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媒介融合与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9-11-29 11:24马翔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媒介融合高校

摘 要:互联网的纵深发展,使得各行业发生深刻变革,媒介领域也不例外,而如何利用好校园媒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新时代下的创新。文章梳理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演变,介绍了高校媒介融合的背景,详尽阐述了高校媒介融合路径,即:重设机构、推动融合、增强技术、提升素养,达到具体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媒介融合;效果

当前,高校学生基本以“00后”学生为主,如果说“90后”是伴随着网络发生发展的 “原住民”,那么“00后”则是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生力军”,他们的喜好既推动着互联网文化、技术的发展,又被互联网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互联网深刻影响着高校学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提出了积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定位。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普及与发展

20世纪初,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国开始普及,计算机专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大高等院校设立,一大批互联网人才从校园走向社会。面对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大力培养互联网人才,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贡献力量。

当前,大数据、AI技术不断更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要求培养网络人才,使之互联网行业成为我国在世界领先领域,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从专业设置的角度讲,无论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会要求大力培养专业人才,为社会、国家培养有用之人。

(二)社交媒体的形成与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的工作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工作载体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在高校的出现、应用与发展,除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之外,最先出现的是BBS、QQ这些简单的社交工具,学生们可以在网络空间内以匿名的形式发起话题引发网友参与讨论;后来出现人人网,以校园为载体将学生划圈,形成校内网络交流圈;直至微博、微信等当代主流媒体出现后,深刻影响着学生们校园生活。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变化,因为社交媒体由最先出现的“点对点”传播,发展到“点对面”,最终发展到当前的“面对面”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也由最初单一的“网瘾少年”,转变为如今的“全体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对象、内容、方法也不断的更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网络时代的产物,既符合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又在高等教育的范畴之下,本源是教育,形式是网络。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是摸清当代高校学生对待网络的态度、使用习惯等,工作方法从“面对面”转向“键对键”,管好、用好校园网络媒体,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高校媒介融合的背景

如今,媒介融合發展成了媒介行业最热的词汇之一,高校中媒介的种类从传统的报纸、广播到网站、BBS再到微博、微信、抖音等种类繁杂的新媒体。各种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媒介都成为了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在互联网中,由于具有匿名性的特点,网络监管具有较高的难度,大量错误的思想和虚假信息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数字技术和融媒体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新闻生产制作的流程,也改变了大学生在信息生产传播过程中的认知定位、依托渠道及行为方式。这也就要求高校通过媒介融合,规范校园媒介管理,运用好媒介融合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优势,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助推学生未来发展。

三、高校媒介融合的路径

当前,要想推进媒介融合,必须要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抓住“新媒体”“自媒体”两个牛鼻子,建立一个大平台。在“媒介融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媒介网络传播当成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借鉴互联网承载其教育的责任,充分融合媒介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推动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一)重设机构

一般高校的媒体管理隶属党委宣传部,宣传部下设新闻中心或宣传科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校园媒体一般包括校报、校刊、校园网、广播电台、电视台、新媒体(微博、微信)等。每个媒体下会建立一个学生社团负责日常新闻采集、制作、推送。根据当前媒介融合的发展模式,要整合所有媒体成立融媒体中心或者学生媒体中心,按照“一次采集、多元生成”的融媒体新闻制作流程生产校园新闻内容。

当前,许多高校在现有媒介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部,这种做法不能适应当下媒介融合的形式。媒介融合就是需要把之前关于媒介的定位、形式、人员、模式全部打碎,按照用户需求和新时代的要求重新组合、整合、融合。重设机构需要鼓足勇气,下大功夫。

(二)推动融合

重设机构实质上是精简机构,由多个媒体管理方变成一个,目的是为推动融合打造外部环境。而推动校园媒介融合真正内因在于“平台融合”和“内容融合”两个方面。

“平台融合”在于找寻校园媒介之间的边界关系,打破边界,重置校园各媒介的功能定位,以文字为基础,将文、图、声音、短视频结合起来,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充分运用“平台思维”,以“平台”代替“管道”,搭建资源汇聚节点、打造“沉浸式”传播体验,努力打造集学习、生活服务、娱乐、第二课堂等为一体多元的线上平台。

