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荣光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为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协同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文件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 的基本原则。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该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具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竞赛+项目+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5年前以“创客育人”项目实践总结出来的育人模式,是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示范研究。该模式按照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对比国家新工科建设要求,围绕新工科专业、教学、课程等方面的建设,确保项目出成效。通过科学制订培训体系和建设人才培养保障措施,分阶段、分类别实施创新创业递进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实现国家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应用型本科学生高质量、高素质培养的目标。
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建立了以CDIO 工程教育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理念为基础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竞赛项目驱动教学的课程、主动学习模式,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同步提升,并引入创新方法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竞赛、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对考核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多元能力和职业行为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竞赛+项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原先只是一种实践育人项目——“创客育人”。但通过实践探索,发现该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即从新生入学就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教育并开展项目化训练,让学生挖掘自身的兴趣和潜力; 大二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内外专业相关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和探索精神; 并且结合学校开展“第二校园” 访学项目和海外高校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外出交流,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最后通过参加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校企合作试验项目,已达到最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这种模式在调动学生主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相应的能力与素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设定递进式的目标层次——竞赛、项目和创新创业。首先要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再通过制定培养体系来分步实现,同时制定运行保障措施,确保人才培养过程顺利实施。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竞赛+项目+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加快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通过竞赛项目的实施,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落实;在学院营造出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氛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大帮助(见图2)。
图2 创新创业实践内容构成
“竞赛+项目+创新创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行导师制,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创新实践项目,不断提升创新实践规格,校级、省级和国家级,逐级递进、全面实施,充分挖掘学生创造力。该模式整合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对传统课程开展混合式智慧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等,有意识地进行经验总结,通过“传、帮、带”机制发挥项目的辐射、示范效应。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经过近几年的实践,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丰富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改革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能力与积极性;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经费及场地保障。通过全方位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初见成效(见表1)。
表1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近两年学生团队获省级以上奖项情况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引导全体教师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克服传统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以及灌输式教学的现象。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人才要熟练掌握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还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注重人文情怀修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递进式、长期的培养,不仅在学校期间要注重培养,在毕业后的工作和创业过程中也要注意不断完善和提升。
此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需要学校建立健全管理、考核机制。比如鼓励学生通过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发明专利、社会实践、发表论文等方式获取学分,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及任务,制定课程成绩评定方案及实施考核方式改革,并注意考核评价过程中的档案管理,留存好教学过程、考核评价改革、总结等相关材料,学生毕业时作为考核的必要材料。学校还要加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师资保障等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