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体育游戏带给幼儿的“隐性成长”

2019-11-28 07:20:26林武燕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实验幼儿园
幼儿100 2019年30期
关键词:游戏运动家长

文/林武燕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实验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倡导的教育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以儿童为本、游戏为主、家园共育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学前教育观,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和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关注。我园在开展课题《运用蝶岛乡土资源户外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以《指南》为引领,利用海岛特色,收集海岛资源,考虑运动器械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关注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活动进行中倾听幼儿运动的心声,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幼儿创设足够的自由空间,从而提供丰富多彩的富有海岛特色的游戏和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营造一个快乐、自信、活泼、健康的户外体育游戏“软环境”,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今天我将课题开展实施中的一些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在组合与创意间,拓展幼儿思维的活动模式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主动的过程,儿童通过主动活动来探索和认识世界。环境在儿童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发展是在主体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

1.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更活跃的运动。

《指南》中有“开展丰富多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要求,因此,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应创设开放的体育环境,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一段时间内幼儿玩一种体育器械后,总会出现不感兴趣了,产生“我不玩了”“总是这些玩具没什么好玩的”等想法,这时教师出来干预和参与,并与幼儿研究玩法,做幼儿的玩伴,与他们共同商量器械的组合,创设一个与幼儿思维同步产生作用的游戏活动环境,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渔桶玩法的花样变化,渔绳的多种跨跳方式,几个幼儿合作交叉拉好渔绳,其他幼儿边唱《东山渔歌》边按一个方向跨跳绳子,这样,钻、爬、跨跳等运动技能的花样动作就不断被幼儿的小脑袋想出来了。接着渔桶和渔绳两者结合起来,一会儿让渔绳叠成高山,一会儿变成河流,幼儿把渔桶滚起来,爬过高山,又把渔桶竖起来靠近并排,排成一列当成过河的桥,然后一个一个从桥上走过,锻炼了平衡能力。后来又把渔桶错开摆成赛跑中的障碍物,或者独自撑在桶面上,手脚往外伸展,模仿飞机起飞的样子,锻炼了幼儿支撑力和身体的协调性……幼儿就是在这样宽松的游戏氛围中创造了各种有趣的运动模式。

2.设置场地障碍,挑战幼儿运动的难度。

在《指南》中对健康领域特别指出:“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

幼儿期是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思维又处于活跃期,教师可以作为他们的玩伴,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一起商量和尝试运动方式,适当给予启发,提出更高的挑战目标,这样幼儿在层层递进中才能得到更高的发展。

我们把画面转移到坦克爬行垫运动区来,一部分幼儿玩了器械后,不满足于只是几个人用坦克爬行垫做配合运动了,他们号召同伴,搬来高低不一、弯曲幅度不同、形状各异的塑料平衡架,作为坦克经过的障碍物。瞧,他们在同伴之间学会分配角色,创编运动口号,并设置要遵守的游戏规则。因为这些活动是幼儿自己商量出来的,所以他们玩起来特别感兴趣,特别自信。

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幼儿在克服一个个运动瓶颈后,尝试运用器械的组合方式,让运动不再是赶场,幼儿成为真正的运动主体,在自主的运动空间和运动环境里,大大提高了游戏的兴趣和创新游戏的动力,很好地改变了长久玩一种器械之后的怠慢情绪。可以看出,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可以自由选择、取放游戏材料,而游戏的材料是随时可以变化的。因此,管理者和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才能创设出真正开放的环境。

二、在优势带弱势中,满足幼儿运动的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作为幼儿教师更需要信任我们幼小的孩子,信任幼儿是教育的基础,它能使幼儿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1.师幼间——心灵暗示的自我超越。

研究表明,“如果教师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儿童进行互动,那么教师参与就能提高游戏水平;而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对游戏进行操纵控制,提供太多的结构性限制,或为教学目的而打断游戏,那么通常就会损坏游戏价值。”幼儿在运动行进中,教师运用语言、手势、情绪恰当地介入,往往会带给幼儿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可以适时鼓励“孩子,你可以的”“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个动作虽然有点难,可是你应该可以学会”……

周五早上户外活动时,小玮一入园就跑到我身边,抓起今天穿的新衣服带着炫耀的口气说:“武燕老师,我今天穿‘圣斗士’新衣服。”我举起大拇指为他点赞的时候,旁边的凯凯灵敏地翻过高高木架,这一动作引来了小玮的羡慕,他也想往上爬,可是连续两次都不敢翻越过去,我说:“来,老师扶着你!”可是他腿发抖着说:“我还是不敢。”我说:“你不是说你是‘圣斗士’吗?”他边往下爬边说:“我还是回家练习一下再来爬吧!”我带着疑问的口气对他说:“你们家又没有幼儿园这种木架,怎么练习呢?”他马上应答:“有啊,我舅舅送了我一个这种玩具。”说着一溜烟跑到轮胎墙那儿玩儿去了。到了周一,小玮早早就来到幼儿园,他满脸笑容地向我问好后直奔攀登木架,自信满满地爬上软梯,到了顶部稍微迟疑一下就翻越过去了。“成功了,我成功啦!耶耶耶!”动作可爱极了,可是他的表现让我感到意外。到了晚上,我和小玮妈妈聊了这件事,他妈妈惊讶地说:“之前去老家有爬过铝合金梯子,但他也不敢翻,这星期也没去老家练习呀。”小玮解释说:“上星期不敢爬,这星期我老想着我很勇敢,就爬过去了。”他妈妈还反馈了上周五晚上要睡觉时小玮闭着眼睛说:“我会很勇敢的……”

