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栾世杰,潘杰,李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各地各高校也就“如何培养人”进行了许多新的研究、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则是这些研究、探索和实践所达成的共识[2-5]。课程思政就是一种政治立场鲜明的高职院校立体化育人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目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6],使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7]。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该课程的育人功能,本文从开展《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学要点、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其他工科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借鉴。
机械制造业是国家工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国家的实力和先进性的重要标志。随着全球制造业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相应地机械制造相关领域技能型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8,9]。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具有课时少、理论性强、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知识点多、实践教学少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很少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等内容,且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氛围缺乏活力,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状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为了提高《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基于思政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势在必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目的是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把正确价值引领、共同理想信念塑造作为社会主义大学课堂的鲜亮底色,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价值观、爱岗敬业的精神及为国奉献的精神,最终实现“立德树人”。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既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是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课程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德智技并进”,实现“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的高质量人才。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共分为五个专题进行教学,在每个专题中筛选出重要的知识点、技能点,结合相应的思政元素进行教学,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教学要点
实施“课程思政”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引领,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中提炼出爱国情怀、大国工匠精神、社会责任、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等内容,自然渗透到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中,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课程,提高对课程的认同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团结协作的意识、严谨的职业素养和为国奉献的精神。《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案例,例如,在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起源与发展史时,将很多不畏艰难、敢于探索的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课堂中,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塑造学生不怕吃苦、自强不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10];在讲授常见金属切削加工机床与加工方法时,穿插着讲国产航母建造、载人飞船、国家大型工程等中国制造的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前沿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励学生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培育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以及自豪感。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职业技能训练和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训教学项目中蕴含着理想信念、安全意识、工匠精神、团队合作、环境意识等思政要点,把思想要点具体化为实训操作体验,从而把专业实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11]。专业课教师通过分析、梳理,把思政要点具体化为实训操作,充分发挥实训教学育人的作用。例如,实训教学项目 “手锤的制作”,指导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体验“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过程,润物无声的把思政要点渗透到实训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中,培养学生做事情重细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科学规范的操作习惯和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的意识。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学生利用互联网、手机App、Pad、VR等各种现代技术和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实时、无地域限制的学习,带来诸多便利,但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考验着学生的甄别能力。专业课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与鉴别各种道德取向与道德规范,选择符合时代要求的道德价值[12]。例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不能为了完成课程的平时作业、调研报告、实训报告等任务,随意的拷贝网上的相关资料,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勤于学习、诚信学习、实事求是,才能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为了方便老师和学生学习,建设课程思政特色数据库,该数据库中包含课程思政关键词和主题句资料库、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点融合的优秀案例库等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团队收集、整理、筛选课程思政关键词和主题句,最终形成课程思政关键词和主题句库;搜集知识点、技能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优秀案例,构建成优秀案例库。
教学方法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13-15]。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要实现德智技的共同提高,需要探索具体的融入方式[11]。本文通过大量调研,提炼总结出情知交融式、相融共鸣式、巧妙渗透式等三种符合高职学生身心特点的“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提供借鉴。情知交融式教学方式是将爱国情感、积极的情感、快乐的情感等情感贯穿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获得感。相融共鸣式教学方式是将专业要点、技能要点、思政要点三种不同的教学要点,进行有机融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价值共鸣。巧妙渗透式教学方式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唯物主义等内容自然渗透到专业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讲授中。
高校是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的重要场所,课程教学的第一任务永远是立德树人,每一门课程都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求[16,17]。对于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机械制造人才,思政教育尤为重要。《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实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切实发挥课堂育人的功能,从教学效果来看,引入“思政元素”进入机械制造技术课堂,课程教学更有感染力,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动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教学过程。通过《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方案的设计和应用,把该课程建设成课程思政的品牌课程,在职业教育领域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