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将蓝墨云班课引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更好地开展思政课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师生互动,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动手动脑、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充分思考,切实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通过概论课教学中蓝墨云班课应用情况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支持思政课使用基于问题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认可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会付出更多精力,学生会提升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和广泛性,同时师生都更有收获,如何更好地用基于问题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服务好思政课需要不断实践总结。
关键词:问题导向;思政课;信息化;蓝墨云班课
一、研究背景
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教技[2012]5号),文件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1]。2016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技[2016]2号)中再次强调“要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2]。2018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基本目标。“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3]。可见信息化教学改革呼声高涨,形势逼人。
高职思政课教学理应响应国家信息化教学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另外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是高职生的学情,理论性学习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相对欠缺等等,针对目前这些情况,很多思政课教师都在不断进行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实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无疑成了一种非常不错的途径。为此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使用蓝墨云的情况为例,对为期一年的基于问题导向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数据,得到一些认识。希望能够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开一点思路,若能有抛砖引玉之效,则极为欣慰。
二、研究基本情况及具体分析
本次调研的对象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部分学生,此次所调查的班级全部使用蓝墨云班课进行辅助教学。概论课程开课的两个学期不同的章节使用信息化教学的频率不一样,但基本上每一次课都有使用,截止到课程结束,一共推送资源40篇,发起签到10多次,15次答疑讨论,18次头脑风暴,2次问卷调查,2次小测试,以及手机摇一摇选人,分小组等活动。此次所调查的班级是五个大合班,机电专业共97人,92人完成问卷;电子专业共87人,其中75人完成问卷;会计专业共136人,全部完成问卷;机械专业共95人,92人完成问卷。社区专业共104人,101人完成问卷。完成提交的都有效,所以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为663份。
本调查包括五个不同的专业,可以看出大体数据还是非常接近的,从大家反馈出来的情况看,支持思政概论课教学中应用蓝墨云平台的同学还是大多数。其中机电和电子两个专业的学生相对接受度低一点点,从最后期末总评成绩来看这两个班相对弱一些。(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教研室制定的概论课程的成绩构成:其中蓝墨云经验值折算为平时成绩的50%,按要求参与课外实践两次并完成实践手册填写占平时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最后手机闭卷网考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
以下是调查的详细分析:
1.你经常参与蓝墨云班课活动吗?(单选)
从这个问题反馈的数据可以看出参与率还是比较高的,基本上都超过90%,尤其是经常参与及全部参与学生的比例加起来除了机电专业的学生不到80%,其他都是85%左右。体现出学生参与的面还是比较广的。对比线下课堂互动的优势很明显。
2.以下蓝墨云班课活动你参与过哪些?(多选)
蓝墨云互动形式很多样,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率及参与广度都还是不错的。这种参与也许有被动的因素,有完成任务的心理,所以还需要教师用心设计活动,不仅仅是资源推送完就算了,还应该结合课程内容和资源设计有效的思考问题,使学生真正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3.以下蓝墨云班课的活动你最喜欢哪一个?(单选)
通过这个问题的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能够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资源,还有能够学生动脑的问题讨论包括头脑风暴更加有兴趣一些,这就给了我们老师在接下来的信息化教学中注意各种活动的開展,多一些干货,少一些形式主义。
4.你觉得蓝墨云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吗?(单选)
