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的对策研究
——以昆明为例

2019-12-02 05:40昆明学院沈艳萍庄嘉琳苏娅罗隽雁肖磊
中国商论 2019年22期
关键词:昆明消费民族

昆明学院 沈艳萍 庄嘉琳 苏娅 罗隽雁 肖磊

1 进一步释放昆明消费潜力的意义

消费已经成为拉动昆明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支撑。据国家统计局昆明调查队数据显示,2017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92.67元,是1980年的67.3倍,2008年的2.62倍,与1980年相比年均增长率为12.05%。扣除近四十年价格上涨因素,2017年昆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实际支出3947.97元,是1980年的10.23倍,与1980年相比实际年均增长率为6.49%。

但与国内国际化城市相比,昆明消费总量不大,消费结构不够合理,消费载体基础性开放合作平台等服务性消费仍存在差距。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农村消费提质升级、优化消费市场环境的政策红利出台,将为促进昆明居民消费升级注入新动力。

2 昆明消费经济发展现状

2.1 昆明消费潜力分析

消费潜力是指潜在的消费,涵盖一切尚未满足的符合人性需要的消费。本文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昆明及西部7个省会城市的消费潜力进行分析排名,并以年末总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指标作为研究昆明消费潜力的变量体系,用以分析明确各变量因素与消费潜力之间的影响关系。经测算,昆明消费潜力在8个西部省会城市中,综合排名居第三位(排名依次是成都、西安、昆明、南宁、贵阳、兰州、西宁、银川),如表1所示,昆明消费潜力较为明显。

2.2 昆明消费经济发展特点

2.2.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

从图1可以看出,2011—2014年昆明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低于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但其两者的差距逐年递减,至2015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超过资本形成对GDP增长贡献率。

图1 2011—2015年昆明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与资本形成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差额

表1 西部8省省会城市消费发展潜力评价结果

2.2.2 消费结构逐步优化

2011—2015年(如图2所示)政府消费在最终消费中的占比逐年降低,由2011年的25.30%下降为20.8%,略低于全国26.4%的平均水平;居民消费占比逐年增加由2011年的74.70%上升到79.20%,略高于全国73.6%的平均水平。

图2 2011—2015年昆明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水平及占比

2.2.3 城乡消费规模差异依然较大,消费结构差异不明显

如图3、图4所示,2017年昆明市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图可以看出,昆明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不明显。

图3 2017年昆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图

图4 2017年昆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图

从图5可以看出,在消费规模上,昆明城乡差异依然较大。

图5 1998—2017年昆明市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比图

2.3 昆明消费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消费对经济拉动的效能不足

2015年昆明最终消费率为48.8%,低于全国51.6%的水平;资本形成率70.2%,高于全国44.9%的水平,昆明消费需求小于投资需求,消费需求还需进一步提升,如图6所示。

图6 2011—2015年昆明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

2.3.2 新型消费模式发展不充分

昆明网络消费动力不足。2016年4月,昆明网络消费位列云南第一位,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昆明的网络消费水平指数来看,2011年1月为90.88(全国平均96.0),到2016年4月为104.88(全国平均122.2),月均增长0.23%(全国平均0.38%),均低于全国水平。

2.3.3 居住类消费支出挤占其他领域消费

随着2000以来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住房消费成为城镇居民最重要的开支内容,从图3、图4看出,2017年城乡居民用于居住的开支都在20%以上,居住消费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居民的住房消费过大,严重挤占了居民在其他领域的消费。

3 新时期广州释放消费力经验借鉴

2012—2018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保持超过11%的高增速,预计到2020年,达到伦敦、纽约等世界级城市消费规模。随着广州传统商贸加快转型,以及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广州消费实力将继续名列前茅,经验值得昆明借鉴。

3.1 改革流通体制,加快消费升级

广州开展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消费升级。将个性、多元、便利的消费需求作为引导商贸零售业创新发展的目标,培育“零售业+”的商贸零售业发展模式;以创新发展为理念,推进专业批发市场从单一批发向综合服务转型提升;利用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政策叠加优势推动高端集聚和创新创业良性循环;以物流园区、产业物流集聚区为支撑,着力推进全市工商业、物流企业以托盘为核心带动的物流标准化应用。

3.2 落实消费政策,提升消费信心

广州注重消费政策和理念的研究。以体育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等中高端消费为新增长点,采取了重构消费新模式,促进消费需求回流、促进商旅文融合、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融合等一系列有效做法,推动商贸转型升级,深化内贸流通体制改革,推广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

3.3 强化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

广州被商务部和中央编办确定为全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广州市政府安排资金对扩内需促消费工作和项目给予支持,保障促销活动的有序开展,落实具体促消费工作措施,对促消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分析,找出对策,及时总结。

