讲解中,老师首先准备各种平面图形,和画有小方格的图纸,同时在多媒体设计中,进行相应展示。老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展示的图形,找到形式一致的平面图形。随着对各种图面平行的逐步认知,提出探究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差异。带着相应问题,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我们能够经常见到的各种平面,例如,一张纸撕开的画面,一大一小的糖纸等等。进一步认识到这些平面形态各异、有大有小并进行比较。例如,手掌和桌面的大小,手掌和书本的大小等等。其次,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平面大小的意义,学会计算平面面积的意义和方法。例如,将手工平面图形,与格子纸通过点线重合,用笔在其上划出图形。同时老师通过三维演绎,完成构图,涂上颜色,通过比较各种颜色的图形,比较其面积的大小。最后,讲解面积计算方式,通过启发学生思维,例如,直接重叠比较,计算格子大小比较等等。
(三)动态变化,启发灵感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如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于寻找知识,验证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某些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我们也应当留有一定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7]。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相对应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于对应知识的迁移式讲解起到良好效果。
例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之前统计知识的统一概括,直观展现。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对于所学统计知识的概括总结。而在探讨之后,我们通过对应不同统计方案与扇形统计图之间的区别,将原有的统计知识进行迁移转化,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来源与运用。其次,老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通过操作变化,形成各类统计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直观感受其他统计形式与扇形统计图的差异。例如,展示条形统计图,我们可以直观地对每一类目的大概范围形成认知,但在某些具体数据统计时,扇形统计图更占优势,通过以百分比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差异对比,能够直接得出各类目之间多少的区别[8]。又例如,折线统计图,代表着某一类事物在某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但运用扇形统计图进行展示,却需要不同统计时期各出具统计图表。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对比,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进行实际运用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别,扇形统计图相应知识与其他统计形式之间的差异。最后,老师通过展示各类统计图表,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扇形统计图表的优势,帮助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基础上开拓创新思维,能够以自身对于知识的理解结合实际情况对统计图表运用到位。
(四)分層演练,提升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当堂所学知识,如不进行及时巩固,很容易使之学习效果下降。而数学知识由于知识设计密切,往往需要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对以往知识理解透彻。因此,如何更好地通过课堂练习演练,提升学习效率,将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是较为关键的一步。在课堂,智慧情景创设时,运用相应技术,实现分层演练,不仅能够针对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因材施教,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深入浅出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而在这一过程中,分层演练,由于其能够针对学生的自身知识水平,因此,在演练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展个性。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计难易度不同,侧重点不同的演练习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通过分层演练层层递进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通过给出问题,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数学办法进行计算。也可以通过搜集与习题相关的图片过视频情境,让学生开放思维,针对性的创设题目。例如,可设计运动场画面,其中,有跳高、田径、游泳等等。让学生针对情景创设问题。可创设运动人员分布的问题,运用加减法计算,适合知识相对基础的学生。可创设运动场人员参加比赛男女分布的问题,涉及乘法及加法,因此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合基础较为牢固的学生。以此检验学生对四则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及时反馈,及时巩固
运用智慧情景的创设,还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反馈的情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反馈不能够及时地通过当堂课时进行发现。而在现代相应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强大的交互能力,能够帮助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于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大数据计算筛选等等,帮助我们寻找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和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因此,当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反馈收集时,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满足学生对自身学习效果的了解愿望,另一方面,也能够使老师再通过了解反馈信息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而不是被动式的发现问题,后期堆积。有利于始终让学生保证正确的知识吸收,消除累积性的知识误差,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式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百分数教学时,由于其与分数的意义有所重合,因此,学生容易将之混淆。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在回顾以往,分数相关知识过程中对百分数的导入进行细致解说。同时进一步需要通过及时收集反馈,调整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区分知识,运用知识过程中自如发展。在收集反馈过程中,老师,可以将知识的含义与其他知识进行相互联系,从而进行联动设计,采用多媒体技术对其关联进行分析展示。也可以将知识运用到实际课堂检验中,通过各知识点即时练习,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够适应当下知识爆炸的时代现实,学生大部分都能够从各种途径找到所需要的知识,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做出新的角色定位,从知识储备传输角色转化为思维引导者、环境创设者等等角色,而智慧课堂将成为实现这一角色功能的必需。
参考文献
[1]李利,梁文洁,薛锋.智慧教室环境中的课堂互动教学现状分析——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个案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03):115-121.
[2]张屹,祝园,白清玉.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43-48.
[3]程桂华.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高年段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8(01):122-123.
[4]沈明浩.情境,让数学更精彩——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6):90-90.
[5]张国良.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特征研究[J].神州,2017(31):79-79.
[6]吴雅双.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6(92):58-58.
[7]罗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J].学周刊,2016,35(35):99-100.
[8]程桂华.智慧教育环境下小学高年段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8(0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