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丛刊》检索分析视角下“曲水流觞”传统山水环境模式环境要素探析

2019-11-30 08:44王应临王舒
风景园林 2019年7期
关键词:流觞曲水流觞曲水

王应临 王舒

“曲水流觞”最初是春日里在水边举行的大众祓禊活动,春秋时期中原一带此风已盛。“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1]“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2]东晋王羲之在会稽山阴举行兰亭集会并完成千古名篇《兰亭集序》,自此“曲水流觞”的主体从大众转向文人士族[3],并形成后世文人痴迷和向往的魏晋风流。千百年来有关“曲水流觞”的诗文资料非常丰富,为笔者通过文献分析的方式解读“曲水流觞”这一中国传统山水环境模式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风景园林学科关于“曲水流觞”的已有研究主要基于文献分析[4-5]、图像分析[6-7]等手段,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曲水景观的发展演化[8]、相关文化内涵[9-10]及兰亭曲水遗迹的考古论证[11]等。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历史古籍中的“曲水流觞”进行较为全面的检视。通过对数字化版本《四部丛刊》①中“流觞”一词的文献检索和梳理,探究“曲水流觞”这一中国重要传统山水环境模式的演变,旨在对其所处环境变迁和环境要素进行理性分析,从而为其在现当代风景园林中的不断传承提供依据。

《四部丛刊》是商务印书馆张元济(1867—1959)等于20世纪初辑印的一部大型善本丛书,其汇集的古籍经典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及版本价值[12],“衡诸历代总集群书之多,莫胜于《四库全书》,而网罗善本之富,则当推《四部丛刊》”[13]。因此,《四部丛刊》对于中国古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研究方法

研究以“流觞”为关键词对《四部丛刊》进行全面检索,共获得198条检索结果,剔除重复条目,共获得148条结果②。通过初步判断,有如下3种情况:1)仅出现关键词“流觞”二字,共95处;2)“流觞”与“曲水”连用,包括“曲水流觞”和“流觞曲水”两种,共47处;3)作为两个词“流”和“觞”分开使用,共4处。随后对上述条目的出现年代、体裁和语义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1 各朝代“流觞”使用频次Use frequency of “Liu Shang” in successive dynasties

通过文本分析和数据统计,重点对涉及曲水流觞环境营造的词条展开分析,考察各词条涉及环境特征,提炼不同环境下“曲水流觞”的典型环境要素。然后针对“曲水流觞”在自然、园林和建筑等3类环境下的环境要素进行分析。

2 初步分析

2.1 年代分析

“流觞”在《四部丛刊》中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东晋王羲之(303—361)的《兰亭集序》,还有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和南朝梁刘峻注解的《世说新语》。其中,《洛阳伽蓝记》的词条是指北魏华林园中的流觞池③,《世说新语》则是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注解。

分析词条的出现年代发现,尽管“流觞”一词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但直到宋代其使用频率才出现第一个高潮,约占总数的43.92%。清代次之,占比37.19%(图1)。

关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书迹和兰亭觞咏活动的内容与细节,在唐代以前的流传情况均未能得到文献的参照。《兰亭序》稿本墨迹在唐代以前一直隐而不彰,唐太宗李世民得到之后,极为看重,有分赐摹本之举,因而书法普及世间[14]。但关于唐代《兰亭序》的传播,因文献数量极为有限,且存在诸多疑点,成为学界有待探究的问题[15]。在图绘方面,现存兰亭修禊图作的版本虽多,但也没有作品可以明确上溯到北宋[16]。这一情况与“流觞”一词在宋代以前出现次数较少的情况颇为一致。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大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典文人园林发展成熟的时期[17]。这一时期,士大夫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士大夫阶层受白居易“中隐”思想和“存理去欲”的程朱理学影响,对隐逸文化和园林一见倾心[18],因而“曲水流觞”这一景观形式受到格外的关注。明代,随着经济复苏和文人写意画的发展,园林建设又呈兴盛。至清康乾盛世,有关“流觞”的诗文记载再一次达到巅峰。总体来看,“流觞”的使用情况和园林一样,受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程度的影响很大。

表1 “流觞”一词在不同文学体裁中出现数目及百分比Tab. 1 The number and percentage of “Liu Shang” in different literary genres