4 提升昆明消费潜力空间载体的路径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提高商业供给体系质量,加强消费回流,增强对海内外消费者的吸引力,满足更高水平的消费需求。

4.1 以新供给激发新需求

昆明消费需要在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实现更快释放。鼓励企业通过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开发面向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智能化终端产品,吸引消费者,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以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契机,加快形成一批跨县(区)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满足消费需求;优先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大数据产业,并结合各区域产业特征来制定现代服务业消费计划;弘扬工匠精神,重点在医药、旅游、食品等行业建立领军企业和示范标杆。

4.2 支持传统商业转型升级,创新销售模式与业态

探索构建“智慧商业”体系,鼓励互联网企业加强与餐饮企业、实体店铺、生活服务企业合作,推动线上交流互动、引客聚客、精准营销等优势与线下真实体验、品牌信誉、物流配送等优势相融合。

4.3 着力建设主城区市中心商业中心,打造昆明消费新名片

探索交通枢纽、人流集散地融合消费发展新模式,引导新型业态和国内外顶级品牌聚集,建设高端商业密集发展区和品牌集聚的国际知名商业区。加快正义路片区改造,实施商业步行街空间品质提升再造工程,鼓励设计师、创客进驻正义路片区,开展创客创意产品发布、展示、体验、交易,打造昆明消费的新名片。推动翠湖片区的保护性改造,引入绿色生态设计,融合云南历史文化和翠湖独特的自然风光,建设翠湖商业中心,打造汇聚垂直型购物中心、旅游休闲、复古街区等多元业态的消费目的地。完善商业中心交通体系,加快规划建设正义路、人民路,翠湖环路的步行连廊,增强商业集聚效应。

4.4 着力提升四大核心商业集聚区,构建昆明消费新优势

充分发挥原有商业中心的消费聚集作用,加快提升主城区市中心商业区、北辰财富中心商业中心、南亚风情园商业区、世纪城商业中心四大核心消费区功能。加快推进北辰财富中心区域升级改造工作,通过提升市容环境、打造智能街区、营造商圈文化等,打造以休闲娱乐为主导、多元混合的商业中心。推动顺城—正义路中心商业区商业向翠湖片区延伸,引进具有云南历史特色和云南民族风情的综合商业设施,构建集都市型购物中心、品牌专业店、特色餐饮、影剧院、历史名人故居、主题公园等休闲文化娱乐服务网点。在南亚风情园商业区、世纪城商业中心重点打造集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消费中心。

4.5 着力打造新兴消费圈,培育消费增长新引擎

进一步丰富万达商业中心业态,引进国际主流品牌,引导增加特色餐饮等配套服务,利用昆明地标—万达双塔品牌,促进旅游消费。加快呈贡片区CBD规划建设,引进大型购物中心,引导品牌集聚,将呈贡片区商业区打造成为辐射云南南部城市的综合商业中心。依托滇池周边特有的生态人文资源,重点挖掘和培育旅游、文化等产品,打造生态观光消费圈。引入特色餐饮、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促进旅游消费。

4.6 加强境外消费回流

加快建设机场口岸进境免税店,争取昆明长水机场口岸进境免税店尽快对外营业;建立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加大国际跨境商品直购体验中心的建设,促进进口消费品直销中心的发展。完善昆明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奥斯迪(昆明)电子商务交易产业园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积极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打造集跨境电商、商品展示、保税仓储于一体的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吸引外来消费增加。

5 打造新兴消费热点

作为全国闻名的旅游城市,以“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为中心,打造昆明新兴消费热点。

5.1 “大健康”——以“民族医药、民族体育、养老服务”为重点,打造消费热点

医药、体育、养老是与国民生活及幸福感息息相关的行业,关注这些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不但可以实现国民健康,更是实现政府创收增收的重要举措。

5.1.1 民族医药产业消费

昆明市民族医药产业面临市场空间狭小、资源枯竭、民族医学发展迟缓和后继乏人等诸多困境,影响了当地的健康消费。

第一,做好民族医药抢救发掘工作。民族医药抢救发掘工作是民族医药保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建议昆明市、区两级政府设立民族医药抢救发掘专项科研项目,重点开展阿昌族、哈尼族、怒族、布朗族、傈僳族、独龙族、哈民族、德昂族等民族医药常用医技医法、习惯用药、秘方验方、养生保健方法等医药知识、文献的抢救性发掘及整理研究。

第二,重视民族医药名老专家的经验传承。为民族医药名老专家开展师承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尤其应在从业资格、职称评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名医专家后人。

