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玉
摘 要:色彩作为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往往能够唤起打动人心的审美感受。而抽象表现主义在作品中削减了造型与符号的形式语言,其色彩的突出的应用效果更引发人们对其进行关注与探索。文章将对色彩进行分析,尝试探索研究其在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并比较电影《东邪西毒》中的色彩设计来分析相关色彩的设计应用手法,以期为当今色彩的设计研究提供些许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色彩;抽象表现主义;电影;设计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现代艺术中心逐渐从法国巴黎转移到美国纽约,随后在美国产生了抽象表现主义这一艺术流派。此流派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形式虽不统一,但他们都在创作中极力地去除三维空间感,并且认为“形式、色彩、构图和图案都只是辅助的东西,其中任何一样——或者说是全部,和空白的画布一样——都可以被抛弃。真正重要的就是从这行动中显露出来的事物”。由此,观者在对其作品抽象的画面形式产生好奇之外,也常因难以理解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意涵而产生审美困难。同时,艺术评论家也多从形式主义方面对其创作行为的变革性进行分析与论述,而较难对画作内容进行意涵方面的阐释研究。
欧文·潘诺夫斯基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中提到说:“在一件艺术品中,‘形式不能脱离其‘内容:色彩、线条、光线、形状、体积和平面,都像一种视觉景象一样令人高兴,也必须当作具有更多视觉含义的东西来理解。”同理,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们虽摒除了传统具象的再现手法,但观者仍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画面形式与色彩展开有关意涵的联想。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中的色彩也因能触发强烈的审美感受与情感体验,进而可被视为读懂相关作品的重要艺术语言,因此通过对色彩表现力进行分析,进而探知其作品内涵就应是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此外,实例分析由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东邪西毒》中的色彩设计,一方面能补充与佐证抽象表现主义的色彩表现力,另一方面亦能探索抽象表现主义类型色彩的设计及相关应用手法。
一、波洛克类型的色彩及其应用
在抽象表现主义内部存有很多派别,其中之一的“行动画派”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们主张以任意的自发行为(如滴撒、流淌、抛掷等)来抒发与表现人的自发冲动与内心潜意识。例如其代表人物杰克遜·波洛克的画作《形体之外》(图1),他首先通过滴撒油彩的方式形成了由颜料痕迹相互交织的画面形式,然后将画布剪下一个人形贴于另一张纯黑画布之上,再继续用白色颜料对黑色背景进行滴撒处理,最终塑造了一个仿佛身内与身外都被缠绕与绑缚的人形剪影。像波洛克这种任其自然成纹的绘画行为方式秉承了超现实主义中表现内心潜意识的“自动主义”手法,也恰如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曼·雷在短片《回归理性》(图2)当中曾试验以窗帘纹理的光影纹理投影于随机转动的人体之上,此两类创作都是凭借无法完全掌控的偶然事件来促成艺术效果的,同时通过色彩的明度对比呈现出曲线交织的色彩形式,来表现起伏的心绪与受困般的内在意识。
对波洛克画作的色彩进行提取并按面积比例来分置就能大致得到图3的分析图,由此可知作品当中大量含有黑、白和灰的无彩色,而有彩色中的蓝色、橙色和红色则用量极少且纯度、明度皆较低,从而塑造出一种沉浊的色彩基调,且呈现出较为忧郁与压抑的画面效果,似乎传达出令观者感受到被捆绑的心理暗示。同时,艺评界有将其作品诠释为表现经历二战之后的人们受悲观的意识之网所纠缠的状态。例如波洛克的医生朋友曾宣称:“我想波洛克是想说些什么……这里面确实有一个声音,就像试着去了解大脑受伤或那些有自闭症、朗读困难或精神病的人一样。”其大多是基于对画面的色彩效果进行联想之后的感悟。