2.2 体裁分析

根据《四部丛刊》四部分类统计,“流觞”在“集”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占总数的83%,其次为“史”(16%)和“子”(1%),在“经”中没有出现。

从文学体裁来看,“流觞”一词广泛出现在诗、词、曲、文和注中(表1)。其中,诗词类使用频率最高。诗词是古人基于日常所见而畅情抒怀的常用文学体裁,从而进一步印证“曲水流觞”作为中国传统山水审美对象的重要地位。

“文”类词条主要来源于清代史书,大多是记录有关“曲水流觞”的景点或景名,如“流觞亭”“曲水亭”“曲水流觞台”等。进而可推断:至清代,“曲水流觞”已经成为园林中一种较为固定和常见的景观要素。

此外,“流觞”一词作为对诗文的注释也占到相当的比例。其所注释的原文虽未直接出现关键词,但表达了直接相关的含义,本研究将此类词条也列入研究范畴。

2.3 语义分析

对检索结果逐条进行语义分析,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类:活动再现、事件追忆、环境再现、命名、引用原文、物件和图名等。

表2 自然环境下环境要素关键词出现频次Tab. 2 Frequency of key words of environmental element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活动再现(61条)是指文人在特定环境中进行了具体的流觞宴集活动并记录下来。如“九门寒食多游骑,三月春阴正养花。共喜流觞修故事,自怜双鬓惜年华”[19],记述了其在三月三春日野外春游时进行流觞活动的所见所感。

事件追忆(24条④)是指作者从某些特定景物或事件出发,进而产生对王羲之等人当年兰亭集会的向往和追忆之情。例如南宋诗人范成大作为祈请国信使出使金国时路过邢台,被太行山的雄伟和柳溪的清幽所吸引,引发思古之情,写下“曲水流觞非故物,马鞍山色旧青青”[20]的诗句;再如“曲水流觞千古胜,小山丛桂一年秋”[21]等。

环境再现(24条)是指对于后世重构“曲水流觞”环境或一些历史遗迹的描绘。如“……居之苑御多引外湖之泉以为池……虽在城市而具山溪之观;而流觞曲水者,诸泉之最著也”[22],“……水声泠泠然潜入石池,龙昂其首,口中喷出,复潜绕殿前,为流觞曲水……”[23]。

命名(17条)是指以“曲水流觞”命名的园林景点或景物,其中“流觞亭”出现14次,此外还有“流觞池”和“曲水流觞台”等。如“记流觞亭北,偷拈酒戏,凌云台上,暗度诗阄”[24]。

除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外,引用原文类词条(10条)多是诗文注释,指代“兰亭集序”典故。例如唐代柳宗元作“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尽没于空山矣”[25]。明代蒋之翘以王羲之兰亭原文进行批注。

物件(7条)是指借用“流觞”来指代“酒”“酒杯”等相关实物。如“飞泉绕曲水,亦可斟流觞”[26]和“其下凿曲池,流觞借水送”[27]等。

图名(2条)是以流觞图为主题的题诗。如《流觞图同龙子高作》。

3 环境要素分析

基于环境再现和命名两类词条,对曲水流觞所处环境及核心环境要素进行提炼⑤。通过《兰亭集序》原文可初步判断,最初“曲水流觞”处在自然环境中,涉及的环境要素大致包括地形(崇山峻岭)、植物(茂林修竹)、水体(清流急湍)和建筑(兰亭)四大类。随后,曲水流觞的场所逐步扩展到园林和建筑等人工环境。

环境再现和命名类词条共42条,大部分出现在清代(占比28%)。这说明对于“流觞”环境的再营造在清代走向了普及。根据诗文描述,曲水流觞所处环境大致分为3种情况,自然环境、园林和历史遗迹、建筑。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3.1 自然环境

借助自然山水环境或略加改造,从而形成适合曲水流觞的场地,是对王羲之觞咏环境的直接模仿。该类词条有13条。按照是否进行人工改造可再细分为两种:1)稍加人工理水形成流觞之地,如“……又废山西淫祠,分湖之别派,覆以缔构为流觞曲水,以追永和故事。于是湖山自然之观,始深密空明,不复为人力所败。……”[28],“……虎跑泉在山东南,泉从石中喷出,引为流觞曲水,又二十余文丈,有鹿跑泉。……”(《嘉庆重修一统志》);2)直接利用自然环境,如“两渠相距二尺广,深半之,可受流觞,人多游焉”,“天柱岭在龙门县南一百里,相近有岑曙岭,中有栖云、会仙二洞,飞泉可以流觞”(《嘉庆重修一统志》)。

