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潮
【摘 要】贺州全力推进东融战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贺州职业教育存在诸多方面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策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助力贺州东融。
【关键词】贺州东融;职业教育;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 F1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1-0159-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77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eling Hezhou Dongrong
LI Kai-chao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China)
【Abstract】Hezhou strives to advance the strategy of Dongrong,build a demonstration area in Dongrong,Guangxi,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not provide talent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He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many problems.It is necessary to adopt appropriate strategies to deepe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nd help Hezhou Dongrong.
【Key words】Hezhou Dongrong;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colleges
职业教育包括一般高校中应用技术类专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贺州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随着贺州东融战略的全面推进,贺州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大量而迫切的需求与贺州相对落后的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将会日益凸显。因此,贺州的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
1 贺州东融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况
1.1 应用型本科教育概况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贺州有1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即贺州学院。贺州学院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积极发展教育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和农学等学科。现有本科专业47个、专科(高职)专业13个,全日制在校生16600人(含专科)。在职教职工1000多人,专任教师7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人,正高级职称教师6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8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3人。2018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02%,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3.09%。
1.2 高职教育概况
通过调查研究显示:贺州没有独立的高职院校,但在贺州学院有一个二级学院,即应用技术学院,从事高职教育,现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财务管理、会计、商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烹调工艺与营养、食品检测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应用电子技术13个专业,教职工18个,其中专任教师7个(不包含外聘或其他二级学院为应用技术学院上课的老师),全日制在校生1531人,2018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05%。
1.3 中职教育概况
据贺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贺州共有各类中等职业院校13所(含4所民办中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18918人,专任教师784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60人),教职工1035人,有国家级重点职校1所,自治区级重点职校2所,自治区级示范学校5所,自治区级示范专业14个。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86.34万平方米,校舍面积43.46万平方米,学校图书46.69万册,计算机3645台,教学仪器设备11578.27万元,拥有校内外实习基地212个。
1.4 职业培训概况
通过对贺州上海文华职业进修学校、贺州升华会计培训学校、恒通职业技能学校、一条龙电脑学校、钟山县定点职业培训机构、最爱职业培训学校、德智康培训机构、祥誉职业培训学校信都点、广西贺州悦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轻舞艺术团培训中心等20多家职业培训机构调查了解显示,其培训职业主要涉及催乳师、家政服务员、会计培训、电脑培训、美妆、驾驶员、舞蹈等职业。
2 贺州东融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职业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贺州职业教育的发展,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明显滞后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碳酸钙产业和旅游健康产业是贺州大力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通过对贺州相关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些企业所需的中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幾乎都无法在贺州当地招聘获得,而要到珠三角或其他发达省市招聘引进,而在当地通常只能招聘到基层普通工人。不仅碳酸钙产业和旅游健康产业是这样,别的新兴产业甚至不少传统产业也是如此。随着贺州东融(尤其是产业东融)战略的不断推进,这个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其主要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当地政府没有处理好发展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2 职业教育院校招到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水平普遍偏低
职业教育院校招到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水平普遍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太过于陈旧和落后。不少家长和学生认为,职业教育院校是提供给调皮捣蛋不认真学习或智商低下而成绩相当差的人上的,觉得就读职业教育院校会丢人现眼没面子,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觉得毕业了找不到好工作不会有好出息,要是就读职业教育院校这一辈子就废了,就读职业只能去工厂打工,做底层工人,等等。在不小程度上出于以上这些原因,不少家长和学生不看好职业教育,不让或不愿报考职业院校,即使最后报考的,不少家长或学生都是出于迫不得已而无奈的选择。
2.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相关工作落实不到位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贺州行政区域内的职业教育院校几乎都有在开展和推进,但相关工作多数院校落实不到位,其成效低下。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不少职业院校的专业目录没有随贺州东融战略的推进和贺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修订,不少教科书陈旧落后,几乎没有进行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专业教材没有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滞后和尚未普遍应用。(2)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不少职业院校虽进行校企合作建有实训基地,但仅停留在偶尔提供少量机会给学生简单参观的层面,甚至个别存在仅是为了应付工作或装点门面挂牌而已的现象,没有涉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入交流探讨和研究后联合制订等深层次的合作。(3)“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平台还有待提高。贺州行政区哪个职业教育机构均存在“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的问题,而且其中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更低。这些都会影响到贺州东融战略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相关人才的培养。
2.4 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院校的办学主体比较单一
在贺州行政区域内13所中职院校中虽有4所是民办中职院校,但其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高职)是政府举办的,目前贺州行政区域内还没有民办的高校。可见,贺州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借助社会资源,没有很好地推动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到职业教育行业或事业中来,进行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这使得在贺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或相关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其职业教育质量水平难以实现快速有效地提高,进而制约贺州东融战略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
2.5 所培养的人才留在本地工作的人数比率较低
贺州行政区域内个职业教育院校都是区域性院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办学定位和目标。这些院校的不少学生是贺州本地人,即使不是贺州本地人,也绝大多数都是贺州紧邻省市的,距离贺州很远省市的学生很少。即使是这样,这些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决定或愿意留在贺州工作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学生去珠三角找工作,去服务珠三角的经济社会发展去了。这个问题若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贺州全力推进东融战略,其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缺口,靠外部引进是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因此,必须想办法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好,首先要清楚其中的原因。其原因除了贺州工资较低、城市发展较落后以及趁年轻去大城市看一看闯一闯的想法之外,还在于他们对贺州的了解过于片面和不深入,导致不少学生对贺州的不喜欢远多于喜欢。
3 助力贺州东融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策略
3.1 把职业教育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明确职业教育战略地位[2],把职业教育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改革摆在贺州教育改革创新,以及贺州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服务贺州东融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实现贺州充分而高质量就业的需要,对接贺州产业与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学校和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只有把职业教育改革摆在各项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改革才会更有成效,才更好助力贺州东融战略的推进。
3.2 协助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观念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大众传媒以及义务教育等途径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教育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和对国家的价值与意义,让人们树立正确的新时代职业教育观念。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和企事业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不得歧视职业院校毕业生。政府相关部门适时清理或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歧视政策,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大对职业教育院校参加有关技术技能大赛成绩突出学生的表彰奖励力度。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和“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園”、“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与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此外,还要知道为什么学、怎样学,这样才能达到知行合一、诉之本心的要求,才能在专业领域里体现最大的个人价值, 从而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3]。
3.3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双元”协同育人工作
鼓励校企合作共同研究制定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时纳入教学标准与教学内容中,并强化学生的实习和实训。鼓励职业教育机构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相关课程与师资等资源。对符合相关规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营造企业积极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氛围,推动职业教育院校和相关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严格督促执行《方案》规定,即“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4]。政府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鼓励符合一定资质的校企人才按照一定的机制双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