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中,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失败、民族矛盾长期累积爆发、西方国家不断分化瓦解、国家内部民心民意思变等多重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不可低估重要因素的历史虚无主义,它不断颠覆苏联社会的原有价值体系,不断利用多种因素形成新的对西方国家有利的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动摇苏共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苏联解体;多维表现;演进规律
在总结苏联解体过程中,历史虚无主义在整个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仅贯穿整个过程,而且在关键节点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一、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多维表现
(一)通过篡改十月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否定苏共历史的客观存在性
在否定十月革命的大江大河中,苏联历史虚无主义者的典型代表齐普科就扮演者大旗大炮的角色。在完全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之上,齐普科一味从自身片面理解出发,在他所撰写的《斯大林主义的根源》一文中,坚持认为十月革命是多种条件下俄国国内激进主义的产物,是临时产生的,是不具备客观条件的,严重扰乱当时俄国革命的正常发展轨道,是必须全面否定的。这篇文章“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实则否定十月革命,否定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学家采用脱离客观实际的数据,给十月革命扣上“血流成河”的帽子,从现存史料来看,“十月革命是一种较为和平的方式取得胜利的”。十月革命作为不同阶级之间爆发的一场革命运动,死伤在某种程度上是难以避免的,作为研究历史的专家学者,应该尽力本真还原,不能故意、执意、肆意甚至恶意篡改历史,这样不仅不尊重历史,还会对后续研究学习历史的一代人产生误导偏差。
(二)通过全盘抹黑列宁、斯大林等苏共领导人,否定苏共在苏联国内的执政合法性
在对列宁的抹黑之中,尤其以“间谍说”甚嚣尘上。革命的未来发展道路迫切需要列宁的指导,国从自身战争的现实收益和长远计划的角度出发,同意协助列宁回到俄国。迫于客观情势,列宁接受德国的安排和支持,乘坐德国“密封列车”返回国内指导革命斗争。历史虚无主义者以此为切入点彻底否定列宁所有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忽视当时极其困难的战争环境,在苏共党内对列宁产生诸多非议。
如果说列宁是布尔什维克的奠基者和探索者,那斯大林就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国家建设推动者和实践者。历史虚无主义者从斯大林的错误决策出发,采用人格攻击和人为杜撰等方式抹黑斯大林,最明显的就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发生过的“大清洗”运动。在苏共中央委员会1957年7月全会公布的数据中,“1937-1938年共逮捕了约150万人,被迫害致死的人数为681692人”这一官方数字随后在号称戈尔巴乔夫精神教父的雅科夫列夫的论述中则变成“4100万人被判刑”,最终得出伤亡到百万级、千万级的结论,不仅是对斯大林带有某种目的性的妖魔化,更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总结和概括。
(三)通过动摇苏联人民共产主义信仰,否定苏共在苏联国内的追求真理性
历史虚无主义者“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煽动人们的不满情绪,并将这种情绪的矛头指向苏联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认为是制度不适用于苏联;另一方面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主张苏联应该彻底走上资本主义制度道路,在两种制度的对比中,拉高资本主义制度的站位,贬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否定集体主义,宣扬个人主义;强调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短期内的困难,淡化共产主义终身奋斗事业长远的坚持;渲染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物质上的成果,回避西方国家人民精神上可能面临的问题等等,这必将动摇苏联人民的共产主义信仰,使人民群众对未来失去正确发展的方向。
二、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所起作用的演进规律
(一)从时间演进角度,否定过去革命成果,强调现在棘手问题,模糊未来发展方向,达到淡化民族认同的目的
在分析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在当时的苏联国内和苏共党内,始终伴随一种反思历史、评论历史甚至重写历史的运动思潮,而且这种思潮有愈演愈烈切难以控制的态势。当时苏联国内“民主同盟”主要成员阿法纳西耶夫宣称:“整个苏联的历史是靠使用武力和暴力写成的。”全党内外进而到全国上下,历史虚无主义席卷而来:1987年7月,《消息报》载文章谴责苏联过去的中小学历史教;1988年6月,苏联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在一年之内销毁全部历史课本。经过一系列历史虚无主义的操作,苏联人民群众发现自己以前引以为傲的悠久历史、坚定支持的领袖人物和奉为真理的马列信仰,都在歷史虚无主义的泛滥攻击下,失去以前的说服力、引导力和支持力。
(二)从空间演进角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多管齐下,达到丑化国家面貌的目的
在研判历史虚无主义对苏联解体影响时不难发现,时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雅科夫列夫扮演重要角色。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的影响,具有大张旗鼓和暗度陈仓双重特点,雅科夫列夫就是这类主义笃定的推崇者和坚定的实践者。在雅科夫列夫的直接干预和间接操控下,苏联国内的中央报刊主编相继遭到撤换,宣传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好生活”,推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客观地说,就当时苏联国内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而言,西方国家生活确实是先进很多,但是必须承认的是,历史虚无主义强调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达水平,回避其背后的贫富差距;凸显资本主义国家教育的较高普及程度,忽视背后财富影响力度;宣传资本主义国家言论高度自由,漠视自由化对带来的松散化影响,最终会折射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给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整个国家乃至民族发展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从内外结合角度,国内外历史虚无主义者共同发力,达到虚化政党领导的目的
早在1945年第二次大战即将结束之际,美国就详细计划如何利用和平演变办法促使苏联苏联发生质的变化:“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符合)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步抹去他们的存在”,“我们将不知不觉地,但积极地和经常不断促进地官员们的肆意妄为,让他们贪腐无度,丧失原则”;“我们将以高超手法,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一切神圣化,让它绽放出绚丽之花”。原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1993年2月13日在《苏维埃俄罗斯报》披露:“我在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就从几个可靠的渠道获悉,雅科夫列夫196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进修期间别美国特工机关收买并接受美国方面的指示。”雅科夫列夫在美国思想影响自身影响下,自身就放弃共产主义信仰,遑论坚持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探索。不仅身体力行,还不遗余力游说推动国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某种程度上,雅科夫列夫就是国内外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共同发力的产物,最终以实际行动“回馈”国外历史虚无主义,利用自己苏共高级领导干部职务的便利,从虚无化的历史观出发,加之虚无化的实际行动,瓦解人民群众对苏共的信任,虚化苏共对各项事业的领导。
参考文献
[1] 李慎明.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M].北京.
[2] 闻一.十月革命:阵痛与动荡[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
[3] 转引自吴恩远.从档案资料看苏联 30 年代大清洗数字的夸大—兼答郑异凡先生[J].世界历史,2003(04):26-40.
[4] 苗志娟.历史虚无主义在苏联解体中的作用—文化安全视域下的解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24(10):26-29.
[5] 转引自马岩.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03):7.
[6] 雷日科夫.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M].新华出版社,2008:1-2.
[7] 转引自张捷.雅科夫列夫其人和她对苏联解体所起的作用[J].当代思潮,1996(05):57.
作者简介:刘硕(1988- ),男,河北保定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共党史专业2018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