对词条上下文进行文本分析,提取与环境要素有关的关键词可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环境要素是水体,如湖、泉、水、池、渠等,其中“泉”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是地形类环境要素,如山、岭、洞、石、峰、崖等。植物类和建筑类环境要素出现较少,如林、花、亭和台等(表2)。可见自然环境下,流觞的场所营造以再现王羲之兰亭觞咏集会的原始环境为目标,在自然山体植被的依托下,针对自然水系进行局部水体梳理和建筑营造。其中,理水是这一环境下的营造核心,具体通过“引湖为溪”或“引泉为溪”的手法创造流觞活动的主要场所,并强调水的流动性。

3.2 园林和历史遗迹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表现主题,从魏晋南北朝华林园、隋代西苑到清代圆明园坐石临流(图2),相关的历史园林数量可观。在《四部丛刊》中提到的园林涵盖了皇家、私家和寺观园林三大类(表3)。值得一提的是,《嘉庆重修一统志》提到一处意大利园林中的曲水流觞:“罗马城奇观甚多,宰辅家有名苑,中造流觞曲水,又铜筑各类羣鸟,遇机一发,自能鼓翼而鸣,各具本类之声。”[30]其具体所指园林有待进一步考证。此外,与历史遗迹相关的词条有3个,包括王羲之兰亭旧址、闽越王流觞处和位于湖口的渊明故址。

对上下文进行环境要素文本提取,水体类环境要素最多,包括溪、泉、池、水等;山体地形类包括岫、山、石等,植物类包括林、花、竹、松和草等,建筑类包括台榭和亭(表4)。可见在园林环境中的“流觞”再现仍然以水景营造为主,强调水体蜿蜒曲折的形态。由于营造自然山林的空间局限,园林环境中对于山体要素的重视程度减弱,多以假山石驳岸作为山体象征,也更为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

3.3 建筑

《兰亭集序》将曲水流觞和亭这一园林建筑密切联系在一起。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工环境,流觞之地往往建亭,到后期出现建在曲水之上的亭子。如承德避暑山庄中文津阁前的曲水荷香亭(图3)。

2 圆明园四十景坐石临流[29]One of Forty Scenes in Old Summer Palace: Setting on Rocks and Taking Cups of Drinking from the Winding Stream[29]

3 承德避暑山庄曲水荷香亭Qushuihexiang Pavilion of Mountain Resort, Chengde

4 乾隆花园禊赏亭Xishang Pavilion in Qianlong Garden

表3 《四部丛刊》中“流觞”相关园林词条一览表Tab. 3 List of landscape terms related to “Liu Shang” in Si Bu Cong Kan

表4 园林环境下环境要素关键词出现频次Tab. 4 Frequency of key words about environmental elements in gardens

在《四部丛刊》命名类词条中,“流觞亭”的词条多达14条,仅宋代秦观就写过《流觞亭》《流觞亭并次韵二首》和《再赋流觞亭》,此外还有曲水亭和寒碧亭等。上述亭子按照与曲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1)建于曲水旁边供人休息的亭子,如“流觞亭畔,波澄似镜。迷仙阁外,山远如眉,名拣香呼姓堪系”⑦;2)亭子之下有曲水,即真正意义上的流觞亭,如“寒碧亭在东阳县南五里。唐宝历中,县令于兴宗建,下穿方池,引水为流觞之所”(《嘉庆重修一统志》)。此外,尽管清代大量出现铺设流杯渠纹样的亭子,如乾隆花园禊赏亭(图4)、潭柘寺猗玕亭(图5)和恭王府水寿亭等,但其园林实物在《四部丛刊》中并未找到相关文字记载。建筑环境下对“流觞”场所的再现,其环境要素进一步缩减为水体和建筑两个,两者紧密关联,是在园林环境基础上对自然环境再一次提炼。

