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岚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报告 编制技巧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成果体现,对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一份优秀的审计报告的背后,则是一支优秀的、负责任的审计队伍。每一位审计团队成员在审计报告的撰写过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审计员。审计报告的来源是审计底稿,审计底稿的质量如何直接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员的职责是按审计方案实施审计,并把审计过程记录于审计底稿。因此,审计员的工作是整个团队工作的基础。在质量控制中,必须确保实施充分、适当的审计程序,政策依据准确,审计证据充分、适当,确保记录事实真实完整,审计结论恰当,审计意见和建议合理可行,并将以上内容记录于审计底稿。
(2)项目组长。项目组长是团队工作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审计方案的草拟、对组员的指导和审计过程的监督、工作底稿的复核、审计报告的草拟等工作。在质量控制中,必须统筹全局,把控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起草审计报告。
(3)审计部门负责人。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工作是整个团队工作的灵魂所在。在质量控制中,必须确保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专业胜任能力),把控整体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对审计报告所有重大事项进行复核。
一是审计标准要引用恰当。审计标准是整个审计问题定性的基础,包含的范围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本行业、集团内部公布的标准、制度,组织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或者是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和国际数据,以及同行业的实践标准、经验和做法等。在引用审计标准的过程中,既要做到有据可依,切忌主观臆断或对政策依据断章取义;又要考虑标准的适用性,要以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
二是事实描述要简洁严谨。问题的事实描述,也即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结论的核心内容。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首先,对于审计证据,必须满足充分、适当的要求。“充分”即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要求,若证据不足,应采用扩大样本量等方式补充证据;如果补证困难或证据不足、不实,不能支持审计结论的,应考虑不予报告该问题。“适当”即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于每一个问题的审计证据都必须核准,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其次,问题描述要简洁和严谨。做到审计用语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少用专业词汇),情节描述简洁精炼(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业务事项、金额多少、存在什么问题),不要过于描述执行的审计程序、抽样过程等。
三是问题定性要合理准确。审计面前人人平等,审计标准明确统一,定性合理切忌随意;但对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整体控制环境,对审计问题“贴上不同的标签”。具体而言,若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内控环境相对较差,经评价固有风险较高,导致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较高,审计问题的定性就要略偏严;相反,若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内控环境相对较好,经评价固有风险较低,审计问题的定性就可适当宽松。
四是审计建议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这里,笔者总结了工作中的三步法:第一步,分析原因。为了确保审计建议具备针对性,首先要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包括:从意识方面查找原因,从制度方面排查原因,从流程方面梳理原因,从人员方面分析原因。第二步,讨论确定。为了确保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审计建议。第三步,提出建议。只有把准脉、对好症,审计建议才能有的放矢,也才能使被审计单位心悦诚服地接受和采纳,真正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
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仅要讲究方法、严格程序,在审计问题定性和提出審计建议的过程中,更要坚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意见,才能使审计结论更公允,让审计人员更有公信力。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德服人,切实做到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小红.撰写审计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3):27.
[2]程晋鹏.撰写审计报告的“六个关键”[J].中国审计,2014,(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