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琴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学生个性的张扬,能够让课堂真正成为“涌动着的生命”,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个性发展;多元思维;同步化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8-0006-02
如果说课堂上的活力是一堆柴,那么有效的个性激发就是点燃它的一把火炬,在实现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对于学生个性的激发和维系是打造“活力课堂”的重要前提。
一、趣味盎然的阅读情境,滋生课堂活力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情境是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个性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趣味盎然的情境,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空间,为学生的阅读思维注入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课堂活力的滋生。
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避免多余的花哨,围绕着学生的阅读学习在“境”上面下功夫,通过与文本相贴合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喚起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累,让静止的文字变得立体、生动起来。教师也要尝试将自身作为情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情境中去,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情绪饱满地开启他们的多元思维,成为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温床”。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教者通过动画、声音、视频片段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澎湃”和“宁静”,从整体体会“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探究海洋奥秘的情感,从而为他们后继的个性化探究奠定基础。
二、富于变化的教学语言,唤起学生活力
教学语言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传授知识、沟通反馈的主要载体,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吸引力,要能够牢牢地“粘”住学生的注意力,引领着学生畅游在文本的海洋中,启迪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教师语言的驱动和鼓舞下,主动去探究文本中的内涵,奋然前行,生发出充满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教学语言要着力避免一成不变、平白直叙;强调语言的变化,要根据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同的文体内容等选择不同风格的教学语言,增添课堂的生动性和时代气息。教师还应当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给学生带去直观形象的演示、信息传递的强化,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感染,赋予学生个性和智慧。
例如,在教学《花的学校》一课时,作为一篇优美散文,作者勾画出了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在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赏析时,教者精准地把握了文中“雷云在天上轰响”“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绿叶在狂风中萧萧地响”等声音描写的美妙之处,在配乐背景下,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指导学生进行诵读,感受大自然对花儿发出的最亲切的呼唤,使学生体会花儿的活泼向上,为感受花孩子的童真童趣铺设了情感基础,在他们带入角色的活力中展现个性。
三、突显自主的活动形式,迸发学生活力
传统课堂强调同步化和一致性,这种授课形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甚至是对个性的一种抹煞。赞可夫认为:“要求一律,就会压制个性,从而也就压制了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了学生发展可能性的发现与形成,也阻碍了学生的一般发展。”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各种形式活泼、内容多样的活动化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充分挖掘出不同学生的个性潜能。
突显自主的活动形式,不仅仅是分类指导、扬长避短,这种区别对待并不是活力课堂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的全部。通过比赛、辩论、展示、课本剧等多种活动形式,实现双向型、多向型以及网状型等多种互动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自我展现的舞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其迸发出不可估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本则寓言故事趣味性强、寓意深刻,教育学生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以课本剧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个性化阅读活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厘清时间、地点、人物、对白等等,要求学生脸上要有表情、手上要有动作,思考并讨论怎样才能演得好?在这样的活动形式驱动下,学生入目入心,兴趣浓厚,在角色扮演中很好地理解了课文内涵。
四、充满包容的评价反馈,延续课堂活力
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及时且正面的反馈和充满包容性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生长,才是活力课堂所期待的和谐、融洽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从原本的“命令者”转变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伙伴,学生能够获得真正的身心自由,敢于表现自我,敢于与众不同,继而逐步成为一个具有精神活力、个性鲜明的人。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师生间的美好情感;在课堂上,教师要坚定地将学生看作是独立的阅读者,认真地对待他们的每一个质疑,倾听他们每一个独特的想法,要学会欣赏和赞美,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价值,使得他们获得个性生长的持续动力。
如在教授《掌声》一课时,本文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两次掌声中鼓起了生活勇气的故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经验不足,其中的道理情感体验有一定困难。教者紧扣“掌声”,启发学生思考“你们需要掌声吗?特别在什么时候?”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如“遇到困难”“取得进步”“缺乏自信”“获得成功”等进行个性化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让学生逐渐领悟到掌声的深层内涵,它不光是拍手、鼓掌的表示,它还包含着对人的鼓励、支持、尊重、信任、关爱……使得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得以在课内外贯通。
总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彰显学生的个性风采,才能够让课堂真正成为“涌动着的生命”,这样的语文阅读课堂才会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