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莉
题目:秋天的雨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
我不喜欢秋天的雨。
记忆里,每年秋季开学时都下雨,而且一下就是很长时间,母亲说是淋雨。
我不喜欢这绵绵的秋雨,因为上学不方便。没有伞,穿着父亲的大雨鞋,扑通扑通的。路上泥泞不堪,稍有不慎便是一个屁股蹲,一身泥水被同伴笑话。经年的土墙,经不起雨水浸泡而垮塌。常听说谁家的猪圈墙塌了,压死了老母猪,我们互相告诫各自要小心,不要在墙根下走,离远点。
偶然放晴,母亲必然和我们赶到棉花地,把快开的棉桃抢摘回来阴干,绝不能让雨水糟践。那紧张比起上学的痛,可真让人难忘。踩着湿软的泥土,一步一滑,左手提着竹笼,拨开棉花枝叶,右手朝着棉桃伸去,使劲一抻,绝不能把花枝抻断,否则“哎哟”一声准会挨骂。手臂少不了被花秆戳疼划烂,但也是轻伤不下火线,依旧和母亲妹妹说着笑着干活。过上一会儿,母亲总要问我们乏不乏,讲几个笑话,又不时在我们那一行棉花里帮着摘几下。这时候我总要抬起头,看看阴沉沉的天,天边横着几根电线,电线上停歇着几只麻雀,麻雀忽地飞向远处神秘的土山。
秋雨虽惹人不喜,劳动却是快乐的,尤其是沉醉在大自然的美好里。
然而秋天的雨带来的煎熬远不止这些。豆子割不回来,包谷掰不回来,路太难走,泥水混合,软得经不起人踩踏,又怎经得起架子车拖拉机的蹂躏呢?不是车轱辘打滑就是陷进泥坑,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豆子黄在成熟的豆荚里,包谷黄在发霉发黑的穗子上。
眼看着成熟的庄稼瞎在地里,母亲成天嘟嘟囔囔,父亲一天到地里不知道看多少次,才终于下决心割豆子掰包谷了。天气是稍微晴了,地上也不那么泥泞了,我们拉着架子车出发了。黄澄澄的包谷裹在灰白灰白的皮儿里,湿漉漉的全身是雨水,包谷胡子黑糊糊黏糊糊,我实在不愿意下手,嫌脏。但母亲说能收回来就不错了,还嫌啥!我横下心,结果很容易就从秆子上扯下来。我于是对妹妹喊,淋了雨的包谷好掰,也不会把手弄疼弄烂。母亲听见就笑了,你不看包谷黄霉成啥了。我和妹妹吐吐舌头撇撇嘴,就开始骂这该死的雨。
终于装满一车要往回拉了。父亲在前面驾辕,我和妹妹把着车帮使劲推。父亲的身子弯下去,再弯下去,几乎和路面平行了,攀绳直直地钩住父亲的肩膀,我们就心疼了,使出吃奶的劲,低着头,撅起屁股,嘴里“嗯嗯咦咦”哼哧着,脚下的泥轻轻溅开,哗哗响着,我能感觉车子一拐一拐的艰难,似乎把五脏六腑都拐出来了。终于,路好一些了,我们都直起身子喘口气,父亲肩上的攀绳也能打秋千了。
云开了,有阳光微微笑着。农人忙开了。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秋天的雨斗,就是见缝插针,虎口夺食。淋雨再下,秋收是必须要进行到底,因为还有秋播,因为生活还得继续。
劳动锻造出的坚强乐观和扎根泥土的朴实,是我一辈子取之不尽的财富。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是浸在我骨头里的美好。
我还要感谢这秋天的雨呢。
老师的话
看到这个题目,我的思绪飘向了三十年前。记忆太深刻了,秋天的雨总是伴随着开学季而来,伴随着庄稼即将成熟,秋雨淅淅沥沥,绵绵不绝,把人心都下霉了。许多记忆也活泛了,上学路上、摘棉花、收包谷、推架子车等小事件汹涌而来,于是就想动笔了。这么多的童年回忆如何串联在一起,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我开始思考文章的主题,是对童年童真的怀念,是通过今昔生活的对比来赞美幸福生活,还是通过秋雨对农田的糟践来表现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我陷入沉思。主题不同,情感基调与选材便不同。
经過反复斟酌,我选择写在秋雨中的劳动,来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按照总—分—总结构,串联起几个记忆的片段,反映秋天的雨给人们带来的艰难和不便,从我家人的角度突出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带着这样的冲动我就开始写作,写完又进行了反复修改,字斟句酌,力求能够反映出真实的生活,给人以美好,给人以力量。
同学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参考老师的写作过程进行思考。但是,文无定法,“秋天的雨”这个题目不仅可记叙雨中的故事,也可描绘雨景、抒发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