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昊朋 辽宁传媒学院广电影视系动画专业
在古希腊时期,就出现了小学教育的雏形,那会的教育分为学前、初等、中等教育三个阶段,在三阶段过程中逐渐培养出全面且和谐的人格;到了罗马时期,对儿童教育注入了道德教育的思想。而如今说的真正的小学教育起始于十九世纪,由一些发达国家建立,我国在1902年出现了小学教育制度,在这之前也设立过一些小学堂,经过近代革命战争的洗礼与演变,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正式确立了教育制度,明确规定劳动人民的子女应该接受教育。在1986年我国正式出台了《义务教育法》,经过时代的变化,政府与人民越来越重视教育,小学教育的总体水平也得到了整体提高,截止2015年,全国共有小学587949余所,在校小学生达到9360万,这么庞大的数字预示着我们中国已经成为从事小学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对小学生的教育就是对祖国未来花朵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充分了解小学儿童的教育特征与功能,将小学的教育事业发展庞大。
小学教育的主体是小学儿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让学生们适应教育制度,还要让学生逐渐适应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进行小学教育要求教师与学校对小学儿童有充分的认识,了解他们发展的规律与需求。我国的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句话,“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育好儿童”,儿童观不断发生着变化,就如同人在不断发育,精神文明也在不断变化。伊斯拉莫斯曾经对教师们提示,儿童在拉丁语中寓意自由,也就是说对儿童的教育是自由的,教师们不应该用教育手段来束缚儿童。
小学阶段的儿童刚刚脱离了家庭式的依恋情感,在进入小学之后,教师们特别需要对儿童通过笑容、肤触来与儿童建立信任的情感关系。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成长最感性的阶段,所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更多运用“情感应答、共同感受”的方式培养儿童的同情心、有爱心、真诚心、尊重等道德品质。在这个阶段,学生认知的发展也是通过情感表达,在这一时期合理的运用奖罚方式来教育儿童,可以使他们的心智与德行更好的发展。
有关专家研究小学儿童的大脑与学习机制后发现,每个人学习的过程就是刺激潜能发挥的过程,使潜能被表达并发展。儿童也是一样,他们对学习的潜能一般都是通过情绪感情化进行表达,他们的表达方式特别丰富且新奇,甚至可以用上百种语言表达他们的感情与需求。对小学儿童的教育需要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更有利于小学儿童的学习。
人类的大脑额叶皮层管理自己的自觉意识觉醒,对于小学儿童而言,他们大脑额叶皮层发展迅速,使得他们在抽象思维与运算水平上都可以做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开始有意识的规划自己的事情,也开始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开始进行反思,听取他们建议。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小学儿童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独立的意识,使他们抓住发展与规划自己的黄金机会。
(四)学科知识传递多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
新课程改革促进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儿童在思维发育上还不够细致,而课改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每科知识的时候,教师应注重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这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教师们一方面关注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应多加注重小学儿童情感生活的变化与发展。
教育的传统观念中就提到了关怀,特别在小学教育事业中,要求教师们不止作为教育者,更应该以关怀者的身份对待学生。教育事业是伟大且光荣的,他可以影响人的事业与生活,更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而受影响的是人的内在情感、思维与态度,在影响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吸引、接纳与理解信任。
在当前,很多教师还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他们的教育模式与思想很难改变,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师们在教育事业中也逐渐进行着角色转变,教师逐渐由主体向客体转变,他们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促进者,主要任务就是关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逐渐由重“教”的方式变成重“学”的方式,不再居高临下的对学生灌输知识。
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力量是庞大且很难改变的,当前,教师们收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只要执行学校的任务就可以,并不需要自己亲自参与其中,这种理解是错误的,长期下去会导致教师们没有激情,教学内容失去活力,所以,新课标的影响下,教师们应该逐渐成为教育的研究者,主动参与教育调研活动,开发且创新教学模式,逐渐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新的教育环境。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一个理念,就是要了解小学儿童是独立自由的、是有丰富感情的、是有个性有思维的,小学儿童是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相信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习者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