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9-12-02 07:37曾秀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实践小学语文

曾秀华

摘  要:文章以《搭石》为例,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与实践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教师应当积极运用文章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感,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师生互动活动等多种方式不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从而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实践

朱小曼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提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1]

我们看到,传统的教学表现出过于注重理性而忽视情感的偏向,而缺乏情感的教育是无法完成完整教育的神圣任务的。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没有细腻的情感,缺乏同情心的人,就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而缺乏同情心就会对人漠不关心,并从漠不关心发展到自私自利,发展到残酷无情。

传统教学模式出现的明显问题就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大部分教师都在积极地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情感上的反馈却很少重视,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较少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少部分学生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但这些语文知识往往显得“生搬硬套”,不能灵活地迁移知识。因此,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与情感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如果说传统模式的小学语文教育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那么,情感教育便是一种以教师为导演,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知识(自主表演)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中,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服务。小学语文中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实际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语文知识的奥妙,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还能为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文章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虽然小学语文课文内涵比较浅显,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领悟课文中的情感时依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这些文章都是经过许多教育家、学者等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精心编制的,能够对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中,教师需要清楚地意识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语文课文中的情感特点,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融入的情感引导学生,使得学生与文章所传递的情感形成共鸣效应,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路线[2]。例如,在《搭石》一文中,文章融入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以及对乡亲优良美德的赞赏之情。在进行该篇文章的教学前,教师可先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家乡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色、事物以及人物等,先激发学生对家乡的浓厚情感,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走入文本,透过文字背后去体悟作者浓浓的乡情,以此引导学生去领悟作者对家乡的风景、家乡的人存在的独特情感,使得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效应,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与理解。

(二)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也需要善于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措施,提高情感教育效果[3]。情境教学法是许多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情感教育中应用,能够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感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搭石》将作者的家乡描绘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作者描写的画面展现出来,同时配合适当的背景音乐,给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带来同步的刺激,从而让学生对作者的家乡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适用于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灵活运用,但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情感培养规律。

(三)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

著名儿童教育家、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曾说过:“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感,美能生情,而情又能激智,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的语言描绘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通过语言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进行调节、支配和暗示,引领儿童感受情境的美,体验情境中的“情”,领悟课文中蕴含的“理”。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作用,可以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有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儿童的感官,强化了情境,渲染了情境的氛围,从而激起儿童积极的情绪,使其主动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的体验[4]

富有情感的语言往往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更能让听者理解其中的意义,从而受到这个声音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倾听者与讲述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也可积极运用富有情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调整文章讲述时的音调高低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情感领悟,感染学生,实现情感教育目标[5]。试想,若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始终是生硬状态,而表情一直十分严肃,学生在听教师的讲解时便会感觉味同嚼蜡,自然很难领悟教师想要传达的情感,这也让语文教学变得单一和刻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用人类教育最微妙的工具——言语去触及人的心灵最敏感的角落。”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以优美的语言引导学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例如,在为学生示范《搭石》的朗读技巧时,教师便可采取富有情感特色的朗读方式,以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变化等来强化和传递课文中的情感,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同时,在学生阅读课文时,教师也要求学生带着自己领悟到的情感进行阅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四)通过师生互动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教师的话被学生奉为圣旨,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以及教学目标的完成上,很少与学生沟通和互动,最多的互动方式就是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一种知识灌输的过程,却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需要教师经常与学生互动、沟通,一方面能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正确理解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师生情感认知,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活跃性。例如,在学习了《搭石》一文后,我们理解了课文中“搭石”的内涵,这时,教师可在课堂上准备一些自己能够踩上去的石头,并与学生一起做“搭石过河”的游戏,与学生共同演绎文中“紧走搭石慢过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等画面,让学生从这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尊老敬老、善良谦让等可贵的品质,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从而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结语

对于语文课程的教学来说,情感教育作用十分明显,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通过情感教育来激发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情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合理运用文章情感培养学生个人情感、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以及师生互动活动等方式來培养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15).

[2]王晓翠.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46):202-203.

[3]李吉林.情境教育精要[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4(26).

[4]杨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8,9(04):48-49.

[5]李彩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J].学周刊,2017(20):27-28.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实践小学语文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