第三,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优质的民族医药服务。着力培养一批技术高超、医患沟通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切实解除老百姓的病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消费者对民族医药队伍的信任,才能大胆消费、放心消费。

第四,建设民族医药标准化研究平台,提升民族医药的品牌质量。开展民族药标准研究,建立民族药标准研究和评价平台,解决民族药研究的关键技术难题,将有力提升昆明市民族医药企业的品牌质量,提升其行业竞争力,从而吸引国内外消费。

第五,加大对民族医药产业的投入。建立传统医药复方知识保护基金,以资助对传统复方资源的管理与保护;重视民族医药人才,提高待遇,对于掌握民族医药核心技术的专家及老药工,给予相应的地位及待遇;配备应有的资金以培养后继的年轻人,以师带徒的形式掌握民族医药核心技术。

5.1.2 民族体育产业消费

第一,实现“平原—中高原—高高原”的训练基地系统的调整。昆明市现有运动训练服务资源主要体现在高原训练方面,尽管高原训练基地达到国内乃至东南亚地区一流水平且具备一定规模,但按训练学和生理学要求尚不具备训练的系统功能的要求,故在昆明市建立“平原(河口平原)—中高原(昆明)—高高原(丽江)”一条龙训练基地服务系统或通过跨省际的“平原—中高原—高高原”训练基地联盟,实施全方位的运动训练服务,真正实现昆明市乃至云南训练基地系统的功能调整。同时可将大量的剩余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使训练基地社会服务中依据市场运行规则进行产业化经营,使昆明市的这一宝贵的特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第二,以现代思维实施基地营销方式调整。昆明市运动训练基地在实施完善“平原—中高原—高高原”服务结构开发的同时,必须采用多角化营销战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开。以国内、外各类职业体育俱乐部为主要消费对象,采用名人效应营销方式、品牌效应营销方式、基地资源功能营销、组合效用营销等方式;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等形式扩大训练基地的影响;以高层次体育组织为公关对象,如国内、外各单项体育联合会或通过国内、外高层体育组织领导对基地的评价扩大影响,拓宽需求市场,加速昆明市高原训练基地的国际化水平。

第三,施行推动昆明市民族体育发展的政策。为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投入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政府有必要制定一些吸引企业来华投资的优惠政策,如对投资从事体育经营的非赢利性组织或赢利性企业给予减免税政策和优惠贷款政策。国家可以在土地使用上放宽政策;国家银行应该以优惠的金融政策,以较低的利息和较少的抵押发放贷款等,增加社会办体育的热情和信心。

第四,运用大众传媒推动全民健身消费。体育消费者参与体育消费兴趣的形成是受大众传媒的影响。用行政手段干预媒体对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报道比率,是引导更多的人加入体育健身行列的有效手段。

第五,培养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表演人才,吸引民族体育运动消费。让各少数民族选派出优秀的青年人,对本民族的体育项目进行整理、改编,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具有现代的文明,既能够观赏,又比较简单,使观赏者容易参与,才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民族体育运动消费。

5.1.3 养老产业消费

第一,建立推进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

建立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协调发展管理机制。开展养老服务消费市场调查研究、决策咨询、规划制定、推动实施、评价考核等具体工作。将老龄产业发展从政府“要求干、指挥干、安排干”逐步转向“引导干、商量干、支持干”。

第二,建立保障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健康成长的约束机制。

昆明市可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协会评估联盟等在第三方评价机构,探索有关第三方评价的标准、流程、机构、队伍和成果应用等问题,以积极推进老龄产业发展监督、约束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还社会一个健康的养老服务消费市场。

第三,全力打造精细的养老服务。

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养老服务模式已明显滞后于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市场化、产业化形势下的养老服务发展,要充分体现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需要,服务功能逐步精细化、专业化,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服务。

5.2 “大旅游”背景下,打造昆明休闲旅游消费热点的对策建议

昆明作为一座享誉中外的旅游城市,积极打造休闲旅游项目,释放休闲旅游消费潜力。

(1)科学规划城市休闲旅游景区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确立“宜居休闲之都”的品牌形象,加强景点景区旅游战略向全域旅游战略的转变。

(2)打造内涵丰富的休闲旅游产品。系统研发和策划节日购物旅游、特色乡村旅游、城市特色街区旅游、山地体验旅游、汽车自驾旅游、会展旅游、学术研讨会旅游、美食旅游、体育赛事旅游等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新产品,着力培育成为昆明新的标志性旅游产品。

(3)加强城郊型森林公园旅游产品的开发。有意识地开发城市郊区,以森林资源为条件,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依托的城郊型森林公园,形成集休闲、娱乐、健身、疗养、运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吸引省内外的消费者。