波洛克类型的色彩手法在影片《东邪西毒》中被设计应用至由于感情受挫而导致人格分裂的人物表现中,影片中角色“慕容嫣”因不被心上人所爱而分裂出男性化的兄长角色“慕容燕”来进行自我保护,借此来逃避与掩饰内心的伤口。影片首先通过服装的色相选择来区分这两种性别角色:黄褐色系的衣物表现了阳刚冷峻的兄长身份,担当保护其妹的角色;紫红色系着装表现了娇蛮脆弱的妹妹,她逃避不被爱的事实而转化为对兄长的埋怨。此外,随机旋转的鸟笼产生出明度对比强烈的光影线条,投射于人物,暗示他们正被潜意识中的伤痛绑缚且痴缠不休的病态。至此,这种波洛克类型的色彩就成为了一种精准叙述影片角色内心世界的语言形式,沉重的色彩基调传达出其情绪的压抑,色彩强烈的明度对比塑造出其如同被蛛网缠绕而不得解脱的内心禁锢,由此,色彩的设计应用手法极富表现力地彰显出影片角色的潜意识与心理状态(图4、5)。
二、罗斯科类型的色彩及其应用
抽象表现主义的另一派别是“色域画派”,他们探索色和域(边界)的关系,并且强调色彩的力量。例如其代表人物马克·罗斯科的绘画作品通常有一些边界模糊的色块浮于二维的平面背景之上,他在创作初期使用高纯度色彩之后逐渐转变为低纯度的色彩创作,作品呈现的模糊效果能产生一种融合而化归的虚无之感。
对罗斯科1969年的作品《无题》进行色彩提取分析,可大致得知是由低纯度的色彩在画面上呈现出不同明度的舒缓渐变,色相单纯的冷色调让人产生平静安定的感受。同时,他对色块边界进行的微妙处理,使之看上去仿佛是海天交融的刹那。其作品较大的尺寸能让观者产生被带入宏大画面的感受,又因色彩的平面性而无法定位视觉焦点,使观者产生一种蒙眬的精神焦虑(图6)。此类色彩创作手法往往试图通过抹消传统绘画的三维空间感,来塑造现代绘画的二维平面性,进而通过平面性的画面发起通往精神世界的感召,罗斯科正是采用这种大尺寸与平面性的色彩作品,最终将观者带入一种冥想沉思的宗教体验中。
相关类型色彩的应用手法被设计至慕容嫣/燕这一角色的后期发展阶段,表现其在历经精神世界挣扎之后的个人天地皆化归于整片虚空的冰凉凄清之景。影片叙述了其更名为“独孤求败”,只喜爱对着自己的倒影练剑,其场景画面色相单一且整体色调冰冷,画面在明度方面的渐变呈现出融合之感,暗示人物正消融于单调而乏味的世界中,并且醉心于“纳西瑟斯”式的垂影自怜。此类色彩应用手法采用单一色调的模糊渐变形式,常能表现出融合混沌的气氛,一如罗斯科在作品中通过色彩所表现出的空寂暗淡之感,影片的色彩也传神刻画出人物心如死灰,徒留“独孤求败”的孤寂与虚无之态(图7)。
三、史提尔类型的色彩及其应用
另一位“色域画派”的艺术家福特·史提尔也多采用大尺寸的画面并绘有一些色斑,他常在黄褐色系及其邻近色范围内选择高纯度与中明度进行用色,色彩设计充满荒漠之地的暗示意味,画面中的色斑仿佛是在燃烧,又似乎是从黄色基调中撕裂而出。由于史提尔是在美国西部和加拿大长大的,艺评家往往认为其作品中有“一股原始的力量,其力量相当于美国西部广袤无垠的风景一般”,其作品黄褐色系创作手法也充满了大地黄沙的暗示,从而传达出对荒野之力的象征(图8)。
史提尔类型色彩创作的荒野之味物化成为大漠黄沙的背景而贯穿影片始终,《东邪西毒》剧组在陕西榆林大量摄取黄沙漫漫的镜头,高饱和度的画面色彩形成单一又浓烈的色调,传达了人物角色在边陲之地焦灼且乏味的心理感受,又象征影片中的角色皆自我放逐于内心的蛮荒之地。如同于史提尔类型的色彩表现美国西部喷涌的生命力,仿佛烈火般正在燃烧,影片的色彩设计应用也传达出人物角色将在各自的时空与内心世界中焦炙挣扎,从而在绵延无尽的黄沙中日渐耗为灰烬。通过采用史提尔类型色彩的设计手法来描摹影片的荒野大漠,也进而象征与隐喻现代人精神世界荒芜又焦虑的生存状态,最终辉映影片英文片名——Ashes of Time《(时间的灰烬),且升华了影片的主旨(图9)。
四、结语
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创作削减了图案、三维空间等大部分能够传递语意的符号及形式线索,使画面意涵显得抽象难懂,然而,符号及形式线索削减之后,色彩则被抽象表现主义突显出来。由于色彩更能唤起观者对作品的直观感受与内涵方面的联想,这就使得色彩的艺术表现力在抽象表现主义中得到了极大的突出与彰显。其代表艺术家波洛克、罗斯科及史提爾的艺术作品正是通过色彩创作来对人的内心及精神世界进行表现,对比分析电影《东邪西毒》的色彩设计,后者同样极具表现力地诠释与传达了对现代人的精神状态进行探讨的主题,由此可知,抽象表现主义的色彩类型能够被借鉴至色彩设计应用方面,同时色彩设计手法由于能够引发观者强烈的情绪共鸣而成为能鲜明表达设计意图的艺术设计语言,研究与探索色彩设计的手法对于传达设计情感与捕捉微妙情绪的情感化设计方面也将产生积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内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