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洲
摘 要:党的十九大上,四次提及“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并将其确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之一,足可见其重要性。通过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现有研究展开评价,发现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拓展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的路径,进一步推动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研究向纵深发展,达到新高点。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研究;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提命运的根本力量。”回顾我们国家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历史进程,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起到了主体作用、且作为力量源泉始终贯穿其中。新时代,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牢牢扭住人才这一第一资源,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依靠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重要地位的实践解读。正因为如此,学者们纷纷对其开展研究。
一、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以人民为中思想”的研究多数围绕理论基础、科学内涵、现实意义、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
(一)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理论基础研究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蔡晓红(2017)在《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中,从意识形态工作角度出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等论断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王海燕、邵亚慧(2017)在《“以人民为中心”理论渊源、内在要求以及时代意义》一文中,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我们党群众路线、以人为本等思想理论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时代实践要求的理论升华。
(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科学内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以“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科学内涵包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方面。王海燕(2017)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探析》文中,从怎样实现“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的目标方面,阐释了含义: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实现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标、根本出发点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李晗(2018)在《“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价值分析》文章中,提出“以人民为中思想”内涵包括三方面:发展为了人民,解决好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才能坚定社会发展方向;发展依靠人民,解决好了发展依靠谁的问题,才能找到社会发展的底气;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解决好了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才能认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现实意义
当今,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实践意义。韩东(2017)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中,从当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认为意义主要有:“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出现转变了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重视资本而轻视人的作用现象,使经济的发展转回到以人民为主的主体定位上;充分认可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且人民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生机活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内容。张茂锐(2018)在《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实践价值》文中,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主要意义有: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夯实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中国梦实现。
(四)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实践路径
如何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实践化事关党的执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个方面,意义非凡。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杨建晓(2017)在《習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现实背景及贯彻策略探析》一文中,提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方法路径: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执行机制,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评价体系。陈智(2018)在《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逻辑》中,强调“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路径。
二、研究评价
虽然目前的理论研究深化了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解,提供了多种思考角度,但是由于研究时间较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基础研究文献评价。关于理论基础研究,学者们从哲学、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群众路线等多角度给出了解释,这些角度的拓展值得我们借鉴。但是目前关于理论基础的研究都是以某一点或几点展开,从而现有的研究内在逻辑性不强。
(二)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科学内涵研究文献评价。当前对内涵的研究,比较单一。主要是围绕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层面进行解读。关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具体实践化解读研究不足,例如:如何在实践中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涵问题,学术界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三)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现实意义研究文献评价。当前学界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研究内容比较丰富,涉及很多方面,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治理、丰富理论知识等。但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整体深入研究不足。
(四)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路径研究文献评价。目前研究多是从确定执政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践行群众路线等宏观层面开展。很少有人从推进乡村建设、城镇化一体化建设等微观视角展开研究。
三、创新思路,加深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内涵理解
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内涵,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学术界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采取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拓宽研究视角
以问题为导向出发,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看出,目前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忽视微观衔接,导致现有研究之间内在逻辑性不强。由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综合性较强的思想体系,是一种行为指引。为此,我们应该采取宏观整体研究和微观分点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展开研究,进而解决现有研究逻辑性不强等问题,结合微观层面上实践基础来源与宏观整体把握,推进研究走向深入,深刻把握思想内涵。
(二)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研究方法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当做重大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来进行研究。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时,一方面要以马克思经典著作、党的经典理论,国外相关著作等为基础,吸收前人研究经验,归纳总结,并将其作为本问题研究的前提,从理论上升华“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应有含义。另一方面,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解读,让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丰富理论、发展理论。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解决如何在实践中更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内涵等问题。
(三)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研究,提升研究客观性
现有研究基本都是从定性研究展开,这就造成研究结果主观性较强,不利于准确理解思想内涵。在以后研究中,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与具体业务相结合,综合构建指标体系,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的,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综合评价,增加研究的客观性,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含义。
参考文献
[1] 蔡晓红.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03):5-8.
[2] 王海燕,邵亚慧.“以人民为中心”:理论渊源、内在要求及时代意义[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40(06):36-38.
[3] 王海燕.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探析[J].前进,2017(12):52-54.
[4] 李晗.“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时代价值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8(02):54-55.
[5] 韩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J].改革与战略,2017(01):6-10
[6] 張茂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实践价值[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3):106-107.
[7] 杨建晓.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现实背景及贯彻策略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7,34(06):1-3
[8] 陈智.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生成逻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