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评价

2019-12-02 07:42刘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7期
关键词:卵巢功能子宫肌瘤有效性

刘震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

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子宫动脉栓塞组, 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卵巢功能指标水平及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的时间、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时间、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 两组子宫肌瘤体积、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比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子宫动脉栓塞组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常规组, FSH水平低于常规组, E2水平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的时间、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4.14±0.56)、(8.14±0.21)d, 均短于常规组的(7.12±0.85)、(12.14±0.8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4.00%, 低于常规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可获得较好效果, 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子宫动脉栓塞;子宫肌瘤;有效性;卵巢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7.025

子宫肌瘤是肿瘤科常见的良性肿瘤, 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引起, 但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子宫肌瘤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子宫出血、阴道分泌物、 异常、不孕或流产等临床症状, 子宫肌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子宫肌瘤或未及时有效治疗子宫肌瘤, 则会导致流产、不孕、排尿困难等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危险[1]。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子宫动脉栓塞组, 常规组采用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卵巢功能指标水平及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的时间、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时间、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 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性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子宫动脉栓塞组, 每组50例。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年龄

32~47岁, 平均年龄(38.22±3.88)岁;病程8个月~2年, 平均病程(1.38±0.21)年;疾病类型:单发性肌瘤27例, 多发性肌瘤23例。常规组患者年龄32~48岁, 平均年龄(38.11±

3.32)岁;病程8个月~2年, 平均病程(1.36±0.28)年;疾病类型:单发性肌瘤26例, 多发性肌瘤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具体如下。术前1周测量子宫肌瘤和子宫体积, 检查患者心电图、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等, 术中实施消毒铺巾, 穿刺右侧股动脉, 在腹主动脉部位实施导管插管, 再实施子宫动脉造影, 根据造影部位明确子宫肌瘤所在位置, 明确周围血供, 之后将4F 导管经微导管直接送到子宫动脉远端,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聚乙烯醇颗粒经微导管注入, 实施栓塞, 尽可能避开子宫动脉卵巢分支, 血流速度减慢后再实施子宫动脉造影, 在双侧子宫动脉分支闭塞后给予压迫止血, 包扎处理, 右下肢24 h绝对制动, 对右侧足背动脉搏动等进行观察,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等情况, 并在拔管后实施6 h动脉压迫止血和按压[2]。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卵巢功能指标(FSH、E2)水平及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的时间、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时间、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围绝经期症状包括潮热、失眠心慌、易怒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卵巢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 两组子宫肌瘤体积、FS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子宫动脉栓塞组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常规组, FSH水平低于常规组, E2水平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的时间、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的时间、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4.14±0.56)、(8.14±0.21)d, 均短于常规组的(7.12±0.85)、(12.14±0.8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情况比较 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中发生1例潮热, 1例失眠心慌, 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4.00%;常规组患者中发生4例潮热, 4例失眠心慌, 2例

易怒, 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20.00%。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上认为与局部生长因子和性激素之间的复杂作用以及体内正常的肌细胞突变有关[3]。子宫肌瘤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疾病, 促使患者纤维瘤生长的主要因素是雌激素[4, 5]。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的不断完善, 许多学者表明, 经过子宫动脉栓塞手术治疗, 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息肉根除, 没有肌瘤扩大病例, 提高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 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可以更好地保留患者的子宫生殖功能, 避免患者的卵巢功能不必要的损害[6-8]。

本研究中,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结果显示, 治疗后, 子宫动脉栓塞组子宫肌瘤体积小于常规组, FSH水平低于常規组, E2水平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1/2的时间、子宫出血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4.14±0.56)、(8.14±

0.21)d, 均短于常规组的(7.12±0.85)、(12.14±0.88)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栓塞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4.00%, 低于常规组的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子宫动脉栓塞可获得较好效果, 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1] 张想莲.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健康研究, 2018, 38(6):683-684.

[2] 郭玉生, 刘昱峰, 张莹莹. 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后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6(11):104-106, 110.

[3] 刘春生.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规范化操作探讨281例.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31):33-34.

[4] 朱俊, 蒋韬, 叶建忠, 等. 子宫动脉栓塞术与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巨大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实用医药杂志, 2018, 35(9):787-

789.

[5] 张秀珍, 张海燕.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81):31-32.

[6] 徐倩文.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单发和多发子宫肌瘤远期疗效. 临床研究, 2018, 26(9):43-44.

[7] 冯一屏. 彩超在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17):133-134.

[8] 周海燕, 王维香, 马卿莲, 等.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相关性探讨.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 29(7):917-920.

[收稿日期:2019-02-11]

猜你喜欢
卵巢功能子宫肌瘤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观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其性功能的影响
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