从数据可以看出除了机电专业的同学,其他班级都是超过七成接近八成的同学认可蓝墨云是有助于学生的课堂参与的。当然我们还要看到还有一些同学选择了一般和不清楚,这就提醒我们教师要进一步和学生沟通,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心声,是觉得教师的问题设计不太好,还是因为自身原因想混课不爱动脑动手,或者是因为蓝墨云互动会影响他们玩手机的时间。这也是问卷中还没有体现出来的。需要在以后的使用中更加注意,实事求是的调查学情,才能更好地利用好这些信息化手段。
5.你觉得教师使用蓝墨云班课与不使用,哪一个会让教师备课量增加?(单选)
从数据可以看出近五成的学生认为蓝墨云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说明他们有感受到教师的用心,每一个问题的设计,每一个资源的推送都是教师认真思考并设计的。总体来讲,第一轮使用蓝墨云教师备课量会大很多,但第二轮开始就可以更精细化管理,相对来讲就会有章可循。从课程的容量来说,蓝墨云资源上传各种相关资源,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同学们的学习程度。其实蓝墨云不仅要让教师更忙地备课,也让学生更忙地学习,不管是课前,还是课中,还是课后可能都会有相应的资源要看,有资料要搜集,有相关问题要思考。这实际上是对师生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4]。
6.你觉得蓝墨云会使学生参与课堂机会增多吗?(单选)
这道题的数据同样也是正向的反馈了同学们在蓝墨云班课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下,参与课堂机会大大增多了,而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并认可这一情况。
7.你支持课堂的蓝墨云互动吗?(单选)
这一问题是接着上一题的,认可使用蓝墨云会使课堂参与变多,那自己愿意支持互动吗?从数据看,除了机电专业支持为65%,电子和社区专业都是近八成同学支持,而会计和机械班级更是接近九成的同学支持蓝墨云互动。说明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是有获得感的。而对教师来讲利用起蓝墨云班课,使学生的信息量进一步围绕所学知识点可控地有针对性地扩大,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4]。
8.你参与蓝墨云互动答题,希望全班都看得到各自答案,还是只希望教师和自己可见?(单选)
这个问题可以看出要求答案保密,不想别人看的大概是一成左右的同学,而希望互相学习交流的都是五六成,还有三成的同学可商量。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关系不大,教师大可不必担心。为什么设计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有些章节中涉及一些学生个人问题的互动,比如说在中国梦的相关学习中,有设计学生来谈自己的个人梦,分析个人梦与国家梦的关系等,这些问题相对比较隐私。有时候设计成只有教师和自己可见,是希望同学们独立思考,不要相互照搬照套。事实上就出现过多次这种自己不思考,照搬照套同学答案的情况,这样的互动就大打折扣了。可见权限问题教师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9.你有认真阅读老师推送的资源吗?(单选)
这个数据可以说给了教师很大的鼓舞,辛苦选择并推送的资源有超过八成的同学看了并表示有收获,尤其是会计专业同学达到了94%的比例。但是也不能盲目乐观,还有没看的同学,还有不想看的同学,还有看了但觉得作用不大的同学。所以这些资源自觉看了能看懂是不错,但有些同学可能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看这个资源,有何用,所以对这些资源教师也要有所选择有所指导,这样学生看资源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更高一些,获得感也会更高一些。比如说在讲第十章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时,就推送了“从几个生动比喻,看习近平心中的美丽中国”一文,也推送了本土案例“广东: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能使学生明白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中国?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0.你觉得一次课設计几次蓝墨云线上互动比较合适?(单选)
这个问题实质上是调查学生可以接受的课堂在线互动的频率,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次数多少可以按课程内容来定,学生的灵活性和可接受度还是不错的,只有3%左右的学生选择了不想参与互动。不过有点遗憾就是没有紧跟着设计一个问题让不想参与互动的学生写出不想参与的理由。教师再根据这个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一些行动,再争取调动这些主观能动性不强的学生。我们思政课在考勤上一个都不能少,在学习上也希望一个学生都不要落下。
11.线上活动下线下互动如何开展比较好?(单选)
这个问题的反馈比较有意思,选择第一、二个选项的同学比例非常接近,从数据可以看出互动要线上线下结合这一点是绝大同学所认可的。认为不要线下的同学极少。只有有针对性的了解了实际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果在此次问卷中接着设计一个问题,了解清楚这些同学为什么不要线下互动就更好了。
12.在概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哪一个环节设计对你的锻炼和提升比较好?(多选)
这四个选项是这一学年里教师在这五个大班开展的主要活动,其中第三个选项,实践手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统一的要求,是两次课外实践活动(本课程观后感必选广东东纵纪念馆观后感,另外自选项目可选清单中书籍的读后感,红色电影观后感,志愿活动、专业认知活动、实训心得体会、讲座收获等)并要求完成两篇1500字的心得体会。可以看出这个任务相对较重,同学们接受度和获得感不是特别高,这也是我们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行调整的。从其他三个活动来看,蓝墨云接受度也相对较低,另外两个都是线下活动,由团队协作完成。而这一学年的蓝墨云互动中团结协作的项目基本没有设计,主要是个人项目,可能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还得进一步提高互动的含金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满足学生的获得感。另外可以了解到第一二两个选项教师实施了多年,比较成熟,而蓝墨云是这一学年初步尝试的,新的手段运用可能还不是特别娴熟,题目设计上估计也有失偏颇,形式上也过于单调,接下来很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第一学年也只是搭起了一个基本框架,更多精细工作还需要在课程组的集体备课中进行研讨,打磨好课,集体备课少不了。