通过这个案例,小玮积极向上、不服输的精神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为了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认可,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寻回自信,让本身的个性优势带动动作发展的弱势。我想,有时成人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对待幼儿,应该根据幼儿个性差异,给他们一次心理缓冲的机会,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爱与信任的环境,与幼儿进行心灵的沟通,聆听幼儿的心声,成为幼儿信赖的朋友,这才是真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2.同伴间——强势与弱势互动和配合。

在幼儿的同伴世界里,同样存在着强势和弱势之分,这种差别甚至影响着幼儿的每一次同伴互动行为。即使是同一年龄层面的幼儿,在互动过程中也会出现双方地位不对等的现象,这种不对等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支配与服从行为。在平常的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到这种现象:一名幼儿总是拿着一种喜欢的器械用语言和手势激动地指挥着另外几个同样喜欢同款运动器械的幼儿,“你站这里”“他拉另一头”“你们站成一排”“过来这里帮忙”……他们激动地在相互商量着,调整着玩法,激烈地互动配合,使整个运动过程进入到更高层次。我们再来看看“我是小小兵”运动场上,几个幼儿同样拿着“迷彩坦克爬垫”,出现不同的驾驶“坦克”的方法,有的两两配合玩得很溜,甚至会安排他们的队友分配角色设置障碍,想方设法开上“坦克”通过“关卡”;有的无从下手,连基本的侧翻行进动作也不会。

于是,我开始关注这种现象。我发现幼儿互动的表现方式有很多,如协商、合作、攻击等,这些行为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很多行为背后都包含一种动机,企图控制互动进程,让对方出现自己所希望的行为,达成自己的某种目的。

而我们现在对幼儿同伴的交往更关注的是行为的表现,往往没有深思不同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起源。那么,作为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将互动中这种支配建立或转化成一种积极互动、和谐配合的方式呢?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种温馨、平等、自由、快乐的活动环境,使幼儿身处其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获得最大的收获。

三、在温馨与传递间,优化和谐的家园共育环境

《指南》倡导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注重家长对幼儿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1.社区资源的挖掘和收集,需要家长群策群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挖掘利用本土化教育资源,让幼儿“与资源亲密的对话”,是我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一大举措。这些资源成为我园幼儿生活、学习的活教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我园正是运用这些资源开发和渗透到课题中。随着户外区域体育课程的不断深入,这一课程已向家长开放,因此充分挖掘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已成为我园的重要活动之一。我们利用海岛特色开展的户外体育游戏,很多具有海岛元素的运动器械、运动情节和运动方式,需要广大家长们的提供和帮助,特别是社区资源的运用和收集,更需要家长们群策群力,各显神通,发挥有效助力,为我们活动的开展提供鼎力协助。

我们班有家长在造船厂工作,自告奋勇地推荐参观路线和参观内容,并利用便利收集一些有关船只的发展史资料和船模图片,丰富了我们班幼儿对造船厂基本情况的了解。还有家长在部队工作,我们就组织幼儿到军营参观和体验,感受解放军叔叔平时训练的场面,学习军人的勇敢、坚强和克服困难的英雄品质,再把这种体会转化为行动,迁移到我们在幼儿园的户外体育运动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活动能更好地传承和接力,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幼儿家长们的大力帮助,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2.亲子活动的开展和参与,需要家长配合支持。

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使他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亲子活动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在走进幼儿园活动中,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缩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同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表现,家长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正确的育儿观念和方法,并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幼儿相处的每一刻,逐步了解培养、教育幼儿的重要性,从而最终实现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现在就随着我们来看看家长们参与活动的镜头吧!在操场上,七八个家长齐心协力,喊着整齐的口号,一起摆放超重的大型运动玩具;在班级里,他们利用接幼儿的空档时间帮助制作班级早操器械,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在家里,有意识地与幼儿交谈,鼓励运动能力较弱的幼儿多参与运动;在户外社区运动中心,他们利用休息日和幼儿一起锻炼,共同挑战难度……其中一位家长把她在家里的做法带到家长会上进行分享,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与幼儿一起活动时被深深触动的情景,她认识到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不仅学到了实践知识,而且促进了整个身心的发展,就连她这个不爱运动的家长也被感染了。

这些家长的活动足迹,都让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同时家长们也体会到这种活动平台为许多年轻的家长提升了育儿能力。因此,家长参加了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完成亲子活动后,感触颇多,更多的家长在家长会上发言,他们踊跃地讲述自己的切身体会。在期末工作总结会上,当家长们观看了教师收集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精彩瞬间照片制作成精美的PPT相册时,个个赞不绝口,肯定教师的用心,也对照了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大家表示以后要多带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让孩子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弗洛伊德的儿童精神发展理论告诉我们,0~6岁是幼儿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心得到满足,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家长的参与为我园的户外区域体育活动增加了新的色彩,幼儿通过家长的温馨与传递,更加热爱体育活动,家长也在这种开放的活动中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育儿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学习和运用《指南》,最重要的是融会贯通地理解《指南》所倡导的理念,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关心、观察、理解、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温馨、快乐、健康的户外区域体育游戏的优质“软环境”,从幼儿终身发展考虑,熏陶幼儿性格,让幼儿用自己稚嫩的行动给予周围的人快乐,这是作为教师的我最美好的愿望。

猜你喜欢
游戏运动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爆笑游戏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22:29:00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