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南文营村大鼓小车会考察研究

2019-11-30 02:11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秧歌队大鼓秧歌

张 月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北京 100027)

2015 ~2016 年间,京津冀音乐非遗考察团队①已初步完成雄县音乐非遗考察。2017 年4 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原河北省保定市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设立雄安新区。同年7 月,“雄安新区音乐类非遗考察研究”获批北京市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点项目。在较为充分的前期普查工作之后,在地方文广新局、河北大学出版社、当地非遗项目传承人、海内外音乐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支持与配合下,雄安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研究于11 月2 日正式展开。2018年1 月2日,雄安新区音乐类非遗考察摄录团队来到南文营村,对这个村的大鼓(吵子)会、小车会和传统秧歌队的表演进行考察摄录工作,采集收录了表演者的的图文信息,拍摄了乐器、道具等照片资料,并对肖小先、文春雨、杨秀桥三位花会负责人进行了访谈。

村里花会的负责人将我们的考察活动安排在村民张有才家进行。张家院落较大,这一带过去曾是大鼓会的活动场地(见图1⑥)。一进院门,小车会的演员们大都已经扮上,扮演“傻小子”的曹占花身着补丁棉衣棉裤,系着红领巾、红腰带,挥舞着双手喊唱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装傻充愣的样子引来众人欢笑。院墙北侧挂着红底黄字“南文营大鼓会、小车会”的横幅,横幅两侧分别竖立“大河镇南文营村秧歌队”两面红旗。东墙上贴有“热烈欢迎雄安新区非遗考察团来南文营村考察锣鼓小车会文化传承”的标语。

图1.

这一切精心布置都使考察团队感受到了南文营村父老乡亲及村委会的热情,同时也展现出考察对象集小车、大鼓、秧歌等多种艺术类型于一会的特点。简明起见,依南文营村花会的会标所写,我们暂且合并称其为“大鼓小车会”。

一、南文营会社近现代发展史

明代南文村文氏家族部分村民迁至荣城建村,因紧靠南文村故取村名南文营。②民国时期,河北省容城县以里为单位,按方位 划分,每十余村为一里,共有六里。南文营村隶属由十五个村落组成、位于县城正东的乐安里,距县城约十五里路(约7.5 千米)。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文营村受容城县大河镇管辖,与河西村、南文村为邻,紧挨罗河村、北郑村、东孙村、留村。南文营村现有人口2100 余人,共计600 余户,农耕之余村民多从事加工服装、毛绒玩具等手工活填补家用,村民主要姓氏有文、李、杨、曹、胡、张、高、邵、姬、沈、范、席等。

限于材料有限及老一辈会员的离世,南文营村大鼓小车会的起源已无从考据。据村民回忆,20 世纪中叶南文营村有小车会、大鼓会、灯会等,各种会社活动丰富。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挂起用吊瓜做的走马灯,每个灯笼的图案都源自经典故事,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古典名著故事情节。60 ~70年代,各类会社多数停止活动。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乡社,南文营村秧歌队、小车会、大鼓会陆续复兴。复兴过程中,南文营村大鼓小车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首先,是秧歌队成立。

20 世纪80 年代初,为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容城县老干部局派舞蹈老师下乡到各村教习秧歌,南文营村秧歌队就此成立。肖小先、杨秀桥、胡金荣、曹占花、莫喜妹、安玉婵、邢继环、段艳楼、孙玉华、段玉苓、刘秋然、高凤先等村民共同组成了早期的南文营秧歌队。当时有近百名女性村名参与扭秧歌,男性村民则为其敲鼓伴奏。队员中肖小先较早参加秧歌学习。她为人热情,每有新人入会大都向其学习,故现秧歌队大部分成员与肖小先具有师承关系。

其次,恢复小车会。

20世纪50年代,现任花会负责人肖小先(1944-,女)师从小车会会员马小婵(大约生于20 世纪初)学习小车会表演。在秧歌队兴建之际,肖小先顺势组织恢复了小车会,并亲自教演,与新会员共同编创小车剧目。

图2.