(4)打造以昆明十大湿地为中心的生态旅游消费热点。在开发湿地旅游的同时,同时注重对湿地活文化的建设。湿地活文化可能会成为湿地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提升了湿地文化品味,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5)完善人本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成“智慧旅游云”,形成涵盖产品推广、服务预订、产品预售、信息查询、车辆调度、旅游安全监管系统、游客流量监测系统和导游服务系统等智能化、人性化服务体系,实现旅游行业实时监管;完善以旅游咨询中心、资讯网站、服务热线和手机APP 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公共服务信息服务渠道。

(6)加强生态休闲养生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励职业院校或大中专学校在校学生参加养生旅游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集旅游服务和养生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7)建立“外国领事馆街”,吸引更多的中外旅游者。在外国领事馆街区建立购物商业区,除了提供具有各国民族特色的旅游消费产品,还可以让外国人们多了解昆明本地的特色产品,引导其购物消费。

5.3 “大文创”——以民族演艺为中心,打造消费热点

昆明市民族演艺产业在刺激消费方面的贡献还不尽人意,民族演艺的消费市场还不稳定。

5.3.1 实现“旅游之夜”向“夜之旅游”的市场定位转变

在市场定位观念上突破以往的束缚,将“旅游之夜”升级至“夜之旅游”。即要把传统意义上夜间上演的演艺产品作为一个主打旅游产品来打造,它不一定要在夜间上演,但是一定要发展成为旅游地的核心旅游资源。

5.3.2 实现“遍地开花”向“限量规划”的产品布局转变

昆明市的民族旅游演艺产品应该引入“限量规划”的思想。规划者应首先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如文化底蕴、接待能力、表演实力、可进入性等,合理布局产品,而且同一区域范围内的产品也应有差异性。

5.3.3 实现“舞台化商品化”向“民族性原真性”的资源开发转变

要求资源的开发能恰如其分地诠释民族原生文化,这样才能得到广大旅游者认可,并最终促进旅游消费。

6 完善昆明消费保障体系

6.1 完善宏观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

通过政府投资支出、转移支出等方面政策的运用,改善居民的就业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通过财政政策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完善居民消费环境;通过创新消费金融产品,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发展线上消费金融,使消费更加便捷。

6.2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消费升级

调整放宽昆明市主城区落户限制,以具备一定学历或技能的人才、升学或毕业进入城镇的学生、在城镇就业居住3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6.3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保障消费信心

积极发展创新型非抵押类贷款模式,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新消费特点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各大保险公司昆明分公司与银行合作,支持发展“政银保”模式业务及各类商业贷款保证保险,为昆明小微企业贷款提供风险保障;适时设立或引进消费金融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

6.4 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保障消费者权益

针对网络商品交易迅猛发展的势头,推进商品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加强网络商品的监管。在昆明市商场、超市、市场等,继续开展“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大力推行经营者首问制度和赔偿先付制度“两项制度”,强化经营者自律。

7 搭建昆明消费平台

7.1 搭建全方位的社区消费平台

结合城市功能规划和社区商业发展需要,在北市区、呈贡新等区选取4~5个新建社区进行试点,探索新型社区商业模式,创新社区商业形态,推动自动零售、自助售卖等业态在社区推广应用,提升社区商业质量,重点在社区构建以家政服务为主体的社区服务。

7.2 搭建高效的电子商务平台

利用呈贡行政中心的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争取引入一批世界知名的IT企业,依托这些企业的科技、信息优势,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利用已建成的高铁、高速公路等便利的交通,在现有物流中心的基础上,加大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创新创业园区,搭建集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物流为一体的电商平台。

7.3 搭建功能齐全的信息金融平台

在呈贡新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资金市场体系,吸引南亚、东南亚国家主要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落户呈贡,使呈贡逐步成为区域资金的聚散地。

7.4 搭建便捷的商品流通平台

依托昆明保税区和泛亚铁路的建设,加快连接南亚、东南亚的物流通道的建设,搭建设覆盖南亚、东南亚的物流中心。目前昆明已有新螺蛳湾小商品批发中心,下一步建议在宜良和晋宁两地,构建新的商品流通中心,以“188”重点产业的发展为支撑,针对国内市场、南亚东南亚市场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商品流通方式,搭建便捷的商品流通平台。

7.5 搭建完善的现代休闲娱乐平台

整合相关游乐设施及场所,在西山草海片区搭建大型休闲娱乐城,引入现代休闲娱乐设施,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引导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注释

昆明科学发展智库研究。

猜你喜欢
昆明消费民族
我们的民族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昆明美
40年消费流变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