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素华
摘 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结合本土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探究本土资源的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从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培育创新实践能力,树立参与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
关键词:小学美术;本土文化;文化资源;美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8-0055-0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将更注重课程的开放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实施优质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突破“以现行国家教程设置的美术教材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开发和利用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并灵活运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走进”教材、也要“走出”教材,真正做到拓展教材,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培育创新实践能力。在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活动,就我校对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丰富美术课程素材
本土资源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也是美术课堂的宝贵财富。围绕当地的建筑、民俗、艺术以及土特产等进行合理整合,将它们作为校本美术教材和教学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我校座落在上杭县城区中心地带,与历史悠久的客家祖居地——瓦子街毗邻,对传承客家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有近800年历史的孔庙,500多年历史的丘氏宗祠、流芳牌坊、阳明亭——《时雨记》碑……这些都是我校开展综合类课程不可多得的特色课程资源,是校本课程的一个文化载体。为了将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资源为美术课所用,笔者编写了相关美术校本教材《上杭瓦子街的古建筑的保护》。在人教版美术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的教学时,引入自编校本教材进行综合教学。具体教学时笔者采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先欣赏人教版教材中古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造型特点和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既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对古建筑、古文化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接着再引入我们身边的上杭瓦子街的古建筑,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古建筑的思想情感。最后学生画古建筑或者变身小小设计师,设计出更美观实用的古建筑造型。第二课时,笔者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线描表现古建筑外,还可以什么形式表现?”学生说出用色彩画、国画、刮画,还说到剪纸粘贴、黏土捏制,甚至有用一些综合材料或其它的废弃物再利用制作立体模型等想法,根据材料准备的情况和时间关系,笔者让他们采用剪纸、刮画、泥塑三种形式表现古建筑,当学生完成一个个有特色的作品后,教师适时建议,如果把它们当作纪念品送给瓦子街的游客的话,是不是还能对我们的古建筑进行宣传,呼吁更多的人爱护古建筑,保护古建筑呢?这节课的教学亮点不仅在于激发学生创新,还能凸显德育,围绕着“保护”这一主题,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思考。
这种以客家文化为主线,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丰富美术课程素材的尝试,使美术课程的内容更具实践性、综合性。学生在感受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既激发了其关注身边美术资源的意识,培养了美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作等能力,又培养了其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探究本土文化资源,创新美术教学方法
教师要探究本土文化资源,实现与美术课程有效对接,使美术课程上升至承载着浓厚历史的美术文化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融入社会,积极引导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在家乡寻找美、探索美、欣赏美、创造美。
上杭有两个畲乡——官庄和庐丰。畲族的传统文化有特色、有内涵,教学《畲乡传统节日“三月三”》时,在上课前一周,安排学生分组搜集资料,如“三月三”节日的由来,民俗、民谣、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品等等。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阅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三月三”的民俗文化渊源。这种源于问题的自主学习,注重探究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时,笔者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了解畲乡传统文化。接着播放“三月三”节日盛会的视频,感受畲乡传统节日,再指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拓展他们创作思维,最后让学生结合课前的实践活动,进行自主创作。
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源于问题、关注经验、创设情境、强调探究、创作表现”的教学模式,凸显了美术教学的综合性与探索性。
三、传承本土文化资源,培育创新能力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源泉,美术更是一个没有唯一答案、能够包容个性的学科,从人类历史中不同地域和个性经验中吸收不同的创造方法,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们就能逐步获得创新意识,从而培育创新能力。
学校美术兴趣小组进行“客家文化”系列创作时,笔者引导他们要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有个性的作品。于是在客家文化展室里学生作品丰富多彩:有彩色黏土捏制的造型精美、色泽诱人的客家小吃;有用刮画、版画表现古朴的瓦子街建筑和解放路街巷文化;有彩纸或布艺制作的畲族服饰或畲族吉祥物。同时,展室还有表现当代客家风情系列的绢画、扇面画、伞画、挂盘等精美艺术品。学生对“客家特色”有深厚兴趣,对美术表现方法能大胆尝试,在傳承和发展中创新,力求自己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与众不同,从而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把本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材资源相融合,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与本土文化资源紧密结合的美术教学活动,拓展美术课堂,让美育活动往深层次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美术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精神,树立参与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培育创新实践能力,还能从美育角度探索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