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刚
工业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信息化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新时代下,如何全面衡量工业化和信息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加速两者融合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家和企业深度考虑的问题。信息化可以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同样工业化也能够助力信息化的发展,所以,现在加强对两者融合的研究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将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两化融合主要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方面。概括来讲,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彼此不可分割,并催生了工业电子、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业等新产业。
现代工业制造企业在信息化的支撑下将产品的研发和电子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企业管理技术等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大大改变了企业在研发、制造、管理以及其他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方式,实现信息化生产和研发,同时也加快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增强了企业在生产和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在整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对于我国经济来讲生产制造行业非常重要,通过制造业信息化为我国步入新兴“工业4.0”道路提供了基础,促进了我国工业企业的华丽转型。
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现代制造企业在互联网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扩大了信息来源,朝着信息化发展。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制造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外界压力,在与市场和客户的沟通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通过高效的沟通可以更加深入的挖掘客户需求,扩大市场范围。在工业转型和变革中,工业企业必须加强与外界企业的合作,通过协作和外包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过程中除了为企业带来了直接的便利和管理效益之外,也衍生出了很多的新型产业和新兴行业。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工业软件、工业信息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工业等等。在电子工业中,汽车、航空、船舶的电子化以及机械的电子化尤为典型。在两者的深度融合下,可以对工业发展进行传承和延续,在两者融合的基础上可以不断加强创新实践,在技术领域内进行创新,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工业化和信息化进行有效融合可以从各个阶段的技术发展中得以体现。在第一个阶段中,主要是信息化对工业化发展的推动;第二个阶段由信息化对工业化产生带动作用;第三个阶段就是当前高度重视的两化融合阶段,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推动和相互作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
第一个阶段,也就是两者发展的初级阶段,对于信息技术可以为工业发展的具体作用并不明了,也没有具体的发展方向,所以只能用推动来形容信息化对工业化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利用计算机来提高传统手工操作的效率,提高管理效率;在第二个阶段中,信息化逐渐走入工业生产的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也逐渐将推动的意义改为了带动,意义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深远。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与工业制造产业之间的行业边界已经不再清晰,因此在“十一五”最后时期,国家重点推出了两化融合战略,也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战略,也就是第三阶段。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十三五”规划阶段,企业信息化,信息条码化就是两化深度融合的典型成果。在新的经济形式下,两化融合彰显的尤为重要,在不久的将来“两化融合”将会成为各企业竞争的先决条件。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保持信息化建设的先进性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信息化和工业化两者的融合。因此,企业领导一定要你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企业发展规划中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和创新,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寻求国家政策支持来筹集更多的资金,从而有助于两化的高度融合。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企业可以通过成立专业信息建设小组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定期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化建设知识,从而为企业储备更多的信息化人才,有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实现。
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各类不安全问题的产生,从而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另外,还要增强企业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为实现两化的深入融合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出现和发展对工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多好的带动作用,随着两者融合深度的不断加强,可以对工业生产管理各个流程带来极大的支持,同样工业化的大力发展也可以对信息化技术进行不断的升级,使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提升,从而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两化融合是我国经济信息化工业转型的必经之路,也是扩大经济产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