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后练习,寻绎语用密码

2019-11-29 01:50苏建芬
课外语文·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

苏建芬

【摘要】课后练习是统编本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课后练习,细加梳理,就能窥见选文蕴含的语文要素,寻绎到教材的语用密码,使教学更有序、更高效。

【关键词】统编本;课后练习;语用密码;编排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统编本教材将选文按单元编排,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思路。”课后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细心关注,就不难窥见选文蕴藏的语文要素。下面,笔者以统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循着选文的课后练习,去寻绎教材的语用密码。

一、认识生字习方法

统编本语文教材强调多认少写,要求认读的字数量远超要求会写的字。在一年级教材中,识字主要有三大块:前置识字、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教材在课后练习中提示了多种识字方法。教师在教会学生识字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逐步拥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如《日月水火》课后编排了图片和相对应的文字,要求学生“猜一猜,连一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图画与汉字的关系,进一步体会象形字观物取象、以象示意的特点。《日月明》课后要求猜出“泪、休、歪”这三个字的意思,旨在引导学生按照会意字的构字特点,通过两个部件的组合来猜测字义。《小青蛙》围绕形声字形旁表意的构字特点,设置了练习“想一想,填一填”,学生可根据词语判断字义,选择正确的形声字。一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选文《小蜗牛》没有全文注音,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但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色彩艳丽的插图。课后习题明确地提示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测,通过图文对照,读懂课文。下册第八单元的《咕咚》课后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猜读文中不认识的字。《小壁虎借尾巴》不仅要猜出字的读音,还要猜出字的意思,并交流猜的方法。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逐步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逐级夯实练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第一学段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统编本教材一改旧教材的含糊说法,对朗读有了细化的明确要求,从课后练习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各训练点内在的年段性和序列性。

(一)读正确

一年级上册的选文课后提出的要求大多是读正确,包括读准字音、读好轻声、读好儿化等。“一”的变调规则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难点。《秋天》课后练习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一”的变调规则复杂多变,跟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说不清道不明。只有多读多练,学生才会熟练掌握。细心的教材编写者在后面的《大小多少》一课中,又集中编排了带有“一”字的数量词组,使这一知识点得到进一步夯实和巩固。

(二)读连贯

课文要读得连贯,最重要的就是做到恰当地停顿。朗读的停顿分为标点停顿和语义停顿。标点停顿相对而言比较好掌握,在《青蛙写诗》一文,课后要求圈出青蛙写的诗里的逗号和句号。学生通过圈画认识逗号、句号,大致了解它们的作用,初步体会如何根据标点恰当停顿。《雨点儿》则明确要求“读句子,注意读好停顿”,着重练习巩固这两种标点符号的停顿。到了一年级下册,《端午粽》首次在课后提出“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长句子中的朗读停顿是否恰当,与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句意密切相关,不可能一蹴而就。教材在紧接着的选文中也提出了相同要求,旨在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要领,突破难点。

(三)讀得有感情

在读正确、读连贯的基础上,教材精心设计了阶梯性的练习,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抽象的概念具化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读好对话”等要求。《雨点儿》是一年级上册唯一在课后练习中提出分角色朗读的选文,让学生朗读时建立初步的角色意识。到了下册,这类朗读要求就明显多了起来。选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棉花姑娘》都在课后练习中提出了“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角色分工,结合生活经验读好对话的语气。《小壁虎借尾巴》甚至提出让学有余力的孩子选做“和同学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朗读训练一步一个脚印,逐渐实现一个个具体化目标,最终实现《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的朗读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三、分类积累重迁移

统编本教材十分重视词语、短语的积累。除了旧教材中最常见的在课后练习中罗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外,新教材更多地编排了经分类梳理后的板块式词串,使学生语言储备结构化。如《大小多少》中对数量短语的积累,《我多想去看看》中偏正短语的积累,《动物儿歌》中对主谓短语的积累……统编本教材不仅重视词语的分类积累,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如《小小的船》要求用叠词来描述一样事物,《树和喜鹊》说几个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怎么都快乐》仿说动宾结构的词语等。教材还逐渐提高难度,从仿说词语过渡到运用词语仿说句子。《荷叶圆圆》要求用上表示形状、颜色的叠词把句子补充完整,将事物的特点介绍具体,《小猴子下山》则要求选用动作的词语说一句话。从分类积累词语,到用词语说话造句,统编本教材精心设计了从易到难的课后练习,让学生拾级而上,稳步提升。

四、提取信息促理解

统编本教材基于课标,在课后练习中编排了大量凸显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主要训练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明显信息。如《青蛙写诗》要求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要说出“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从下册开始,难度慢慢增高,要先找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做出简单推断。《树和喜鹊》要求学生“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要根据树和喜鹊前后生活环境的变化,推断出快乐的原因。《荷叶圆圆》《棉花姑娘》课后安排了“连一连,说一说”的习题,学生要从文中人物的话语中提取信息,再进行连线。在下册的最后两个单元,对选文的阅读理解有了更高的要求。《小猴子下山》课后要求“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咕咚》“说说动物们为什么跟着兔子一起跑,野牛是怎么做的”。这些练习都意在引导学生先提取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再进行整合,以获得比较完整的答案。

五、联系生活仿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统编本教材在课后设计了很多练习,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表达,内化课文语言,切实提高表达能力。《四季》课后要求“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可引导学生激活生活经验,选取某个季节里有代表性的一种景物,抓住其特点,运用课文的言语形式进行表达训练。《明天要远足》让学生说说自己去远足前的心情。远足是小朋友的兴奋点,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将远足前的期盼一一道来,必然有说不完的话,能取得非常好的训练效果。透过这些课后练习,我们可以很鲜明地感受到语文课程确实是“一门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当然,在教学中,老师要巧用心思,让文本与生活相勾连,合理设计结构化的实践活动,将课文中的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融入学生的语言宝库,发展他们的言语智慧。

总之,细细梳理统编本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单元内横向对比,年段间纵向联系,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纲领性指导作用,可以精准地把握住选文蕴藏的语文要素,可以很容易寻绎到教与学的语用密码,使教学活动明方向、有目标、讲序列,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薛法根.用语文教儿童——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教学要义[J].小学语文教与学,201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
浅谈课后练习的有效教学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练习的创新和发展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课后练习方法分析
基于课后练习题的小学语文自主课堂的构建
语文教学课后练习题使用要注重实效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更正声明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