1983 年,肖小先、杨秀桥、胡金荣、莫喜妹、曹占花等带着小车会会员集资的钱款到白沟批发市场购买了耍小车的道具及乐器,例如小车、毛驴、头饰、大头娃娃头套面具、服装、锣鼓(见图2)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车会顺利复建。

再次,重建大鼓会。

二十世纪上半叶,南文营村即有大鼓会,上一代大鼓会大约有8、9 人。在秧歌、小车复兴之际,村里大鼓会上一代成员尚有健在者。从外村嫁到南文营的杨秀桥(1950-)对老人们韵唱鼓谱非常感兴趣,时常驻足听赏。耳濡目染中,她渐渐地掌握了大鼓会乐谱韵唱及演奏方式。

于是,在秧歌队、小车会人员群体内,杨秀桥开始教大伙锣鼓演奏。水到渠成,大鼓会也顺利复建。重建的大鼓会乐队与早先乐队编制基本一致,即一个大鼓(4 ~6 人合敲)、三四副镲、一副锣(见图3)。不论过去还是当下,大鼓、锣镲都可以男女混敲,并无明确的性别要求。

最后,又兴广场舞。

1998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范晓萱、解晓东、马华等演绎了春晚版的《健康歌》,全民健康操盛行一时。二十一世纪初,容城县老干部局顺势再次组织村民丰富文化生活。县文化局不定期打电话通知村民到县城学习健身操,于是健身操又逐渐列入南文营会社集体项目之一。随着“健美”等社会生活主题的不断拓展,广场舞逐渐走进了城镇乡村的大街小巷。

图3.

2010 年前后,南文营村村民开始跳广场舞,骨干人物同样为秧歌、小车、大鼓会社员。2011 年,保定市徐水县的黄高翔来到南文营村开办幼儿园。她自幼喜爱民族舞蹈,时常通过网络视频自学舞蹈。黄高翔利用业余时间指导村民秧歌和广场舞的表演,对村里民间文化的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文营村广场舞、健身操经常参加“八一”“十一”、春节汇演等庆典,还曾获容城县优秀表演奖、优秀组织奖。久而久之,广场舞、健身操、敲大鼓、耍小车逐渐成为南文营村相对固定的公共文化活动项目。每天晚上,几十名村民聚集在小广场上健身娱乐,为此大队专门在活动场地装上电灯,并在场院南侧挂上了“南文营姐妹舞队”的牌子(见图4)。

图4.

近6 年来,南文营村村民的日常文艺活动以广场舞、健身操为主,一年四季几乎不断。此间小车会相对淡化,有民俗活动需要时才耍小车。大鼓会则在三四年前,因有村民反映音量太大扰民,停练了一段时间。2017 年4 月,中共中央宣布建立雄安新区,在国家政策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推动下,雄安新区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南文营村小车会、大鼓会就此恢复,并为考察摄录工作专门编排了新创表演节目《逛雄安》。

历时来看,在容城县各项文化举措及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南文营村民间花会活动承前继后,既保留了传统文化遗产,又紧跟时代节奏步步推进,于是形成了当下一众村民集小车、大鼓、秧歌、健美操、广场舞于一身的情状。由于大鼓会、小车会是在秧歌队的基础上兴建而来,会社成员女性比例高达百分之八十以上,且多才多艺。各花会成立或复兴之际,肖小先常带头组建并传授技艺,故顺理成章担任会长至今。

二、南文营村的传统会社

(一)秧歌队

南文营村秧歌队组建于20 世纪80 年代,录制当天,凡是会扭秧歌的村民都可以入队,共计二十人左右。所演秧歌《庆丰收》动作共有五组:入场(两组八拍)、插秧(一个八拍)、收割(一个八拍)、扬场(一个八拍)、运粮(一个八拍)。伴奏乐器有小鼓一个、锣一个、镲两副。道具:彩绸、扇子,右手持彩扇,左手持系在腰间的彩绸。

开始表演之前,小鼓先敲两下鼓边作为预备信号,入场时演员分为两队,分别从左右两侧进入。

入场第一个八拍走十字步,双臂随步伐摆动,这是秧歌的基本步伐与动作;第二个八拍仍走十字步,前四拍双手分别持彩绸和打开的舞扇,双臂上举并左右摇摆,意似欢迎庆贺,后四拍双臂随步伐自然摆动。

随后的四组动作中,每个八拍的前四拍仍走十字步,双臂自然摆动,后四拍表演动作与农活名字相应:

