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垒 郑兰兰 陈丽颖
摘 要: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的核心課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核心课程建设过程中,文章通过对该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实验教学形式强化3个方面来探索课程体系建设,为改进该课程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本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核心课程;建设;探索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基础上,确定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与卫生指标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检验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减少微生物对动物食品的污染,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控制微生物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加强对动物性食品卫生病原体的检验,是保障消费者健康,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动物检疫专业必修课程又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探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大多数高校动物检疫本科专业目前采用的教材的编写距离现今已10多年。因此,为了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在授课过程中补充一些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讲授的内容不能再局限于课本已有的知识,而应该加强实践、更多的联系实际,多补充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深入浅出的阐明课程的任务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兴趣。此外应突出课本中重点知识讲授,如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指标,食物中毒性微生物、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检验方法,并结合实验课内容,使学生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而对于其他种类的致腐性微生物进行讲解时可简化内容。同时,要结合课程内容,重点讲述食品微生物检验在生产实践中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安全的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病原微生物”、“微生物检验” 及“微生物检验在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应用” 是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的三大块教学内容,使各章节紧密联系。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一门与实践相关的学科, 课堂上应多结合生活、生产中的案例进行讲解,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二、对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
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课程是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基础上,确定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与卫生指标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检验的对象大多是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在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更好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如在讲授食品中以沙门氏菌为代表的常见肠道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以及检验方法过程中,可通过课件先将沙门氏菌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同时结合生活中的案例介绍沙门氏菌引起疾病的案例,然后引出掌握沙门氏菌在食品中检验的重要性,最后重点介绍沙门氏菌的检验程序和方法。这样利用大量的教学课件将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检验方法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
此外,可以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包括目前使用的超星“学习通”软件,以及通过“学习通”线上学习平台、邮箱等方式收集学生课后提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目前学生上课带手机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样就严重的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为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前提问,和上课过程中及时提问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使学生能够抓住重点。
三、对实验教学形式加强补充
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是在研究食品中微生物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及作用机理基础上,确定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与指标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学课程针对动物检疫专业大三学生开设,总学时为64 学时,其中实验课为24学时。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基础实验主要包括微生物检验常规试验预备、致病性球菌的检验、蜡样芽孢杆菌检验、霉菌检验等实验内容;综合实验可以设定为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鉴别检验,将前期学习的基本实验技术进行综合运用,自行进行试验设计,对未知的试验结果进行判定与分析。同时结合实验课教学指导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将食品微生物检验项目成果转化到生产应用中,积极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和“创青春”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姝,杨小帆,王敏,等.微生物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209-211.
[2] 王建业,孟霞,朱国强.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科教导刊,2016(12):109-110.
[3] 张红英,陈丽颖,陈红英,等.生物工程专业《微生物学》双语教学探索[J].亚太教育,2016:88.
[4] 郑兰兰,刘变枝,高春生.水产微生物学本科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导刊,2014.1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