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19-11-29 11:24黄婧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师徒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黄婧

摘 要:师徒制教学是让教师作为师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传授专业经验。基于此,文章以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分析了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通过师徒制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设计;师徒制;人才培养

工业设计是我国教育领域的新兴专业,向社会输送综合型设计人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利用师徒制教学模式,提高学生整体素养,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校园和岗位的接轨。

一、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師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院校使用这种模式培养学生。学校成立工作小组,创立专项资金支持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选择对应的企业,辅助教学工作展开。选择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师傅,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和教师双向选择,确定师徒关系[1]。若企业可以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学校教师可以和企业师傅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展开教学,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二、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优势

(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采用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从企业经营实践出发,在专业岗位上应用专业软件和设备,给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可以在企业实训中提高专业技能。企业师傅的示范和检验形成了小班教学,让课程设计更有针对性,明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二)提前强化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师徒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着重传递工作实践经验,从而优化学生动手能力。在一对一培训中,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师傅的技能,了解师傅的设计思维,更好的处理工作问题。学生学习教师技能可以传承教师的专业经验和设计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并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拉近和岗位的距离

师徒制人才培养需要安排企业师傅培训学生,一个师傅指导的学生不能多于六人,使用小班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拉近学生和岗位的距离,师傅可以指导学生在工作上的问题,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弊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节[2]。企业师傅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具有明显优势,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引领进行训练,产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职业归属感。利用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职业氛围中感受职业素养,得到职业精神的灌输。

(四)迎合人才市场需要

使用小班式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让教学围绕工业设计专业技能展开,让学生职业素养可以贯穿全程,得到思维方式的培训,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操作技巧。在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师使用项目展开教学,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学生得到的设计成果满足市场需要才算是成品,在项目训练中,学生可以了解市场需要,逐渐摸索设计技巧,提高其职业素养,让学生逐渐成长为满足市场需要的人才。

三、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缺陷

在师徒制教学模式中,核心因素在教师身上,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监督者,对于学生专业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从专业角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很难独自承担教学责任,高职院校要着手建设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师队伍担任教学工作。

(二)教学体制问题

利用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高职院校优化专业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规则以及教材选择。在该模式下,高职教育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剖析管理体制问题,改革教学体制,才能保障工业设计教学效果。教学体制的改革成为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的主要难题,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和改革。

(三)教学考核落后

传统的笔试考核无法满足师徒制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对考核评价方式展开改革,保证师徒制教学模式考核可以反映教学效果,推动学生的个人成长。因此在考核中要包含教师队伍的量化考核,还要包含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量化考核,让师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得到落实[3]。

四、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建立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企业参与到高职教学中,推动产教融合的展开,学校要利用企业设备和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和市场接轨,通过产教融合对人才进行培养,让人才成长为适合企业需求和市场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培养人才减少一定成本。因此高职院校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设计和企业生产实际相吻合的教育理论体系,双方要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采取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校企双方要经过讨论明确工业设计师徒制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为学生职业发展设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分成几个部分展开,要培养学生具备现代设计理念和思想,掌握造型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同时具备包装、广告、展示、企业形象设计的能力,可以灵活使用英文技术资料,并具备相关技术资格证书。企业则根据自身需要和优势,向学校提供企业师傅辅助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和工作,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支持产教的融合发展。

(二)制定课程培养制度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以往教学工作经验,完善课程培养制度,首先需要对当前工业设计专业知识体系加以完善,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产教结合期间企业师傅要在岗位上对学生专业技能加以培训。企业运行期间主要在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等方面存在岗位需要。对此要增加广告设计、产品设计、CAD制图测绘等课程的占比。师徒制教学期间要着重提高学生PS、CAD制图、3DMax等技能,让学生专业技能满足岗位需要。工业设计和传统美术、机械设计存在一定差异,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在于创新、审美和功能的统一。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还需要注意培养工业设计思维,丰富行业内相关知识,让学生可以成为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人才。