1.插秧:左腿在前右腿在后屈膝,双脚交叉岁节奏原地迈步,左手拿彩绸,上半身向右前方侧倾,右手持扇(扇子合拢)从左至右跟随鼓点沿垂直方向点四下,模仿插秧的动作。

2.收割: 双腿及上半身姿势同“插秧”,左手持彩绸提臂弯曲,右手从右至左由下而上向左臂方向舞动两次(两拍/次),作收割状。

3.扬场:腿及上半身姿势同上,左手持彩绸,右手展开彩扇,前两拍双手向左下方舞动表示取粮,后两拍向右上方舞动作扬洒状。

4.运粮:原地脚踩十字步,右手彩扇合拢,右臂弯曲将彩扇搭在肩上,左手持彩绸手臂九十度弯曲,随节奏自然舞动四次(见图5)。

每组动作表演过程中,左右两边的队伍分别按逆时针、顺时针顺序绕场,两队成员走到场地最前方时原地做完一组动作,亮相完毕后转身掉头,此后每组八拍都走十字步。

(二)大鼓会

图5.

图6.

相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南文营村大鼓会就已成立,乐手们至今仍承载着大鼓会老鼓谱(见图6)。南文营村大鼓会现有11 个人,其中5名女会员敲大鼓,一人(男)敲小鼓,一人(男)敲锣,其他人敲镲(一男,其他女)。大鼓会演奏时共六段乐曲依次按如下顺序奏:《胜利鼓》、第一套《进村》、第二套《栽葱》、第三套《三点》、第四套《长双意》、第五套《出村》。大鼓会表演时小鼓敲《胜利鼓》作为引子,领后面的大鼓演奏。

《胜利鼓》无鼓谱,所用乐器与秧歌、小车伴奏基本一致:小鼓一个、锣一个、镲两副。当4 名乐手敲奏《胜利鼓》时,敲大鼓的乐手手持鼓槌双臂上举,随节奏左右摆动。据乐手口述,在其他村落的狮子会、丧事用的《胜利鼓》与本村鼓点有相似的地方。

《进村》《栽葱》《三点》《长双意》《出村》五曲为一套,5个鼓段的名称仿佛有一定的情节呈示。所用乐器有大鼓1 个、镲4 副。其中大鼓直径约1.5米,5 名乐手环绕敲击。大鼓会的鼓点、名称以及表演形式在其他地区较为少见,也未曾传教于周边其他村落。这套鼓曲有老鼓谱传承,记谱符号有以下几 种:“О、”“О”“О”“W”“ —”“(XX)”。这几种记谱符号在其他乐社记谱中较为少见,其读音与意义分别如下:

“О、”读作“通”(第二套《栽葱》里面读作“葱”),表示双击,即双棰同时敲鼓,当地称之为“双鼓点”,时值一拍。

“О”读作“通”(第二套《栽葱》里面根据节奏位置读作“栽”或“葱”),不在“W”之前出现时表示单击,即单棰敲鼓,当地称之为“单鼓点”,时值半拍。

“О”读作“葱”,仅在第三套《栽葱》中出现,表示单击,时值两拍。

“W”读作“来个”,表示单击,时值半拍,“W”之前的“О”需双击。

“—”读作“一”,表示镲不敲,如在后半拍则右手举起鼓槌,前半拍则左手举起鼓槌,另一只手敲鼓边。

“(XX)”读作“花”,仅在第四套《长双意》和第五套《出村》中使用,表示大镲敲两个一拍,鼓不敲,鼓手举起双棰延环随节奏鼓跳跃两拍,同时口中随节奏喊两声“嘿”,表示欢快喜庆。凡有“(××)”的乐句同行都是成对出现。在这两个重复的乐句中,鼓敲则镲不敲,镲敲则鼓不敲。第一次敲镲时鼓手沿逆时针方向跳跃,第二次沿顺时针方向跳跃回到原地。

五套鼓谱中,每套鼓谱最后一句相同,第五套《出村》的前两句也是相同的鼓谱(见图7)。同时,前四套所用的各种记谱符号、节奏型、敲击方法都在《出村》出现,仿佛这最后一套是在做全曲总结,与前面四个段落相呼应。整体可见简单的记谱符号将时值、敲击方式及声部编配集于一身,充分展现了先人的艺术智慧以及传统文化深邃的魅力。

图7.