13.与传统教学相比,你觉得以蓝墨云为载体的信息化教学如何?(多选)
从数据来看,大家对参与的全面性认可度最高,其次是认为可以拓展知识面,而对于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似乎还不够。也许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及形式有关,这也是接下来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何用更有效的形式,更有吸引力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这是思政课教师包括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14.与传统教学相比,你更愿意选择信息化教学吗?(多选)
这个题目从总体上来看,认为信息化教学有明显优势的比例还算可以,但是否确实有收获,不同专业的学生反馈还是不一样。这也给教师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不同专业的授课要有所不同,在蓝墨云的使用上也应该体现出专业不同选择的资源和互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尽量能与专业相结合,比如在讲经济发展相关内容时,讲到“三降一去一补”其中补短板,教师选择了一篇文章作为案例分析的材料,“中国严重依赖进口的20项技术产品,每一项都关乎中国制造的崛起”,并作为资源推送到蓝墨云,课上进行讲解时教师发现机电和机械专业的学生对这个更感兴趣,因为其中好几个新产品与他们的专业很接近,比如高端数控机床、高端轴承等。于是结合他们的专业鼓励他们大有可为,那一堂课抬头率明显提升了,回应教师的声音与表情也明显不一样。
三、结语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要求“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6]”。针对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从教育部到国务院不断发文,级别之高,力度之大足以让每位教师引起高度重视。信息化时代呼吁信息化教学改革,这是大势所趋。“蓝墨云班课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的以经验值激励为主线的各种新颖的交互式学习活动和强大的人工智能统计分析功能,使课堂充满趣味性[7]”,实现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无障碍互动,也使教师课堂课后任务自动化与轻量化。这种基于问题导向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模式,易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使学习过程可视化,进度清晰化,考核过程化,“同时将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大的精力投入诸如课程环节顶层设计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令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受益匪浅。[7]”
信息化教学的改革如火如荼,思政课的改革也是呼声高涨,当思政课遇上信息化,碰撞出来思政课堂新的火花,既能使课堂前、中、后更有效贯通,也能使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而如何做好信息化,思政课以问题为导向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不失为一条有益的道路。问题为导向是内核,信息化教学是手段,教师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此方能开出思政之花,结出思政正果,完成思政课的任务与使命,培养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与接班人,筑梦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規划(2011-2020年)》的通知[DB/OL]. 2013-09-04/http://www.ict.edu.cn/guili/n20130904_4815.shtml,2019-06-10.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DB/OL]. 2016-6-17/ http://www.ict.edu.cn/laws/new/n20160617_34574.shtml,2019-06-10.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D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9-06-10.
[4] 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2019-06-11.
[5]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2019-06-11.
[7] 贾慧娟,李莹莹,汤永利.基于移动APP的蓝墨云班课过程考核改革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9(05),137-141.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编号:19JDSZK132);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研究”(编号:2017GGXJK099);2019年度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编号:JGYB201918)。
作者简介:刘丽容(1983- ),女,湖北大冶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