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玉环
摘要:研究学者们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内容的探讨比较注重于调整的成本、调整的速度和调整的时机这三个方面,使用的研究方法也主要是采用大样本数据进行整体股市或者大部分行业行业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基础概念着手,把当前学术界的理论研究作为研究的基础,然后进行实际案例的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和对行业内其他高科技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启发。
关键词:资本结构;动态;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10-0033-02
一、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环境因素
1.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
通过现有的相关理论可以看出,目标资本结构和中国GDP增长率呈现出相同的变化方向,在分析GDP增长率对资本结构影响的过程中,实际GDP增长率应该采纳。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企业的正常运作影响几乎没有。实际GDP增长率升高时,企业将采用更多的债务融资方式,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也会提高。实际GDP增长率下降时,企业盈利的能力会下降,未来发展的预期也会变得不好,企业债务融资的优势也相应减少。
2.利率
企业两种外部融资方式,一个是股权融资,另一个是债务融资。企业可以灵活的交替使用两种融资方式。在外部市场融资利率高时,债务融资的利息费用增长会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大,所以这个时候企业应该减少债务融资。除了市场利率会影响企业融资方式以外,未来利率的升高与降低也会影响企业选用哪种融资方式。未来利率上升时,企业会采用长期债务融资的方式,而当高新技术产业行业上市公司的债务利率低于企业的资产收益率,会有利于企业的债务管理。经济发展较好时,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常常采用债务融资方式,资产负债率会因此上升。市场投资者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利率,降低债务管理的热度:反之,当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时,市场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盈利的信心不足,债务融资的比例下降。因此,当利率上升时,使用债务融资带来的金融风险会升高,企业不会倾向于债务融资,会更愿意利用股票市场融资。
(二)中观环境因素
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中观环境因素研究结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资本密集程度有些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些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有些则被归类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第二是生命周期阶段,通常有四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是决然不同的,因此对于财务风险的要求也会不一样,直接使得负债水平的不一致。第三是产业集中度,行业的集中度越高,说明该行业的现有竞争力越弱。公司更倾向于将债务用于融资,财务灵活性会较差。
(三)微观环境因素
1.成长性
增长越快,公司需要的外部资金就越多。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率和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可以保证公司未来的发展。公司未来发展预期越好,所需资金就越多。当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时,企业的投资增长率一般高于后期。当企业处于成长阶段时,大多数公司都不愿在股票市场发行新股以稀释原股东的持股比例。新股发行将在一定程度上触及原股东的收益。因此,债务融资自然成为成长型公司使用的主要融资方式。
2.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好时,不会发行过多的债券而会设法提高留存收益的比率。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好时,企业没有办法使留存收益的比率提高。所以只能通过外部融资,为了更多的融资,会发行较多的债券。高新技术产业上市公司在当下国内的宏观环境并不乐观。主要是因为政府政策不断的变化,公司控制的时常变化,法律制度不够完备,还有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所以,许多企业才会通过融资的方式把留存收益转化为股权,来提高企业义务和运营方面的自主权利,避免企业为财务的问题导致不能实施正确的经营策略,从而降低企业在运营方面的财务成本,保障了原始股东的权利。另外,过度的使用留存收益进行融资会侵犯到一部分小股东的利益,大股东则不会受较大影响。这个时候,企业的实际收益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
3.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的含义是企业各种不同资产的比例。企业的有形资产越多越有利于外部融资。尽管企业的资产中有无形的资产,但是无形的资产不同于实物,变现所得的价格不稳定。在企业的财务出现严重危机时,市场投资者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会下降。所以,除了极度特殊的原因,市场投资者不会接受企业以无形资产做抵押进行融资。从理论上讲,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越多,企业的负债能力也就越强,说明资产的有形指标是资本结构的主要表明方式。
二、QN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影响因素分析
(一)宏观环境因素
1.GDP的增长速度
一般来说,GDP增长率与公司资本结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特别是从长期借贷的角度来看。当实际GDP增长下降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盈利能力将受到负面影响。此时,利用债务融资筹集投资资本可以提高其税收抵免的效率。另一方面,当股票市场低迷且股价可能被低估时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公司将降低公司的市場价值。因此,由于宏观经济的缓慢影响,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债务融资来满足自身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