3.4 小结

“曲水流觞”山水环境模式从早期会稽山阴的溪流,逐渐演化为人工环境下丰富的园林水景,其后融合书法艺术进一步抽象为园亭基盘中的水戏。从自然到园林,再到建筑,“流觞”活动的场所逐渐从原始自然扩展到人造自然[31]之中,同时也完成了从写实到写意的过渡。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传统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核心特征。在基于自然环境不断进行提炼和升华的过程中,“曲水流觞”这一中国传统山水模式在不同尺度和自然条件的空间环境中都有其传承和发展的土壤,用来表达园主人或造园者隐居山林寄情山水的情怀。

4 结论与讨论

基于《四部丛刊》的检索,对“流觞”一词出现的朝代、分类、体裁、语义等进行数据统计,并进一步考查“曲水流觞”山水环境模式的环境要素,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流觞”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使用高峰为宋代和清代。该词的使用与园林的发展和游赏活动的盛行基本一致,与时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程度有密切关联。

5 潭柘寺猗玕亭Yigan Pavilion in Tanzhe Temple

2)“流觞”大量出现在诗词类体裁中。它与古代文人的休闲生活有关,用以借景抒情和表达情志。此外,“流觞”在“史”中出现最多的是清代,记载以“流觞”命名的亭子、水池等,说明“曲水流觞”在清代已成为一种程式化的园林景观。

3)“流觞”在词条上下文中的语义可以大致分为活动再现、事件追忆、环境再现、命名、引用原文、物件和图名等几大类。其中活动再现和事件追忆类词条出现频率最高,反映了“曲水流觞”山水环境模式在中国历代文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4)针对环境再现和命名类词条进一步分析“曲水流觞”山水环境模式的环境要素发现,“曲水流觞”山水环境模式的适用范围较广阔,涵盖自然环境、园林和历史遗迹、建筑3个不同尺度的空间环境。其环境要素涉及地形、植物、水体和建筑四大类。不同环境对各类环境要素的重视程度不同:自然环境中的“曲水流觞”涉及的环境要素最为全面,强调对王羲之兰亭觞咏环境的再现;在园林和历史遗迹中,“曲水流觞”更注重表现水体和植被要素。受到空间和自然条件限制,对山体要素进行了弱化;在建筑环境中,“曲水流觞”的环境要素进一步抽象与提炼,重点对水体或建筑进行强调,并最终发展出“流觞亭”这一在清代广泛出现的园林建筑模式。在“曲水流觞”的空间营造中,水体是在各个尺度和自然条件环境中都最为重要的环境要素。

5)“曲水流觞”活动和主题在自然、园林和建筑3类空间环境中得到不断的再现,这一方面说明了“流觞”主题是中国传统文人寄情山水思想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无论在自然还是在人工环境下都“心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隐逸情怀。同时也再次印证了中国园林从自然环境中不断抽象、提炼和升华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本质特征。

注释(Notes):

① 《四部丛刊》是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刊印的一部丛书,包括初编、续编和三编3个部分,各部分又按照中国传统图书分类方式分为“经”“诗”“子”“集”4部。全书收录书目477种,共计9 000多万字,包含大量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和版本价值的古籍,被称为“皆四部之中,家弦户诵之书,如布帛菽粟,四民不可一日缺者”。本文《四部丛刊》检索版本:书同文古籍数据库上海涵芬楼景印宋刊本原本书版。

② 其中版本错误导致的误写有2处。

③ 原文为“柰林西有都堂,有流觞池。堂东有扶桑海”。

④ 其中,清代查慎行《题王松年流觞曲水图二首》既以流觞图为题诗,也有事件追忆的含义,因此分别进行统计,下同。

⑤ 基于“活动再现”和“事件追忆”两类词条,能够分析开展流觞活动及引发作者追忆的环境,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受篇幅限制,对这两类词条的分析拟另辟专文。

⑥ 引自电子版《四部丛刊》。

⑦ (清)黄燮清辑,引自《四部丛刊》。

图表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and Tables):

图1由作者绘制,图2引自参考文献[29],图3由薛晓飞摄,图4引自https://www.dpm.org.cn/explore/building/236514.html,图5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f00cd0100gfsj.html;文中表格均由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流觞曲水流觞曲水
曲水流觞
流觞曲水 千年传奇——关于《兰亭序》的人文及美学思考
“曲水流觞”园林景境营造的现代转译
融创重庆文旅城曲水风和
家乡的曲水亭街
游遗爱湖
鸟鸣
谁将流觞酿清酒
谁将流觞酿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