(三)小车会

小车会是民间花会的一种,流行于华北、东北、中南、西北等地。不同地域的小车会名称有别,如“云车会”“刘三推车”“推小车”“太平车”“别把车”“跑花车”等。从艺术形式类别上划分,小车会属于地秧歌。小车会的主要道具是小车,通常用竹、木、秫秸扎成骨架,形似轿子,车身四周周用单色彩布围成,两侧画上车轮,上有车蓬,整车用花穗装饰。表演时整车套在演员腰上,车前半部设有盘坐的假腿,车轿帘遮住演员双腿,观众看起来像是小姐盘腿坐车上。车后有“老汉”推车,“老汉”有时女扮男装,车前有时或有“丫环”或“老婆”拉车。

在我们此次的系列考察中见到的小车会表演,有的只是混合在秧歌表演里、将小车做为秧歌表演的花式之一,既无情节也无歌唱的表演形式,如高碑店市孤株村秧歌会、雄县张魏庄头村秧歌队的小车表演;有的已经演变为小戏的形式,在有调乐器与打击乐器的伴奏下,除了表演以小车为道具的戏出外,还表演其他分角色、有情节的短小剧目,如雄县东王村云车会和他们表演的《商州路》《小拜年》等;有的是在打击乐伴奏下,纯以身体动作哑剧似地做有故事情节的表演,如容城县野桥营村小车会和他们表演的《刘秀过桥》。

南文营村的小车会表演,角色有傻小子、老头、老婆、坐车媳妇、傻闺女、傻老头、赶小驴、骑小驴的、小媳妇、耍扇子的、大头男、大头女等。在类似于秧歌的沿场表演中展开的传统情节大致为傻小子闹着要娶媳妇,以诙谐的表演博得观众的嬉笑。有时小车会也根据社会时事,自编自演一些时兴的新编剧。小车会以诙谐逗乐、荤素搭配的风格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演员说白是押韵语句押韵,俗称“打哈哈”。曲调选用旋律较为简单的流行乐曲、网络小视频音乐、民间小曲(例如《白毛女》《小白菜》)等,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填入新词。道具通常有小车、毛驴、大头娃娃(男女各一)、装扮头饰等。伴奏乐队只有打击乐器小鼓、锣、镲,无旋律性乐器。歌唱的时候为纯人声,没有锣鼓伴奏。说词时小鼓敲鼓边,锣镲不奏,演员原地踏步。走场的时候锣鼓方入,演员步伐与鼓点节奏一致。

2017 年4 月,获知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后,小车会开始编排《逛新区》,结合时事政策的宣传,歌唱雄安新区的美好前景。曾任小学教师的文春雨老师为小车会编词如下:

1.新时代,新征程,紧跟领袖习近平。不忘初心跟党走,实现中国复兴梦。

2.寒冬十月艳阳天,全家老少逛雄安。新区水更清,雄安天更蓝,环保加力初见效,全区空气鲜!

3.拆迁征地政策强,又给钱来又分房。分钱为女买嫁妆,分房给儿娶新娘。老来有所依,幼儿有所养。入股分红得红利,幸福万年长!

这套新词既迎合了新的社会形势,又寄托了新区百姓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希望。然而正如俗语所言“教的曲唱不得”,一方面小车会有即兴发挥的传统,另一方面会员们文化水平有限,因此在这次考察中所见表演者的说词及情节,更多是在文春雨老师所创新词基础上,结合原有的“傻小子要媳妇”故事梗概的即兴发挥。

在表演时,老头、老婆、坐车媳妇、推车老汉、傻小子、傻闺女、小媳妇、骑驴的、赶驴的、大头男、大头女在鼓乐节奏的伴奏下,先后出场鱼贯而行(见图8)。在老头和老婆“老婆子,走嘞!”“上哪儿?”“逛新区!”的开场对白之后,这个表演者的队伍开始了新词与旧情节相结合的表演。演员边走边扭绕场一周,步态、节奏与秧歌基本步伐相似。行进中,老头与老婆、坐车媳妇与推车老汉及小媳妇、傻小子与傻闺女、骑小驴的与赶毛驴的、大头男与大头女分别成组,时常对扭。在稍有变化地诵读完文春雨老师写的那几段新词之后,表演又回到了“傻小子要媳妇”的老情节套路上去了。饰演傻小子的表演者还把网络流行歌曲《妹妹你等等我》及歌剧《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的曲调拿过来,填上“傻小子要媳妇”情节的词来演唱,博得大家一乐。最后打击乐节奏渐快,众演员退场。

图8.