2.利率
利率的提高和降低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银行使用调整利率的方法来调节对于市场货币的供应。当货币政策在一个相对宽松的时期时,利率下降,货币供应增加,公司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向银行贷款,从而更容易调整最佳资本结构。如果利率在紧缩期间上升,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难度会增加,调整成本会增加,调整的难度也会增加。可以发现,基准贷款利率的下调使得QN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债务融资而非股权融资。
(二)中观环境因素
中观环境要素主要是行业因素,不同的行业会有其独特性和特色的基本要素,不同的行业会有不同的主营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不同,对该行业的公司进行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要求也会有所区别。从QN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应该归类为信息技术行业的通信设备企业。该行业进入壁垒较高,需要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对初始资本要求很高,这些限制性因素使得通信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较高,行业内竞争性相对较弱。因此,该行业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
(三)微观环境因素
1.成长性
企业的成长性主要体现在企业未来能创造多少收益。企业未来发展的越好,在发展的初期所需要的资本也会越多,企业就可以加大投资净现值为正的项目以此来扩大企业投资的规模。虽然MM理论更侧重于企业使用债务融资,但是大量的债务融资将会使企业面临相对较高的债务压力并且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那些依赖长期高收益投资项目的企业来说,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很大程度会导致企业对业务运营不再乐观。所以,在企业进行外部融资时,债务融资的优势将会丧失,企业更加依赖于股票市场的融资。在一定的范围内,企业将先后按照“留存收益、债务融资、股权融资”来筹集企业所需资本。 由此可见,当一个企业有良好的投资机会的时候,企业选用债务融资除非是企业用于运转的现金不足。与此同时,企业的资本结构会相应变动,企业的财务杠杆水平会提高。
2.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企业在经营方面的风险就越低,企业可以对债务的结构进行优化。因此,动态权衡理论指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杠杆水平变化方向是相同的。除此以外,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可以看出,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会给市场投资者良好的感觉。更加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此类企业自然可以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并且使企业的负债比例保持在一个相对高的状态。但是,按照优先融资理论,企业应该按照内部融资,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的顺序进行融资。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需要赚取更多的留存收益来补偿企业资金的缺失。通过企业采用股权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方式盈利能力不同可以发现,企业的盈利能力越高其负债率反而越低。
3.企业所得税率
企业倾向于选择债务融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债务的税盾收益,因为债务融资导致的利息的支出能够先扣除在企业所得税撤销时,能够减少企业的现金对外流出,从根本上增加企业的净现金流入。虽然中国的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但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高科技行业可能享受部分税收优惠。各公司的实际所得税税率不一样。本文计划使用实际所缴纳的所得税和企业税前利润的比值量度企业所得税率,而且由于资本结构的界限狭窄,它是长期融资方式中负债与权益的比率。因此,非流动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用于衡量资本结构。QN企业实际企业所得税率从2013年开始下降,直到2015年开始回升,非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率的时间趋势也和实际所得税率如出一辙,表示两者之间正相关,实际所得税税率上升,长期资产负债率也在上升。若企业所得税不断提高,则债务税盾效应也可以得到提升,此时,债务比率低,财务风险低。此时提高长期借款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往往大于边际成本。
4.企业规模
融资优先理论认为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有更强的内部融资能力,并且企业在可以内源融资的前提下,不会考虑外源融资的方式,因此,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但是,委托代理理论的观点是因为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低,更多的信息披露也会使得第三方对大公司的监督更完善,债权人的监督成本则会降低,因此,公司的规模与资本结构比率正相关。企业规模的计量尺度是总资产的自然对数,由于资本结构的界限狭窄,它是长期融资方式中负债与权益的匹配关系。
参考文献:
[1] 才静涵,刘红忠.市场择时理论与中国市场的资本结构[J].经济科学,2006(4).
[2] 傅雷明,万迪珍,张亚辉.关于产业集中度与公司期限结构非线性关系的研究——基于1999/200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调查[J].管理评论,2012(11).
[3] 黄 辉.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适应率与調整路径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50).
[4] 黄少安,张 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
[5] 姜福秀,黄 文.动态资本结构的现代化与调整过程[J].世界事务,2011(3).
[6] 陆 斌,高宾月.市场机会和目标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12(1).
[责任编辑:谭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