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方 堃
某中资企业A在南亚某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施工期间,遭遇到由于政治风险及舆情危机导致的社会安全风险。该事件不仅让项目承包商的财产受到损失,更是直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A企业的案例并非个案,风险防控已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政治风险和国际舆情风险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重点、热点风险之一。政治风险和国际舆情风险对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媒体的境外软实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某中资企业(隐去企业名称,以字母A代替)在南亚某国开展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施工期间,遭遇到由于政治风险及舆情危机导致的社会安全风险。该事件不仅让项目承包商的财产受到损失,更是直接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给我国企业“走出去”进程蒙上了阴影。
南亚某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施行革新开放,21世纪初其政府确定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该国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之一。中国与该国关系在老一辈领导人的推进下,一直友好,但进入新世纪,两国因为领土问题产生分歧。在该国某些领导人的鼓动下,因领土争端当地民粹分子对华人的不友好行为逐渐增加。
自2014年中旬开始,由于我国与该国在毗邻海域发生对峙,在当地媒体的煽风点火下,该国国内及在其他国家的该国民众爆发了大规模反华游行,与此同时,在该国的中资企业A和人员成为当地示威民众的攻击目标。在这段时间,该中资企业A工作人员在回宿舍的路上,两次遭到4-5名当地人持砍刀、石块袭击。所幸逃脱及时,没有发生重大伤害。
但随后在该国首都以北某地的项目实施厂区,数百名当地民众冲进厂区,对厂区设施进行砸、抢、破坏,导致多名人员受伤。之后,事件演变成反中排华暴动,暴动从南到北,并在短期内在该国蔓延扩大。
暴乱分子先是高喊口号、冲击厂区,在当地警方无法控制住局面的情况下,暴乱分子冲进厂区,打砸抢烧、无所不作,围攻袭击持续数日。在这次事件中,共造成中方员工130多人伤亡;围攻袭击也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多栋办公、生活住宿楼,车辆、机器设备被焚烧,办公、生活用品也被洗劫一空。
首先,该中资企业A总部在第一时间对项目部做出指示,提出应急工作要求:
一是驻该国代表处所有人员要沉着冷静,现场要迅速把人员编队编组,形成强大应急防范合力,应急组织、应急人员、应急工具全部到位,现场外围要24小时昼夜执勤、巡逻。
二是要及时保持与我国驻外使馆的沟通联系,通过外交和政府渠道反映实情。
三是总部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24小时值班,与现场前线的联系保持畅通。
四是公司在该国的所有子企业统一听从代表处协调领导,有计划、有组织地集中撤离到有利的安全地带。
五是迅速向国家有关部委报告事件情况,文件专人递送。
随后,现场项目部按照总部的指示,第一时间安排相关中方人员撤离,保障中方人员的人身安全。暴动发生第二日一早,公司总部召开应急小组电话连线会议,了解所有子公司伤亡情况,部署应急措施,明确要求现场以员工生命安全为第一要务开展工作。短短三天时间,该企业连续召开了多次应急小组扩大会调度指挥,推进了应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暴动发生四天后,由我国政府派出接运10多名重伤员的医疗包机由当地机场飞抵国内。
暴动期间,该企业总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当地代表处与各项目部开展工作协调,坐镇指挥人员撤离。公司领导的出现和现场应急防范措施的迅速落实,平息了部分员工焦虑、激动的情绪,现场秩序基本趋于平稳。随后,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该领导在当地组织召开当地中资企业会议,向各单位交待了工作的大原则和大方向,要求各单位协调一致,全力担负起当地中资企业人员撤离的组织协调任务,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分期分批现场人员撤离的准备和保障工作。
A企业的案例并非个案,风险防控已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中之重。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六个年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也应该逐步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现阶段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应客观理性地看到,随着中国企业境外业务规模的不断增长,涉及的国别和地区越来越多,涵盖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广,与当地国经济社会发展契合度也越来越深,企业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类别越来越多,风险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叠加全球政经格局的深度调整,中国企业面对的境外经营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特别是从2017年四季度以来,国际上针对“一带一路”的负面舆论不断涌现,“债务陷阱”、“新殖民主义”、“军事扩张主义”等不实言论充斥外媒报端,对“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抹黑和歪曲,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际社会和沿线一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误解和猜疑,给共建“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带来了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