小车会新节目《逛新区》这出戏虽然说词、唱腔不多,剧情也较为简明,但前后编排修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整场表演只有“傻小子”两个唱段,演员曹占花为扮演傻小子在着装与唱腔方面均颇费心思。他搜集热门的网络小视频学习曲调及唱词,还专门找了一双肥大的鞋子,一方面与打着花补丁、形态笨拙的棉衣、棉裤装扮相配套,另一方面以便表演追赶的时候有掉鞋的桥段引得众人欢笑。

无论是传统的秧歌队、小车会、大鼓会还是新兴的健身操、广场舞等舞蹈队,南文营村的这些文艺组织主要以娱乐为目的。娱乐之余,会社也参与各类民俗仪式、公共宣传活动,例如建军节、国庆节、元旦、庙会、春节汇演等。其中庙会是在九月二十九的张市村庙会与邻村南文村的二月二庙会。南文营村会社接到庙会主办方的邀请后,将到现场进行秧歌、小车、大鼓表演。南文营大鼓小车会参与的个人活动主要有红白事、开业庆典等,通常不收费,主家往往以烟酒茶饭之类作为答谢,如果路途较远则添几百元路费。在不同的仪式中,会社所演也有区别:小车只能参加白事,大鼓、秧歌、广场舞则红白喜事都可表演。几种技艺的表演顺序通常为:大鼓为首,随后小车与秧歌轮流交替。

三、几点感想

南文营村的秧歌队、小车会、大鼓队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的现状,是冀中地区民间花会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流变后在当代社会的一个缩影。这类民间组织往往都有三起三落的起起伏伏,遇到战乱、灾年、社会动荡时,这些民间花会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偃旗息鼓。一旦环境合适,这些民间组织又会在热心群众的操持下,重新焕发生机。这些民间组织的曲折历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南文营村秧歌队包含插秧、收割、扬场、运粮等一系列模拟农业耕作劳动动作的传统秧歌表演,是传统农耕社会里人们生产劳动的艺术化写照。这套传统秧歌的表演动作,我们在安新县东堤村和容城县白龙村、小南头村等村落都看到过,只不过有的版本情节更丰富。从此次系列考察的情况来看,这种反映农耕劳动生活的传统秧歌在这一带曾经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秧歌形式。关于秧歌的起源,有人说是南方的插秧山歌随着人口的迁移来到北方后,加上了形体动作而形成了今天的秧歌歌舞。也有人说它原来叫“阳歌”,是在北方民间祭祀土地爷时的歌调基础上形成的。不管哪种说法,都与中国漫长的农耕社会里的农业耕作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南文营村等地方的这套形象地反映农业耕作劳动的传统秧歌,更是说明了这种民间歌舞与农业劳动之间的紧密联系。

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了机械化耕作的现代社会,但是这套传统秧歌的存在,使我们仍然能够以艺术的方式存贮和记忆传统社会里先人们辛勤的农业耕作劳动过程,成为一个民族对过往时代的珍贵记忆。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我们希望这种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的民间艺术形式,在未来的社会里得以永续存在。

大鼓(吵子)会是冀中一带广泛存在的一种民间打击乐演奏形式,因其演奏技巧易于掌握、演奏效果火爆热烈而具有易于普及、参与度高的特点。在今天红白喜事、商家开业等需要热烈、隆重气氛的场合,往往主家都要请这类民间乐社助兴表演并付一定报酬,这更加助长了大鼓(吵子)会这类民间艺术形式的兴旺之势。冀中一带各个村落的吵子会曲目,有多有寡,但是在曲目及风格上多有相似性。可南文营村的《进村》《栽葱》《三点》《长双意》《出村》五曲为一套的大鼓(吵子)会曲目与众不同,非常有自己的特点,这些打击乐曲每个都非常短小(可以反复演奏),每一曲的鼓点都显得简练而有气势。这套曲目无论是曲名还是鼓点,都是我们这次系列考察里没有见过的。询问南文营村的文化局内人,他们也说这套鼓点是本村独有的,别的村没有。正是因为其独特性,也更有学术研究价值,这套曲目的历史、分布情况、音乐特点等,都有进一步深究的必要。