媒介到底应该以“内容为王”还是“用户为王”?这个论题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看,校园目标用户就是学生,学生所涉及的媒介内容其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固定,这也是高校做好媒介“内容融合”的一个优势。“内容融合”在于紧跟学校宣传的主要目标,常态化开展报道策划,使校园不同媒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同频共振、共同发声。

(三)提升技术

互联网技术在媒介融合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媒介融合可以借鉴采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式的模式或者各县级融媒体中心模式。

首先,必须拥有容量庞大的服务器,云服务器因价格低廉且存储空间大目前比较受媒体发展的青睐。要想使学生收听、收看校园媒介的内容,强有力的校园网络环境也是关键,例如校园户外展示媒体的数量多少,如何解决学生手机流量的问题等等。

其次,建立稿库系统,所有的校园媒体均获得最大化的使用权限。重新整合后的校园媒介机构,应该是一种流水线的作业模式,而新媒体编辑应该是这条流水线上的终端,充分发挥每一条校园信息的价值。

第三,搭建数据分析中心,为校园舆情监控服务。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四)提升素养

媒介素养指的是,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提出的素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培养一批强有力的校园媒介工作者,从传播者的角色出发,按照“把关人”的理念,对校园新闻信息进行编辑加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产出高质量的校园媒介产品;二是强化校园学生媒介使用素养提升,从受众的角色出发,对校园媒介产品形成积极的反馈与评价。同时按照“UGC”的模式,产生更多的校园有价值、可挖掘、可报道的信息;从传受双方为提高媒介产品的质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校园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提供保证。

四、高校媒介融合的未来展望

(一)大数据分析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而数据来源一部分正是由学生所使用的媒介产生。

(二)短视频成为校园媒介融合的新势力,抖音、快手等视频APP的兴起,抓住了在校学生快餐消费的心理,以短视频为主的校园媒体融合现有终端形式正在形成。

(三)高校校园媒介管理不断专业化,增强用户粘性,培养使用习惯非常关键,服务性成为校园媒介生存的首要标准。

(四)管好、管住网络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大事。在校园中要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的良好氛围。

五、深化高校媒介融合的意义

学校在校园网络空间的引导和管理方面如果不主动就一定会被动,不会存在中立的空间。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在管理形式、技术开发等方面做了尝试,在提高管理效率和引导服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内容上下的功夫还是不够。

通过深化高校媒介融合,重构校园媒体的发展定位,突出互联网思维。用大学生喜爱的互联网新媒体来解决,将大数据、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到新闻宣传工作中去,重新定位媒体发展,把媒体的思想政治性与服务性、娱乐性、互动性有机统一起来。

通过深化高校媒介融合,整合校内各宣传部、自媒体平台。建立适应媒体融合的体制机制,建立党委宣传部领导下的融媒体或全媒体中心,促进跨部交流,调整不适应新媒体运行和发展的组织机构,形成合力调配资源,高效生产。

通过深化高校媒介融合,培养融媒体人才,提升新媒体业务能力。整合高校媒体人群,细分客户群体,利用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搞好分众服务,加强学校管理服務能力。

通过深化高校媒介融合,打造新闻传播专业的实践课堂,行政部门与教学院部通力合作,将当前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改革纳入融媒体建设的核心,努力使校园融媒体中心成为新闻学院学生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重要实践基地。

通过深化高校媒介融合,为宣传思想工作服务,生产符合互联网时代要求及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文化产品,提升学校网络思政工作能力,加大学校宣传力度,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六、结语

近些年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很多,但是多数以理论研究为主,真正找到一个抓手,才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有力举措。根据当前社会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媒介融合工作,高校媒介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按照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规律,结合新闻传播的理论,做好、做大、做强校园媒介融合,建立一个既是学生喜爱,又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校园媒介传播体系,切实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厚锐,朱健.媒介融合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8(2):71.

[2] 贾美倩,曹勇.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机遇与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5):46-47.

[3] 徐天颖.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校媒运营策略探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2015(6):86.

基金项目:新疆财经大学“三全育人”示范点建设项目“发挥新疆财经大学融媒体中心作用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简介:马翔,新疆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媒介融合高校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