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语言”作文导写

2019-11-29 02:4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初稿藤野路遥

文题呈现

下面是鲁迅《藤野先生》一文定稿和初稿的几处不同。请根据这几处修改,总结出锤炼语言的几条原则,写成一篇作文。

初稿:从此就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的讲义。

定稿: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初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定稿: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初稿:“你看……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学上的图不是美术。实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正它。” 定稿:“……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

思路导航

这段文字,案例丰富,从前后文的改动,看出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中的执着与认真。这段材料给我们很多启示:古人有“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甘苦体验,也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豪言,更有贾岛留给后世的“推敲”二字创作佳话,从创作甘苦到执着追求,无不体现出文人们的创作精神风貌及人生态度。

就此文题中的第一例而言,把“新”字改成“陌生”,“新的讲义”改成“新鲜的讲义”,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当时的真实心理感觉,另一方面,主要引出藤野先生,在对比中突出先生的形象。具体而言,文章主要写的是藤野先生,“陌生”一词,突出环境的陌生,藤野先生对作者来说本来是陌生的,但他对学生爱护有加,更能显出先生对“我”的关爱及其平易近人的良好师风;“新鲜”一词,则更能表现出藤野先生学术的精湛。可见,语言运用要关注前后文,注意其丰富内涵,使之为全文服务。

第二例,“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语言更丰富,运用听觉来表现藤野先生的良好教师风范,增加文章的真实性,情感性更强,内容更逼真。

第三例,“解剖图”比“解剖学上的图”更简洁、准确。

可见锤炼语言,首先要注意简洁性、准确性,其次,注意表现力;再者,要与全文相联系,注意其丰富的内涵。

总之,语言的使用,灵活多变,该简则简,该繁则繁,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繁简结合,趣味与情感蕴含其中。

同学们写作可以围绕语言的简洁与准确性、情感性与表现力,以及语言的丰富内涵展开写作;也可围绕语言的繁简结合来写;还可探讨从写作中窥见作家对语言的精致追求,进而上升到为人处世及生命体验的感悟。当然,这种联想必须牢牢建立在对本材料的理解基础之上,由浅入深地进行探讨。

学生佳作

文字精练 珠玑满篇

李 靖

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诚哉斯言。优秀的作品读来满口留香,令人难忘,精练的语言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老舍先生曾指出:“高深的思想与精辟的语言应当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所以,想要写出好的文章,便应重视锤炼语言的方法。

依我愚见,锤炼语言的原则可概括为三个字:加、减、炼。

“加”,即为适当增添,争取达到生动形象。以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为例:在定稿中将初稿写的“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改为“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仅加上了“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之细节描写,便形象地描绘了藤野先生上课的特色,使文章更生动细致。由此可见,适当增添对文章结构和思想的作用不容忽视。

“减”,与“加”对比,则注重删繁就简,力求做到简洁精练。仍举《藤野先生》中的例子:初稿中“你看……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好看些,然而解剖学上的图不是美术,实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正它”,在定稿中改成了“……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把“解剖学上的图”浓缩为“解剖图”,更体现了简洁规范的魅力。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炼”。“炼”即为炼字、咬文嚼字,要斟酌推敲,务求准确严密。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过:“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炼字,便是使文字和思想感情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像《红楼梦》中林黛玉以“冷月葬花魂”对“寒塘渡鹤影”,表达就十分精确。从字面看,是指湖心倒映着寒月,如花般沉入湖中魂销魄散,实则表达了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失望情绪,给人一种彻骨冰冷之感。一个“葬”苍凉无限,境界全出。

阿·托尔斯泰说:“语言艺术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古人讲究炼字,实际上便是锤炼动词和形容词。一个精确的字,便成就了一篇佳作。其实,不独动词与形容词,恰当的用词对应的是妥帖的情感。

事实上,锤炼语言的原则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要做到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作者系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745班学生】

点评

这是读书笔记,是文艺探讨。作者从材料中总结出文学写作中遣词造句的三个原则“加”“减”“炼”,在娓娓道来的分析中,让人窥见作者的扎实鉴赏能力。

教师佳作

文学创作与人生追求

从鲁迅先生的创作实践中,在他准确简洁、真实细腻、语意丰富的用语追求中,折射出他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人生理念。生命的河流一路奔腾,在没有回路的前行途上,鲁迅先生用精妙的文字激起生命的浪花。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是作家陈忠实的写作感言,创作语言的背后是人生,这是我的阅读感悟。

有两个作家我比较熟悉,先说路遙。在阅读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时,不时看到路遥经常跳出来,大发议论,或者抒发自己的情感。现在再回头去看,明显地感觉到路遥情到深处自己难以遏制,其实,这种突然的议论抒情对小说的魅力是有所削减的。换个角度思考,这也算是路遥作品的独特性体现,我明白他是故意的,因为他把文学当作传达自己观念的一种工具,生活与人生应该高于文学的,文学只是手段。这也使路遥作品反映生活极为深刻,引领时代,给读者心灵上以最强烈的刺激,但在艺术特色上却逊色太多。

我又想到作家废名(冯文炳),因为他是坚决反对文学的工具论的,他看重文学与人的内在精神关联,尤其注重语言在文学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梦,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相互增生,最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梦。这就是著名的“文学如梦观”。落实在写作中,自己感到吃力地险些拿不动一支笔,体现在遣词造句中,他说自己用唐绝句的写法写小说,可见他下笔之谨慎之精妙,力求一字之间见出精彩。所以,他的文章的妙处在于字词的运用。字词背后是他的幻想与人生境界。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用漫长的时光,把自己的幻想与人生融入小说《桥》中,留下了“十年造《桥》”的文坛佳话。朱光潜评论《桥》说,每一小节都是一幅画,一幅静止的美景。

文人爱惜自己的文字,因为其中有着自己的生命与热情。“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一生寻找,精神存于此,人生诗意且多情。一如执着人生与大众的路遥,于文字抒写中以天下为己任,亦如文学如梦的鼓吹者废名,背着语言的木筏,泅渡于汉语言的浩瀚汪洋中。二人一入创作,便注定成为一种人生。他们的影响余波留韵,流传闪光的是两种不同的创作人生。

点评

文章由材料中鲁迅写作时的严谨用语现象引入,得出“语言的背后是人生”的深刻结论。然后,选取路遥和废名的创作观念和语言表达,得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有力地呼应了观点。本文写作难度在于对路遥和废名写作用语背后的人生追求的体悟,这需要深度的阅读与理解。

猜你喜欢
初稿藤野路遥
言论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藤野先生谈鲁迅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习作评改表促进习作教学的三维之变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从“初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构建
贾平凹义助路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辅导
浅议自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