南文营村的小车会表演,既不同于混合在秧歌队伍里的小车表演样式,也不是纯粹的小戏表演或舞蹈哑剧表演,是今天民间小车会表演的又一种形式。他们的表演是秧歌大场的绕场形式+相对固定的“傻小子要媳妇”诙谐情节+根据社会时事“抓词现挂”+与现场观众的互动这几个因素的结合,呈现出一种既是秧歌又不像秧歌、既是小戏又不像小戏的综合样态。虽然“傻小子要媳妇”的情节与歌颂新时代的新词相结合也似有牵强,但这正是民间百姓业余时间逗趣娱乐的一种方式。作为研究者,我们有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的责任。

考察当天,南文营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章锅一直在现场,为考察工作提供各种帮助支援;南文营村所属的大河镇政府办公室的张革平主任和杨欢老师,也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考察全程,这体现出当地的领导部门对民间文化和我们这次考察的重视(见图9)。在今天,民间文化的繁荣不但需要局内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各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和关心。李章锅副书记还谦虚地说,这个村子不富裕,村委能够支持的经费有限。但在我们看来,村委会、党支部对于本村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持,是比物质支持更重要的一种力量。

每一次考察都是与民间文化的一次结缘,每一次结缘又增加了我们对民间文化未来存续发展的一种期盼和牵挂。雄安新区未来的现代化发展一定会呈现加速的趋势,社会将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社会在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最好能够把呈现农耕时代生活痕迹的秧歌队、小车会、大鼓会等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以使我们记得住曾经的乡愁,也使光明的未来与我们的历史借这些传统文化得以贯通,呈现出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之河的连绵不断持续发展样态。⑤

图9④.

注 释:

①京津冀音乐非遗考察团队由河北大学齐易教授牵线京津冀三地学者组成,相关考察活动得到地方政府及传统音乐承载者大力支持。

②河北省容城县地名办公室编:《容城县地名资料汇编》,1984 年内部资料,第91 页。

③参见(清) 俞廷献等修,吴思忠等纂:《河北省容城县志》,据清·光绪二十二年刊本影印,成文出版社1968 年版,第222 页。

④顺序由左至右:第一排:田薇、黄高翔、肖素然、孙玉华、肖亚兰、段艳楼、刘秀琴、文双艳、邢继环、胡金荣、杨秀巧、段玉苓、齐易、张月,第二排:文全来、张贺臣、康利敏、肖小先、胡金荣、莫喜妹、曹占花、高凤先、安玉婵、侯素新、文春雨、张有才、李章锅,第三排:肖建民、韩卫华。

⑤感谢河北大学齐易教授对本次考察的策划主持及对研究写作的指导建议。

⑥图1,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地点:河北省雄安新区容城县南文营村花会的表演场地;拍摄者:张月

图2,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内容:小车会道具、行头:1.小车,2.毛驴,3.头饰,4.大头娃娃等;拍摄者:田薇

图3,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内容:南文营村大鼓会乐器合照;拍摄者:田薇

图4,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内容:南文营村会社平时活动场地;拍摄者:张月

图5,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内容:秧歌队的表演:1.插秧,2.收割,3.扬场,4.运粮;拍摄者:张月

图6,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内容:大鼓鼓谱的演奏方式:鼓谱“X”的表演与鼓谱空拍“一”的表演;拍摄者:张月

图7,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内容:大鼓会谱本《出村》;拍摄者:张月

图8,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内容:南文营村小车会入场队列;拍摄者:张月

图9,拍摄时间:2019 年1 月2 日;拍摄内容:京津冀学者音乐类非遗考察团队与南文营村花会在村民张有才家的院子里的合影;拍摄者:耿兆飞

猜你喜欢
秧歌队大鼓秧歌
秧歌台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活宝姥姥
昌黎地秧歌
大鼓
秧歌来啦
秧歌来啦
方山大鼓 民间艺术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