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文章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以“理念创新、深度融合、多方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路,形成“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引领,以项目化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一体化的综合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校政行企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院校;教育模式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经济得到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数大量的各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太适应,高校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难于就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随着社会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变,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已成为当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高职院校要为制造业产业升级提供人才支持保障,承担为社会培养各类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才的使命。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界定及意义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界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指出:“到2020年,要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从文件中可以看出,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指狭义上为了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而是有特定的内涵,这里指的创新创业教育是指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因此,我们在此探讨的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界定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等创新创业素质为核心的新教育理念和模式,是旨在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切实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我国自高考扩招以来,大学生每年就业的人数急剧上升,根据教育部公布, 2019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834万人, 为近10年来高校学生毕业人数最高峰,学生就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大学生运用其自身的优势和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自主创业,不仅解决自身的就业,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必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紧贴社会的需求。(3)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提身学校自身竞争力。当前高职院校創新创业教育主要零散、孤立的教学,高职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模式,形成系统创新创业课程,对高职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有有重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提升学校在高职院校中自身竞争力。
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当前各高院校都相应开设了创业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活动,有的高校还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政府的重视下,在各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受到了各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当前创新创来教育举措为各高校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进一步完善创新创教育取得有益探索。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分析
(1)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不清晰。近几来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广泛推广,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不少高职院校和学生仍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认识非常不清晰, 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滞后,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发现师生对创新创业定义不清晰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虽然大部分学校对创新创业很重视,也出台了很多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部分学生也有强烈的创业意识,但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可程度还不够,家庭对学生创业动机的不理解、不支持,大部分学生害怕承担风险,不敢轻易尝试;第二,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认识不到位,简单的认为创业就是“推翻传统”,就是创办企业成为老板,是毕业时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谋求出路的一个就业方式,对创业类课程及实践活动认可度不高。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这些年高职院校都将创新创业课程定为必修课,并开设了不少课程,比如《创业基础网络课》,《创新创业通识课》等,但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流于形式,实际运行效果一般,学生上课积极关注不高,虽然也有开设一些以创业项目为载体的先锋班,但大部分创新创业课程没有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总体学时比例不高,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无法真正从课堂培养创新创业的思维。
(3)教师队伍专业能力薄弱,缺乏实践经验。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创业课程并不是简单的理论教授,更多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意识,只有当教师具备创新创造意识,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创业课程的教师队伍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任教师为主,部分学生工作者、行政人员为兼职教师,虽然这些教师都参加过集体培训,比如KAB、SYB课程培训,但很少参与创业实践活动,自身没有创业经验,教师自身缺乏完整创业知识结构,甚至有些教师完全没有实践指导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4)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第一,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社会掀起了一股“草根创业”的热潮,但实际上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很低,创新创业成果并不理想,导致学生对创业的社会环境信心不足,学校创业教学主要以大班课堂为主,学生对这类大课不重视,觉得创业是很远的事情,跟自己无关。第二,高校给学生组织的创业实践活动很少,虽然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的创业大赛,但受益的学生比例较低,创新创业教育校园宣传力度不够,再加上高职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整体参与的热情不高。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出以“理念创新、深度融合、多方联动”的创业教育思路,形成“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引领,以项目化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一体化的综合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校政行企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最終培养具有复合型的创新技术技能人才。
(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引领,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其核心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创新创业素质作为社会人必备素质之一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的重要考量。所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首要的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把创业教育融通在专业教育之中。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规律,在创新创业中,设置了学生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素质养成三个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把这三个模块的内容融通专业课程课程中,作为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奠定学生将来从事职业发展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以项目化学习情境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
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构建起一个分层递进、整体融合的创新创业项目化方案,开发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体系,创设创新创业项目化的学习情景,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化课程体系时,主要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创业实训与指导》 等创新方法与创业技能的培训课程;在课程中,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类社团活动等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作为课程项目化学习情景。同时,学校充分利用“KAB创业教育基地”和“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等平台,加大与KAB项目的联络,拓宽学校与项目组在课程建设、创业教育研究、社团活动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采取由学生组成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体验,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以此实现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学生将来在岗位上实现创新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一体化综合素质教育为抓手,全面提身创新创业的竞争力
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是党的教育方针之一,学校素质教育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为载体,针对学生素质缺陷的共性问题分类构建活动与课程体系,制定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活动与课程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在感动、感悟和感化和中获得思想认识提高和行为习惯转变,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中获得体验和锻炼。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形成思想政治、创新创业、艺术文化、职业技能、身心健康五大模块素质教育活动和相关课程,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将创新创业素质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赋予第二课堂学分,有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竞争力。
(四)以校政行企为依托,多元协同共育创新创业人才
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夯实校企合作平台,促进校政行企深度融合,吸收政府管理人员、企业家、管理骨干等组建创业教育工作委员会,邀请他们参与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引导各方强化合作的平台建设,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发挥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功能,探索多元办学格局等工作,当前,校企合作平台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家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创新驱动、改革引领为核心,推动校企形成命运共同体,培养双师教师队伍、丰富合作育人标准内容,开放共享合作共赢。在政府方面,加强与本地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园、科技局、科技园等政府机构的合作,重点加强创业培训讲座、创业基地共建、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基金资助、舆论宣传等方面的合作,积极争取属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支持,逐渐形成与学院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使学生创业立足地方,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梁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6):19-24.
[2] 毛素芝.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审视、理性思考与应然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05):55-60.
[3] 刘继安,高众.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情况、问题与对策——基于2012—2017年“国创计划”项目信息的计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78-84.
[4] 郭建锋,花会娟.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优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114-117.
[5] 盛振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检视·理性认识·体系优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8(01):33-35.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度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立项课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1841,课题主持人:何玲。
作者简介:何玲(1982- ),女,汉族,广东兴宁人,创业教育学院教师,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