(三)明确师傅的教学任务

明确师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采用1+1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人才期间,要先进行专业基础课程以及通识课程的教学,再安排学生进入综合课程。学生经过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在企业师傅指导下学习专业技能,受到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职业综合素养。教学期间,学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指导,辅助进行技能培训,着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企业师傅还需要负责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师徒制教学让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联合展开教学,共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四)编制管理细则

高职院校使用现代师徒制展开教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师徒制教学不具备对应的法律法规,校企合作教学要建设完善的管理细则,规范教学行为,并指导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主体来源于学校和企业,校企合作教学缺少统一的管理和评价,两者独立运行。对于学校教师而言,要满足工业设计理论要求,满足知识体系的要求,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对于企业而言,支持教育发展可以减少盈利,但不能影响到企业正常的运营,避免对企业社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4]。因此管理细则中要明确各自教学任务,也需通过管理细则保证企业运营秩序。高职院校要照顾到企业运行,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此外高校和企业联合创立奖学金,对教师和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优化师徒制教学效果。

此外需要对学生校外实习编制管理办法,实施产教融合让学生改变了学习环境,学生在企业中可以参与到工业设计实践,一边听师傅讲解一遍实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情绪,为避免学生烦闷和疲劳情绪困扰,企业要采用轮岗制,让学生在企业中不同岗位上进行学习,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确定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更有助于企业发掘人才。

(五)完善工业设计教学资源库

完善工业设计教学资源库需要得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要设置专项建设资金,合作企业要给高职院校支持,在教学资源库中融入新工艺和新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合作期间校企要开发产教融合的课程,依据企业经营情况形成知识体系,受到多种条件限制,包括教学时间和模式,应用到的资源库冰山一角。建设资源库时要添加微视频、微课等占时少的资源,保证资源大范围应用。高职院校需要连同企业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录制视频方式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录制为视频,让学生可以在有限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要着手建设实训基地,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安排在企业内,也可以建设在校园中,要根据工业设计专业对口岗位设置,以企业产品业务和核心展开实训训练,保证实训训练节奏和实际运营节奏相近。在实训基地中让学生逐渐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整体职业素养,更了解岗位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六)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要优化师资队伍的配置,保证产教融合实际效果。由于学校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企业师傅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两者的结合可以给高职教育提供高质量师资队伍,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教学期间,高职院校要组织教师队伍展开研讨会议,讨论结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方法,确定最合适的结合点,校企需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座谈会,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并提出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校企双方实现信息共享,组建双导师形式的教育团队,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协商学生就业方向

完成师徒制教学后,学生在企业就职率是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想要平衡高职院校、企业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利益,是师徒制教学模式的关键。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期间,高职院校要整合企业资源,丰富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效果。学生进入企业岗位上学习专业技能,企业满足人才培养需要,以挖掘更多专业人才,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校企双方本着平等原则,要在人才培养上签署三方协议,对教学过程加以规范。完成产教融合后,学生和企业要保持双向选择原则,和校企合作协议不同,双向选择协议保障了学生的利益,也保护了企业的权益。

(八)优化期末考核方式

在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要设计适合教学模式的考核方式。学生需要对同組同学、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绩效奖金相关联,通过学生的评价了解教师和师傅的教学能力,才能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教师需要分阶段对学生学习成果、学习表现和综合技能进行评价,企业师傅则要依据学生表现、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做出评价,教师和师傅的评价整合为学生期末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更加客观的反应学生实际技能和学习成果,考核结果将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推动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使用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前强化职业素养、拉近和岗位的距离、迎合人才市场需要。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需要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培养制度、明确师傅的教学任务、编制管理细则、完善资源库、建设教师队伍、协商学生就业方向、优化期末考核方式八个方面落实。

参考文献

[1] 张昕.高职院校传统工艺美术现代师徒制活态传承的现状与对策[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9(03):81-84.

[2] 程显娟.以高职院校现代师徒制育人模式推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9(12):150.

[3] 陈敦波.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在中职学校的运用与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4] 张娜.高校转型背景下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后续发展的思考与研究[D].温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师徒制工业设计人才培养
福建职业学院 复古“师徒制”培养学生
高校艺术类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