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瑞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9)
体育舞蹈对于同步性的要求非常高,在整个舞蹈组合过程中,男女选手如何进行配合达到预期竞技目标或舞蹈效果,取决于两个人共同配合能力的高低。同步性是指节奏和步伐就像镜像般同步、两人在侧面的位置或者是一样的节奏。在舞蹈配合中,需持续地有意识的保持同步一致性的感觉。本文通过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论证提高体育舞蹈女伴同步性素质的无视觉跟随训练方法是否有有效性,为体育舞蹈运动员在训练中无视觉跟随训练手段的应用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为今后的教学训练的开展和训练计划的制定作为参考依据。
以北京体育大学艺术学院2015级及2016级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要求将受试者按照同步性素质水平平均分配至实验组及对照组(要求重新分配舞伴再进行实验),每组16人,授课内容、课程安排、授课课时、训练条件以及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保持一致。实验周期为8周,实验学时为16学时。
1.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搜集互联网上有关同步性训练与体育舞蹈训练方面的资料,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实验法
(1)实验内容
对两组进行16个小节的双人伦巴组合教学,根据2.1评分系统中同步性运动表现评价标准,套路内容如下:开式扭臀、扇形打开、阿列曼娜、分展步、延迟步、纽约步、定点转、变奏滑门步、男士在拉长后背的女士上空做踢腿划圈的动作。
(2)实验方法及步骤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组采用无视觉跟随训练方法教学,老师拆分动作讲解后,女伴首先用黑布蒙住双眼跟随男伴进行前两次训练:第一次配合老师口令(有视觉干预)、第二次双人自行练习(有视觉干预),第三次为保证安全女伴摘下黑布,双人跟随音乐练习;三次为一组,反复训练4组。通过对相关专家的访谈及阅读相关文献对体育舞蹈运动员同步性测试指标的建议,参训前后对两组的女伴进行同步性的测量。在对两组进行16个小节教学后,两组分别在进行实验干预前后,进行双人伦巴组合展示;老师采用打分(小分制)的方式,根据2.1评分系统中同步性运动表现评价标准对两组女伴同步性素质进行评分,为测试无视觉跟随训练效果提供数据。
3.数理统计法
采用Word、Excel对打分表中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原始数据进行对比,同时将实验后的两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统计实验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训练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女伴同步性差异、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各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其训练方法有效性。
表1 实验后实验组及对照组女伴同步性评分(n=16)
从上表可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去研究实验数据的差异性,从上表可以看出:呈现出差异性(P〈0.05)。具体分析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t=2.43,P=0.05),实验组的平均值(8.75),会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值(8.06);以及对对照组的检验结果与实验组的检验结果相对比可以得出,对照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之间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而实验组在实验前和实验后之间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相较于对照组的传统训练方法来说,实验组采用的无视觉跟随训练对于提高女伴同步性素质的训练效果更明显。因为实验组的无视觉跟随与传统训练方法相比较唯一区别是有视觉干预,长期训练后,受试会形成了无视力时的代偿和适应作用,造成其同步性的训练效果更明显。
有研究表明,当人某部分的感知觉遇到了障碍时,其他感知觉就会产生代偿作用。这是因为,如果某些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失明或先天就是盲人,那么他们的大脑就可能经历一场十分微妙的“重组”,使辨别声音或其他方面的能力增强。上述说明都体现了当人体在丧失视力时的代偿和适应作用,也就是说,无视觉时某些感知觉会进行代偿作用,从而提高听觉、触觉等其他的本体感觉能力。所以在对被试进行视觉干预,运用无视觉跟随训练进行反复训练时,对于提高女伴的同步性,理论上是合理有效的。
本研究经过伦巴舞无视觉跟随训练实验结果得出,无视觉跟随训练及传统训练方法均可提高女伴的同步性素质。通过对测试项目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相较于传统训练方法来说,无视觉跟随训练对于提高女伴同步性素质的训练效果更明显。
在对体育舞蹈专修课的教学训练中,应适当加强双人配合中女伴同步性素质的训练比重,应在训练中对女伴运用无视觉跟随训练,使体育舞蹈专项舞者更好更快的提高体育舞蹈运动水平,获得更好的比赛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