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2019-11-29 08:02:04欧亚兰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患肢康复训练髋关节

欧亚兰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因为骨折后大多伴有明显的移位,并且股骨胫骨所承受的杠杆作用较大,所以手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案,能够使患者的骨折畸形得到有效纠正,改善髋关节功能[1]。但手术属于创伤性治疗,术后恢复期较长,恢复期间极易产生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同时手术治疗虽然能够有效使骨折复位,但是在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需要开展合理的康复锻炼[2]。基于此,本研究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在并发症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作如下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为单侧骨折。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参照组中男22例,女25例;年龄53~68岁,平均年龄(60.5±3.5)岁;Garden分型:Ⅱ型11例、Ⅲ型21例、Ⅳ型15例;骨折原因:摔伤19例、坠伤11例、交通伤17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0.5±3.2)岁;Garden分型:Ⅱ型12例、Ⅲ型19例、Ⅳ型16例;骨折原因:摔伤21例、坠伤10例、交通伤16例。两组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对研究内容了解、知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训练。①手术当天:实施前详细向患者与家属介绍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后评估患侧肌力,开展床上功能训练,辅助Ⅱ级以下患者开展被动训练,向心性按摩腿部肌肉,踝关节绕圈运动,15 min/次,5次/d;Ⅱ级以上,进行足趾、踝关节背伸和弯曲的主动关节活动。②术后1~2 d:肌力恢复至Ⅱ级以上患者除开展踝关节主动运动外,增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对大腿、臀部肌肉进行收缩、放松训练,10 s/次,10次/组,10组/d,同时指导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训练,自行完成生活自理活动;术后2 d,增加患肢关节悬吊运动,外展摆动范围10°~30°,进行髋关节被动运动。③术后3 d:开展膝关节与髋关节的屈曲运动,保证臀部与床面相贴,20 min/次,2次/d。通过抬高床头45°~60°开展坐起训练,训练过程中屈髋不得超过90°。④术后4~7 d:肌力恢复至Ⅲ级,使用支具包扎膝关节,伸展小腿,伸展、放松各10 s,10 min/次,2次/d,视情况指导患者坐于床边进行小腿主动屈伸练习,20 min/次,2次/d;当肌力恢复至Ⅳ级,可进行无负重站立,拄拐行走,在患者逐步适应后,可负重站立,明确自身重量,从负重自身重量的1/4开始,5次/组,5 min/次,3组/d,逐渐延长时间,增加负重重量。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接受为期4周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接受术后干预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 d、3 d、7 d的疼痛程度以及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能力。

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则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3]。髋关节功能使用Harris评分法评价,主要内容包含疼痛、畸形、关节活动以及功能,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功能恢复情况越好[4]。生活能力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价,从进食、洗澡、穿衣、用厕、大小便控制、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床椅转移、坐轮椅等方面评价,满分为100分,评分越低则生活能力越差[5]。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内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22.0软件,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结果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结果比较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表1) 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02%,远高于观察组的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表2) 观察组术后1 d、3 d、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能力比较(表3) 观察组术后的Harri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远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术后3 d 术后7 d 3.48±0.54 3.26±0.49 2.39±0.76 2.18±0.34 8.015 12.415<0.05 <0.05术后1 d 4.57±0.78 3.16±0.59 9.884<0.05组别参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7 47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能力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能力比较(±s) 单位:分

Barthel指数评分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67.34±4.51 47.86±5.35 62.18±7.49 75.38±5.23 47.62±5.64 73.45±5.62 7.981 0.212 8.251<0.05 >0.05 <0.05 Harris评分手术前58.79±7.32 59.14±7.24 0.233>0.05组别参照组观察组t值P值例数47 47

3 讨论

股骨胫骨是机体承受剪切力最大的位置,全身骨折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老年人是此类型骨折的好发人群,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并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暴力因素作用下极易发生骨折[6]。接受手术治疗后,由于骨折位置的特殊性、术后身体虚弱等因素的影响,骨折愈合速度较慢,体位制动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极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产生,进一步对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术后为了促进患肢功能恢复,还需要开展合理的康复训练,而有相关研究发现,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锻炼是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因此采取合理的术后康复训练尤为重要[7]。

3.1 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参照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主要是因为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手术完成后通过对患肢实施向心性按摩,有效促进患肢血液循环,缓解术后肿胀、疼痛程度,随着患者接受小范围被动训练,患肢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血液循环恢复,进而有利于对体内产生的炎症因子发挥稀释作用,发挥缓解疼痛的作用[8]。早期康复训练从手术后当天就依据患者患侧肌力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训练,能够有效实现开展患肢活动,缓解术后疼痛度,更利于提高患者对于早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进而有利于避免长时间体位制动造成压疮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并通过康复训练,能够合理有效的增加关节活动度,避免患肢关节组织出现粘连;同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以及深呼吸训练,能够有效增加胸廓、膈肌活动度,增加肺活量和呼吸容量,促进气管分泌物的有效排出,预防肺部感染。

3.2 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能力 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后的Harris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远高于参照组。主要是因为在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前,通过介绍早期的康复训练目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可有效增强患者对康复训练的认识,并通过给予按摩、早期康复训练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在实际开展训练过程中更愿意积极主动的配合;同时训练前通过对肌力实施评估,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康复训练,既保证了患者在早期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也不会因为训练强度不到位降低训练效果,使训练计划更具针对性,有利于使康复训练效果最大化,使患肢关节得到充分锻炼,有利于帮助患肢关节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到正常状态;术后第二天开始患肢悬吊训练,通过在合理的外展范围内进行被动摆动训练,可预防关节僵硬,增加关节活动度[9]。患者在接受肌肉、关节的主被动屈伸运动锻炼,同时辅以患肢按摩,不仅使局部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炎症物质的吸收,而且能够增加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恢复髋关节稳定性,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观察组术后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分析原因是早期康复训练不仅重视对患者功能的锻炼,同时还重视培养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在恢复期间锻炼患者自行完成穿衣、进食以及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自理活动,使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有利于提升患者自信心,提高康复训练配合度,加快康复进程[10]。虽然早期康复训练具有显著优势,但是在患者恢复过程中不要过早的负重活动,同时还需要做到患肢不内收、髋关节不过度屈伸,避免影响骨折部位的恢复。

综上所述,术后予以股骨颈骨折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提高髋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康复训练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冰雪运动(2020年4期)2021-01-14 00:56:02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