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英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禹小学,浙江 杭州311121)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树立英语的自信心。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然而短短的40分钟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如果能设计布置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但可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补充和延续,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现如今,英语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更多的英语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许多英语广告、英文商标、标牌、说明书随处可见。我让学生随时留意,布置他们自己去收集、摘抄这些生活中的英语字母、单词、句子缩写等,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这样的作业形式。反馈的内容丰富多彩,如KFC(肯德基)、CCTV(中央电视台)、Good baby(好孩子)、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T-Shirt(t恤)、Net weight(净重)、E-mail、VCD、DVD、CD……在学生积极大胆地交流着这些收集来的信息的过程中,对原本较陌生的英语一下子有了亲和感,学习英语的兴趣被大大激发,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小学英语学习英语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但是,良好的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单调而又机械地重复听、重复读,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为此,我会隔三差五地布置一些录音作业。要求学生录制一些对话朗读、唱英语歌、小故事表演、绕口令、chant等,要求学生相互之间比一比谁的声音最有原汁原味,谁的语感最好。学生对这样的作业乐此不疲,每次都会认真模仿,不厌其烦,力求发音准确。长此以往,学生的语音、语感、听读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小学生喜欢动手写写画画、喜欢自己编辑小报。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分组合作编一份英语手抄报。每次,先给孩子们确定一些主题,如“Happy Teachers’ Day ”“We love animals”等,之后,再要求孩子们围绕主题,分别查找资料、设计版面、编排内容……这种形式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小学阶段,学习的英语与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例如水果、学习用品、家庭成员名称等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可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真正使用英语的氛围不太浓,学生学了英语往往很少去说去运用。为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行设计、制作美观的标签,写上学过的单词,然后贴到相应的物品上。如学了“light、desk、chair、window这些单词后,可让学生制作好这些单词的标签,然后把这些标签贴到教室里的对应物品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单词,又能提高书写水平。
学习英语就要大胆地进行口语交流。可是仅仅靠课内的几十分钟,根本达不到交流的目的。为此,教师可在课外的时候选定时间、选定场所,成立一个“英语角”或“英语沙龙”,让同学们自由地交流。交流时可围绕一个主题,如购物、爱好、生日等主题进行交谈。在英语角里,同学们兴趣盎然,不管是相识的或是不相识的,不管是全英文的或者是半英半汉的,每个人都是练有所获,在自然融洽的氛围中,既锻炼了口语,又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好风气。
课本剧表演就是学生把课外内容进行设计、改编,然后用英语主动形象地进行表演。在准备阶段,学生参与道具的设计与准备,自主把握情节,表演中,参与角色的语言与动作的展示。这样不但加深了对课外内容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创造力与想象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唱唱跳跳。小学阶段,有许多好听的英语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意义,朗朗上口……因此,在课外作业中可布置英语歌曲比赛。比赛前,学生反复听、反复学唱,比赛时,学生一边演唱,一遍配上一定的动作。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现今,电视上、手机APP上有许许多多同学们喜爱的英语动画节目,如“迪士尼神奇英语”、“GO GO 学英语”、“大拇指英语”等,这些节目都配有纯正的英语。课外,要求学生多看多听这类节目,可使同学们在欣赏生动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地道流利的英语,学习兴趣也会被大大地激发。
教师可结合英语知识设计一些游戏,如猜物游戏、拆字母游戏、词语接龙游戏、击鼓传花游戏等等,把学过的字母、单词、句子、歌谣等运用到游戏中去,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要实施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要以作业为平台,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让学生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相信,充满着童趣、充满挑战性的多维化的课外作业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在语言学习上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让他们找到乐趣,找到自信,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