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浩鹏 宋广军
[摘要]改善农民的精神生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从实际问题出发,发现当前农民精神生活所面临的三个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三个问题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相应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精神生活;问题;原因;途径
[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中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大问题,必须始终把“三农”问题当作全党工作中的重点。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国家在不断重视乡村发展,乡村的经济也在不断地进步和繁荣,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农民的精神生活。想要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完成振兴乡村的目标,光是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农民的精神生活状况虽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但整体上仍然存在不足。
1 农民精神生活所面临的问题
1.1 文化活动内容比较贫乏,形式相对单调
现在,农业生产技术越来越高,农业劳动占用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与此同时,农民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农村里曾经风靡很长一段时间的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等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被渐渐边缘化。很多农民闲暇时的休闲方式也越来越单一,对于层次较高的活动,他们的参与率就相对较低,除了唱歌跳舞等项目会有少数人会参加外,其他项目基本没人参加。除了看电视消磨时光,最主要的消遣方式就是打麻将、串门、打牌、聚众喝酒。与物质生活相比,农民精神生活不够丰富,文化活动也比较少,群众参与面还不够广泛,精神生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1.2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到位
在城市里到处都能看到图书馆、文化交流馆等文化中心,但在农村却很少能看到。很多村都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休闲娱乐的健身器材。尽管大部分农村都有自己文化活动室,但里面设施不够齐全,有些只是在玻璃柜子里面锁着几张报纸,甚至很多农民都不知道那就是自己村的文化活动室。农村拥有的文化设施简陋,像老年活动中心、阅览室、兵乓球室等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也很简单。这些地方一般只有几个椅子和一到两张桌子而已,而乡镇图书馆里的图书数量也很少,书籍相对陈旧,很少有新书。总的来说,仅有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农民的精神生活需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更是相差甚远。
1.3 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较弱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目前物质生活水平已持续提高,但精神生活相对贫穷,所以促进农村精神生活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在很多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素质较低,整体发展意識较差。在实践中,他们不关心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把重点放在经济上,所有人都用经济指标说话。他们还认为经济得到发展,生活富足了,精神生活水平自然就能提高。在重视GDP的观念下,很多农民精神生活状况被长期忽视,先进文化难以在农村形成主导文化,导致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变得单调、无味。一些“黄、赌、毒”文化垃圾在扩散和蔓延,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构建,而且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国民社会的全面发展。
2 农民精神生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意识
在农村,很多农民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很多还是以半文盲、小学、初中文化为主,上过高中、大学的相对来说就较少。由于农民尤其是年龄偏大的农民所接受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他们参与较高层次活动的热情也就相对偏低。现在很多农民并非是没钱享受生活,而是习惯了之前的苦日子,还不适应经济相对宽裕的状态,并不会像年轻人一样去体验新鲜的事物,去学习新鲜的东西,以此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现实具体的精神生活来看,可以简单分成这几个层次:一是追求消遣、娱乐的精神生活,比如打牌、打麻将、看电视等;二是进行技能的培训,追求自身发展,进行自我充电;三是在精神生活上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四是追求终极的人生理想,去追逐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就目前而言,在农村农民的精神生活主要还是停留在吃、穿、住、行上,小农意识十分强烈,旧文化观念传统早已根植于内心,先进的思想文化难以深入推进,使他们对精神生活漠不关心,对于乡村组织的文化活动也不愿意去参加,很多农民的思想观念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再者,农民平时生活都很节省,不乱花钱,让农民花钱享受生活这个基本上不太可能。
2.2 政府对于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近年来,政府对于文化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很少有用于场馆建设、设备更新、图书添置等方面的资金,甚至一些地区把用于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用于其他用途。因为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农民发展文化的场地匮乏,从而影响到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有的农村地区,设施倒是新,却无用途,只是一些“形象工程”。很多村都缺乏配套的基础设施、休闲娱乐的健身器材,同时投入资金不足也使得农村的文化活动很难相应展开。
2.3 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来关注精神文化事业的问题。当今社会,农民越来越富,但如何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这个现实问题摆在了人民和政府的面前。农村的文化体制改革极为重要,长时间以来,农村底子差、经费缺乏,再加之农民自主意识薄弱,农村精神生活一直不够丰富。在资金和人员双重缺乏的情况下,文化体制改革难以继续进行,没有新形式、新节目,很多地方性改革往往是新瓶装旧酒。
很多农村的文化事业一直停留在计划经济思维阶段,“等、靠、要”现象严重。而政府对于当前农村文化事业大包大揽,常常既是管理者还是组织者又是经营者。这样农村文化事业根本无法适应市场,想要创作出优秀作品服务农民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3 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的途径
3.1 开办特色课程培训班,让农民学到技能
国家早已提出新农村建设,重在“新”,何谓新?在当今社会,人们早已脱离只注重温饱的年代。现在农民应该从追求物质生活的“新”转变为追求精神生活的“新”,农民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一直坚持下去,可以有很多种类值得尝试,艺术、文学、音乐、电影等。在农村,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低的原因,限制了他们丰富自我精神生活的手段。比方说,有些农民是文盲,那么他们就无法享受读书的乐趣。再者,很多农民因为不是出生在信息年代,他们根本不会上网,不会用微信,那么他们就无法感受信息化时代的魅力。很多农民都想学技能,有些因为学习经费紧张舍不得,有些是苦于没有地方报名。介于此,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农民的意愿,分类推荐,让农民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特色课程培训班。比如可以开展扫盲活动,帮助农民至少做到阅读无障碍;可以开办免费电脑培训班,让农民都会独立上网,使用微信;可以开办免费的烹饪班,让喜欢做菜的农民都能提升厨艺等。
3.2 充分发掘农村自有的精神文化方式
农村有很多自有的文化,比如戏曲、舞龙舞狮等。這些传统文化很容易被农民群众所接受,有很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可以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并大力发扬,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其中。要鼓励各种形式的农民自办文化活动,以建设“农民的精神家园”。这些文化是乡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和意义所在。各地应当充分考虑的同时,也要防止“文化垃圾”在农村蔓延,让农民有积极的娱乐方式,不至于每天闲暇之余就只有用打牌、看电视等来消磨时光。
3.3 完善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和设施
为了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政府要制定和完善对文化事业的规划,将其纳入到各级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不搞虚的,从实际出发;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和要求,确定好哪些文化设施建设是重点,在保证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确保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应加大“文化资金”的投入,如果资金跟不上,将会严重影响文化建设。各地也应该开始文化馆的建设工作,推广网络化的文体共享体系,促进农民更好地休闲娱乐。增加村级文化活动器材,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活动场地。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吸引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人,让他们能够参与到农村文化的展示中来,并且能够培养当地的优秀人才,让民俗文化能够更有活力,让人人参与到文化的研究与探讨中去。
3.4 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引导作用
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人民群众创造文化,任何文化的发展都需要强大的群众基础。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对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起到了引导作用。近年来,以商业盈利为目的的大众文化在农村兴起和传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农民的精神世界,让农民对当代社会的民主、法制、竞争意识等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这决定了它具有经济目的,对于推广文化社会效益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政府得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观抵御大众文化的消极部分,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民精神生活中的引导作用,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精神生活的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精神生活水平的高低,对农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还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法的努力,我相信农民精神生活质量将会取得不小提升,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状况也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陈进雄.农民精神生活现状及其提升对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2] 代俊兰,史艳红.当代中国农民精神生活质量解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6):128-132
[3] 阳畅宏,刘晓忠.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状况调查[J].学习导报,2006(2):34-35.
[4] 房永志.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浅析[J].黑龙江科学,2014(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