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分析

2019-11-29 11:24陈晓旭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全媒体高校

陈晓旭

摘 要: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普及,特别是微信、微博的兴起,高校新闻宣传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作为载体的传统传播方式,已经逐步让位于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高校校园媒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媒介融合趋势的深度影响。文章即针对高校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问题,探究如何把握全媒体时代的特点,丰富宣传的表现形式,以增强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以达到更加全面而细致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全媒体;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校园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媒体凭借着开放性、参与性、互动性以及去中心化的特点和优势改变着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全媒体即融合了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作为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新兴的传播形态,它具有着内容形式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技术手段全等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反复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始终遵循传播规律,努力拓展宣传途径。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线不明晰、组织架构不合理

高校校园宣传媒体组织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高校官方媒体、二级学院或部门媒体、学生社团媒体以及师生个人自媒体,在不同的高校该媒体矩阵的作用侧重点各有不同,在一些大学里,以校报为代表的纸媒作为高校党委机关报,归党委宣传部负责,而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以及校园网络这样的新媒体通常属于团委管理。宣传媒体之间有相对独立的一套运作机制,在采编发布运营等模块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带来一定的资源浪费。

(二)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空泛、内容质量不够高

虽然看起来目前大学校园中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借助两微一端等平台,信息更新及时,但从内容上来看都是较为零散的内容,大学生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化作用有限,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承担校园新闻报道的高校媒体一般来说都是依托党委或学工办而成立,大都报道的是学校的领导动态、会议召开、学术交流等官方信息,报道范围较窄,与学生生活贴合的话题不多,缺乏深度与广度,一些学生会认为校媒发布的内容比较无趣,有参考性的信息太少。

另外,不同层级的媒体间信息同质化严重,趣味性差,不能全面体现大学真实的校园生活。部分高校团学组织的新媒体平台缺乏经验,对于内容的发布又太局限在本班级或者本院系,没有考虑传播度等问题,内容的实用性与创新性还不够,新闻的辐射影响力太小。

(三)宣传思想工作的手法手段简单、宣传效果不理想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大都已开设微博、开通微信公众号,注重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但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还不够,仍存在信息更新速度缓慢、粉丝数量局限本班内人群、阅读量低、转发率更低的现象。在思想工作的宣传上亲和力不足,一般都是政策性文件的转发,宣传效果较弱,高校校园媒體在与师生互动这一块仍然以单向传播为主。同时,由于从事新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未必都接受过专业培训,使得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内容质量不高。

二、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内容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校的舆论宣传、教育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媒体”时代对高校校园媒体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带动师生共同参与内容创作

高校的思想宣传可以结合学生和教师的需求,站在师生的角度丰富新闻的内涵,拓展新闻的外延,为高校校园新闻报道提供新的素材支撑,进而丰富高校校园媒介传播的内容。高校可以鼓励广大师生通过新媒体宣传学院发展新动态、新成果,传递校园正能量,如通过学生投票评选“最喜爱的教师”,通过院系之间的友谊赛、知识竞赛、互帮互扶等活动,结合线上线下增强与师生受众之间的互动,让师生将校园媒体当作第二课堂、第二空间,以此把握高校宣传思想阵地的舆论主动权。

(二)思想宣传引领校园活动

宣传思想工作不能只是传播口号,而需要借助一个个校园的活动实现落地,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特色选择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项目打造出精品工程,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品牌,如“党团知识竞赛”“雷锋月活动”等,使宣传思想工作在全面推进中落地有声。

利用全媒体优势,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打造新思政课堂,改善教学方法和内容,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同时,宣传思想工作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各种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为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为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创造条件,为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搭建宽广的实践平台。

(三)打造校园媒体矩阵

高校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各自优势,准确定位,优势互补。在打造“六个平台”——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校刊和公共宣传栏之余,积极建立并完善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的步伐,努力构建全媒体融合发展格局。在学校、二级院系、学生社团(班级)三个维度上,实现“一次采集、多梯度多渠道传播”的工作格局,提高宣传工作效率,推动宣传媒体融合宣传与受众“精准对接”,确保宣传效果。

三、全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队伍及管理

全媒体环境下媒介传播需要在信息的发布、形式和跟进上下足功夫,高校新闻队伍需要承担起相对应的责任。

(一)高校宣传部门切实承担宣传责任

高校新闻宣传部门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选择适合大学生的主题,关注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塑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只有融入大学生的生活,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作用。

高校新闻宣传部门要发挥“议程设置”的功能,策划优秀的专题,将成果宣传出去,往市级省级平台去扩大影响力,从而引领校园舆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自上而下的专题活动,引起师生对该话题的关注,引发他们参与讨论和思考。

基于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有着速度快、辐射广的特征,学校管理层面要将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宣传工作考核范畴,建立新媒体内容发布审查机制。新媒体平臺建设管理部门对所发布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严格执行“先审后发”制度,严禁发布不实、不健康等违规信息。同时建立新媒体内容发布联动机制。在涉及重大事项或危机应对时,新媒体平台应统一发布相关信息,为保障高校工作正常运行营造良好氛围。

(二)宣传工作者自觉提高专业素养

高校自专业教师到负责宣传的学生干部,都需要明确自身的责任,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另一方面熟悉新媒体的运营和编辑手段,更要具备整合媒体的策划能力,要对各媒介在全媒体环境中的运行形成矩阵式的灵活管理模式。

高校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见微知著的应变能力,要及时发现危机事件的苗头,预测潜在的舆论,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解读,防止不实谣言的扩散。

专任教师可以开始对应课程,带领记者团队、编辑团队提升业务能力,引导他们在微博、微信平台策划宣传议程,加强师生互动,主动承担起校园宣传工作中意见领袖的角色。

(三)学校形成相应制度规范和激励手段

为了进一步把握高校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提升新闻报道的思想内涵,增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学理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高校应通过适当的激励手段,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的宣传工作。

同时,加强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管理与制度建设,保障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完善、健全管理机制,正确引导网络宣传舆论。出台校园网络信息发布的管理办法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配备专职教师对校园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和管理,定期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汇报校园舆情动态,形成完善的校园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机制,为大学生的思想宣传营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文莉.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融合与管理[J].高等教育,2011(03).

[2] 金惠莹.浅析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J].科技传播,2018(01).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题DJSZ2019035《全媒体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探析》。

猜你喜欢
宣传思想工作全媒体高校
高校教师思想理论学习的思考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