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唯奇 舒豪
摘 要:近年来因大学生道德修养滑坡引起的恶性事件已屡见不鲜。首先梳理了道德榜样的含义和特征,其次从社会环境、高校教育和学生个人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现状,以及道德榜样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以此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继而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道德榜样教育
道德榜样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榜样的崇高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被教育者,从而完善其人格的一种教育方法,其特点是将抽象的教导转化为生动深刻的实例进行教育,进一步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向榜样看齐,贯彻学习先进思想,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及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道德榜样的定义及其特征
榜样的定义是:“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有的学者道德榜样定义为:“道德榜样是在道德实践中产生的、具有正面引导意义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崇高形象,是内在的善品和外在的善行的统一。”总结而言即道德榜样具有典型性和可模仿性等特点。道德榜样对社会风气产生积极的影响。目前道德榜样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理想性。道德榜样是来源于生活中具体、真实的人物形象,但道德榜样的先进性要求其引领的社会思想与价值源于生活又高于现实,高于一般的具体的人或物。道德榜样所承载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并不是当前大众已经做到的,而是引领和指导社会成员现实的道德规范向道德榜样靠拢的正能量。每个历史时期的道德榜样,尽管他们生活的历史时期、社会阶段不同,但在他们身上都能总结出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第二, 示范性。道德榜样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楷模或典范,其本身具有人们尊崇敬仰的可模仿性。道德榜样的示范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楷模和典范为原型,对其先进事迹和行为进行模仿,以潜在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发展。道德榜样以榜样人物为原型,以直观、生动、真实的形象展示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所倡导的主流价值和行为规范。
第三,多样性。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启示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准则和特征也有一定的区别。道德榜样作为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物,其产生、发展、稳定等都必须受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条件的制约与影响,并对所处历史时期表现一定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英雄有不同的影响力,并代表着每个时代的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现状探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入转型期,互联网信息高速发展、竞争激烈,加之国际经济更加多元化,冲击传统的道德榜样教育,对于当前大学生的世界观的培育有重大影响,导致他们陷入价值混乱的处境,从而使道德榜样教育走入困境。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影响弱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社会环境因素
道德榜样通常呈现的是一些如忘我、无私、诚实、守信、勇敢等优秀品质,在市场经济这种本质特点的指引下,一些不良现象日益增多,导致受教育者看到的以及感受到的这部分现实与榜样教育所倡导的价值观出现较大的偏差和冲突。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他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政治信仰非常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冲击的影响,使得道德榜样主导的价值观的传播受到极大威胁。同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現象也影响着大学生对榜样选择的判断。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社会公平正义感,在接触到社会生活中那些不公平公正的事件后极易感到愤慨乃至产生错误的观念,以致对社会产生抵触心理,不再忠实于自己先前的道德榜样,而去选择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一致的人重新作为自己的榜样。
(二)高校教育因素
榜样教育是高校普遍使用的教育方式之一。遗憾的是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不及时更新,导致高校榜样教育成效很低,所以大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效仿行较差。首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高校仍以智育为主,认为只有学习成绩优秀才能在未来有所成就。其次,有些教师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不重视实践,且一直采用陈旧的理念去开展榜样教育,无法让学生真正领会榜样的精神内涵,导致学生不能将榜样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重要的是,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规律纳入重要范围,使得学生思政教育成果大打折扣。
(三)学生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向多样化发展,很难统一人们的价值标准。高校的大学生在闲暇时间会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社会最新信息,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诸如西方的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种种不良思想逐渐入侵大学生群体。同时,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 “95后”、“0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因为社会大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人格。因为社会实践的匮乏,他们的思想和现实社会严重脱节,他们会更加崇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点相结合的道德榜样,所以对那种千人一面缺乏鲜明个性的榜样人物,这提高了榜样教育的难度。
三、道德榜样对大学生道德素质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道德榜样具有价值引领的作用
通过将先进道德榜样树立,宣传他们先进的思想和高尚的行为,可以使学生在对榜样的观察和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积极接受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内化。受教育者可以在榜样示范的优良引导效果下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己。因此,高校可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合理引入道德榜样的先进事迹,教师用合理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的模仿学习道德榜样,切实促进大学生道德素质正向发展。
(二)道德榜样具有个性导向和调节作用
榜样教育在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的大学生普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执着于追求个人自由和权利,喜欢标新立异,希望与众不同,被他人崇拜。但是不遵从组织、不遵守纪律并不是追求个性的表现。因此,道德榜样教育能够以更加舒缓的方式,帮助大学生通过学习和模仿,在实际情况下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确定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直至让自己过上理想的生活。
四、构建新常态下大学生道德榜样教育机制
(一)将有效的道德榜样考评机制建立起来
道德榜样考评机制可以督促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评价指标通常用来对大学生的社会贡献水平进行评判,具体涉及了高尚的社会道德、职业规范,先进模范等,从本质上来看,是对大学生思想觉悟、政治和道德素养,还有民族美德的考评。在相应机制建立后可以将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加速推进道德榜样教育活动全面的全面开展。政府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将科学的价值觀建立起来,让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道德榜样考评工作中来,在优秀事迹指引下,将道德榜样人物挖掘出来,在道德榜样的支撑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启发。
(二)将大学生道德榜样宣教机制建立起来
高校应广泛宣扬大学生道德榜样的模范典型事迹,建立相应宣传机制,对榜样化和激励化道德行为进行颂扬。宣传应该以道德榜样成长过程为侧重点,不能仅关注单一事迹。对道德榜样事迹进行宣传教育的时要采取柔和的方式,提前充分考量大学生接受教育过程中是否会存在逆反心理,并借助于文艺作品对榜样行为进行隐喻,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其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宣传大学生道德榜样。
(三)将大中小学联动教育机制建立起来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引并帮助学生建立规范的道德行为,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榜样教育应该贯穿于大中小学整个教育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停滞。在所有阶段中,都应该确立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其中,中小学培养彰显出了极强的重要性,高校道德榜样教育侧重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将高校与社会联动机制建立起来,高校应将社会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社会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对良好的教育活动环境进行创建,增强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让其更好地融入并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熊晖,胡柳娟.大学生道德榜样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生建设[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2013(4).
[3] 赵永刚.道德榜样背后的两个伦理学理论问题——论美德的统一性与连贯性[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 曾钊新.道德心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1990:154.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互联网+模式下的‘校园贷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编号:KYCX18_1322)。
作者简介:顾唯奇(1995- ),女,江苏镇江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舒豪(1994- ),男,安徽马鞍山人,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