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019-12-01 00:48:21龚卫波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
数码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长方体表面积多媒体技术

龚卫波 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素”工作深入开展,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各类教学辅助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难怪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身为数学老师也不得不瞑思苦想,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点滴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学科的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种做法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重点放在CAI,即计算机辅助教学上。这里的辅助教学不只是辅助教师的“教”,而且是辅助学生的“学”。教师根据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以多媒体技术、友好的界面和反馈交互等方式集成、加工处理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这样就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教师用来演示,使学生的感官受到多重刺激,而且能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重构和创造。

例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了一个“孙悟空给小猴子分饼”的动画故事:鲜活的图像,形象化的动画,生动地呈现了孙悟空把三块一样大小的饼分给小猴们吃,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甲猴一块;乙猴见到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孙悟空又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分给乙猴两块;这时更贪心的丙猴看见了忙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孙悟空不慌不忙地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了12块,分给丙猴三块。动画型故事的引入,引人入胜,并相机提出问题:哪只猴子分得的饼多些?从而揭示课题,生动形象的信息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入了趣味性故事情境中,引发学生想象和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构和创造。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位哲学家有句名言:“什么都能代替,唯有思维不能代替。”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勇于猜想,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打破以前由教师出示模型,操作示范,归纳方法的教法。组织学生先复习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应用白板技术,出示长方体模型图,通过三维的旋转,展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启发和提示学生思考长方体前面、侧面、上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如果要求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即长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计算?随着动画课件的展开,一个长方体的六个面慢慢地展开了,同学们看得清楚,长方体的表面积就是六个面面积的和,生动的演示,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这时我再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剪开,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是两人一组,也可以是四人学习小组一起讨论。这时同学们有的剪,有的算,都动起来了,讨论很激烈。同时归纳出一种长方体表面积有不同的求法:

①把六个面积分别算出,再加起来。

②把长方体分成三组,即相对的面为一组,然后加起来。

③算出上面、侧面、前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我充分肯定同学们肯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哪种方法计算最简便?通过讨论一致认为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般用(长×宽+长×高+宽×高)×2的方法比较简便。这时有同学拿出他们自己剪开的模型说:“老师,我的长方体是两个侧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可以不同于这种算法,而用侧面积×2+底面积×4。”我让学生说出道理,并及时表扬了他们开动脑筋,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接着我再应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各种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对长方体的表面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启发学生计算长方体方法有很多种,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如:计算火柴盒面积、教室、水池粉刷的面积,又怎样计算?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得出计算这些所求面积的方法。整堂课,大家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新知识的探索,既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又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而数学恰好是一门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把抽象的东西转化成具体形象的事物。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对直线的两端可以无限延长,这一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以下情境:屏幕上出现一条直线,穿过屏幕,穿过教室,穿过学校操场,穿过祖国,穿过地球。通过这个情境让无限延长这一抽象的数学问题同学生生活中的教室、学校操场等场景联系起来,学生充分理解了无限延长这一概念。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创设生活情景,把数学引向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提供了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发挥,并且有创造性的发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科学和知识是无止境的妙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的持久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这些因素得到优化,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以下情境:三年级3班男生和女生进行投垒球比赛,男队有5个人分别投中了3个、7个、9个、8个和5个;女队有4个人分别投中了6个、9个、5个和6个。教师问:哪个队投球的成绩好,为什么?由于进行投垒球比赛的同学都是自己班里的同学,有的是自己参加比赛,因此学生的兴趣都很高。有的同学说是男生代表队投的成绩好,因为男生代表队共投进了32个球,而女生代表队只投进了26个球,所以男生代表队的成绩好。话未落音马上有女同学出来反对,这不公平因为男生有5个人,而女生只有4个人,男生人数多。这时课堂内学生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被教师调动起来,争论撞击出思维火花,逐渐学生得出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又说: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一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长方体表面积多媒体技术
有几个长方体
积木的表面积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9:38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0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