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飞 张伟平
摘 要: 本文从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入手,在分析土建类人才模式的基础上,以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为例,探讨高职土建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途径与路径,构建以1+X证书为抓手,行业、学校与企业三方合作、双主体育人的四步四级四化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土建类 专业设置 現代学徒制
土木工程专业是高校工科中主要的一级学科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木工程每年的招生及就业人数增多。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目前,高职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院校瞄准服务行业,在专业设置上紧跟市场需求,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但目前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中存在一些问题。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国职教20条)指出:“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本文结合“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服务平台”相关数据,分析高职类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和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探索与产业需求对接的土建类专业设置,提出适合产教融合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高职土建类专业拓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1.高职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及分析
图1为近三年土建类专业的设置数量统计,表1为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江苏省10个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设置现状表。
由图1和表1可知,目前高职类院校土建类专业数量最多的分别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近三年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数量保持增长的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和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近三年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数量略有降低的专业主要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建设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通过分析近三年土建类专业开设趋势,主要原因有:(1)建筑行业中信息化技术等新技术的普及与应用;(2)近年来我国在基础设施行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及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3)人们对高职专业中技术的重视及高职专业不断更新。高职土建类专业紧跟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发展,面向基础设施等行业人才需求,技术性和应用性要求越来越高。
2.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分析
在现有土建类专业设置及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以往的高职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
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指高职教育教学从课程设置到理论教学,从专业知识学习到技能培养训练,均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数量、标准制订和实施,学校与企业制订具体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并签订订单协议,学生在学校进行必需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后直接到企业就业,实现学习就业的“无缝对接”。该种模式的不足在于为迎合企业岗位对人才的实用性和片面性需求,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知识与技能不足,降低学生培养质量;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单一易造成职业生涯发展受限;在订单培养中缺乏专业前沿知识的预判,制约专业的长远规划等问题。
2.2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和人才需求相结合,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培养适合企业生产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种模式的主要不足有建筑行业现场施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时存在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隐患;企业的工位有限性,制约学生的工学交替实施质量,难以保证质量;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利益不能得到保障。
2.3“2+1”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合作,学生在校内学习两年,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后,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以实训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主要制约因素为土建类企业岗位的安全性难以保证,岗位数量受限,在实施过程中企业利益影响其积极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动手实践为主,以真实工况为先,上述以往的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均有优势,但在实施中行业特点和校企利益分配现状等制约其应用,因此急需寻求新的适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3.高职土建专业发展新趋势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国职教20条指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现代学徒制是将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技术知识相整合进行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各专业在大力推行的教学形式。
高职土建类专业改变以往的专业设置方式,与行业发展趋势结合紧密,更多往信息化、新技术方向发展,意味着以往的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发展趋势脱节。比较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无疑是较适合土建类专业的一种模式,以下结合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探讨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路径。
3.1对接行业协会,以“1+X”证书为抓手进行培养。
近年来,住建部及地方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发展,也被列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同时建筑信息模型证书为国职教20条中“1+X”证书试点之一。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涵盖建筑工程、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学科的交叉专业的学科,目前在本科阶段并无该专业,仅有一些院校开设研究生培养方向,企业主要采用师徒结对、项目实战提高个人能力,需要大量时间,培养效果取决于师傅的技能水平和培养方法,因此该专业需要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借助“1+X”证书试点对接建筑教育协会,实现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
3.2选好企业,实现双主体培养学生。
建筑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其信息化、多样化发展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这在专业设置现状中得以体现。建筑企业出于自身发展需求,在建筑信息化方面纷纷加大投入力度,例如南通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均已建立建筑信息模型相关研究部门,甚至已下沉至二级项目公司,在人才需求中有较大缺口。这需要高职院校精确定位,与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加强培养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人才。
3.3三方合作共同制订专业标准及评价标准。
在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中,可采取协会搭建平台,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培养,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学校制订专业标准,学校和企业分头制订校内评价标准和企业实践评价标准,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融合。
3.4构建四步四级四化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行业协会、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参与,根据建筑项目信息化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构建四步四级四化人才培养模式,即经过识岗、轮岗、专岗和顶岗四步,通过学生、学徒、准员工和员工四级转换,最终实现学校企业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和学生员工一体化的四化目标,见图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2014.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3]宋立,梁师俊.建设类高职院校“1+1+X”现代学徒制共同体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
[4]王天成,李晓琳,马利耕,王福学,杨洪波.高职土建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
[5]张广良.陕西高职专业设置状况分析与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4).
[6]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EB/OL].www.zyyxzy.cn/index.shtml,2017.
项目基金: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双主体·双本位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HYJY/2017A0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1+X证书的实施机制与实施路径研究——以土建类专业为例”(2019SJA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