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民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怎么能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精神,让学生拥有适应生活的能力,并会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在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构建.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构建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故在教学中我们宜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促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把“教”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的需要.“疑”能使学生心理产生困惑,产生不满足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故可以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在操作中研究数学.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创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当他们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时,能独立或通过合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唱戏”展示自己,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教师与其费神地自己出题,不如让学生来出,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出题时也就创造出了不同深度的题目,自然也就形成了“题串”.先让学生做、学生讲解,再由教师进行点评.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沿袭已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高的基础学科,在开放题的教学中,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尤其对学生思维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新的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在开放题的教学中,选用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既要隐含“创新”因素,又要留有让学生可以从不角度、不同层次充分施展他们聪明才智的余地,如,调查本校学生的课外的活动的情况,面对这个比较复杂的课题,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首先学生要讨论的问题是用什么数据来刻画课外活动的情况,是采用调查和搜集数据.接着的问题是“可以调查哪些呢?”对此,学生可能有很多想法,对学生提供的办法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应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充分讨论,认识到不同的样本得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进而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这些解释中做出什么判断?能想办法证明或反驳有这些数据得来的结论吗?这是一个开放题,吸收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超常或反常规的眼界、方法去观察、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技术经验,获取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从而实现人的主体创造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些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归纳、总结,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开展积极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华莱士指出,学生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须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是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构建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更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五、作业设计:体现“生活化”趋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后,还要通过切身体验加以巩固,印象才會更深刻.没有实践,学生的适应能力将会大打“折扣”.数学的生活化,是当前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生活化的数学”,是有益于促进学生在情感、意志上的发展,二是可以让学生直接利用生动的事例进一步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在自己的教法上要有所创新,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使其与教材内容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不断地“创新思维”培养,将造就出大批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