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国资监管“三攻坚”“四探索”“五提升”

2019-05-07 06:07:16李作凯
现代国企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资企业发展

文=李作凯

市国资委以转换国企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大胆实施“三攻坚”,强化“四大探索”积极推进以管资为主,在“把方向、定规矩、管程序、抓监管”上狠下功夫,在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五提升”。

改革开放40年来,宜昌国资国企献上了沉甸甸的厚礼。12家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所有者权益分别达到2003亿元、357亿元和451.88亿元,比5年前分别增长98.9%、87.6%和1.8倍。在这掷地有声的数据中,凝聚着全市国资系统勇立改革潮头,助推国企做优做强和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攻坚”为国企脱困拓出一方蓝天

市国资委成立之初正值国企改革攻坚期,一批困难企业举步维艰,总负债达100多亿元。仅市直28家工业企业总负债就达100.3亿元,资产负债率101.1%,其中9家企业负债率达200%以上。财政每年需支付困难企业生产流动资金数千万元,企业累计拖欠职工工资、劳动统筹等权益4.55亿元。一批困难企业因缺乏生产流动资金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数十亿元资产难以有效启动和盘活,成为制约国企改革改制的瓶颈。

面对困境,市国资委以转换国企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大胆实施“三攻坚”,为加快国企发展拓出一方蓝天。

改革脱困攻坚,分兵突围破难题。以“政府转让产权,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为主导、实施“四退四进”方略,强力推进国企改革,在所有制结构上“退国进民”,在企业资本构成上“退纯进股”,在经营机制上“退旧进新”,在发展规模上“退小进大”。通过股权重组、聚优裂变、剥离辅助,资产出让、民有民营,租赁经营、分期转让,属地下放等形式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改制,先后使200多家国有企业实现民营化改造,数万名职工转变身份,一批负债累累的国企步入轻装上阵谋发展之路。

脱钩改制攻坚,下海弄潮闯市场。实施党政机关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脱钩改制,是国资委成立后实施改革的“第二大战役”。历时近两年,先后完成70家市直党政机关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脱钩改制工作,一批困境中的企业起死回生。原夷陵饭店、南湖宾馆,因流动资金短缺,设施严重陈旧老化,旅客入住率不到50%,出现巨额亏损。实施脱钩改制后,由峡州酒店集团进行归并重组,安置员工90多名,打破职工“铁饭碗”,丢下“拐杖”寻出路,成为下海弄潮人。职工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如今峡州集团已成为拥有10家子公司,资产近2亿元,融旅游、服务等为一体的集团,列为湖北省上市后备企业。

融合发展攻坚,产权多元壮实力。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五个一批”战略实施,推动国有资本、民营资本融合发展。湖北宏裕新型包材股份有限公司,原是一家主要从事产品包装的民营企业,在多年为湖北安琪集团提供酵母、调味品、喜旺饮品包装中,彼此形成不可分离的利益共同体。2010年6月,双方协商达成共识,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宏裕65%股份,宏裕公司成为一家国有控股、民营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收购重组后,安琪公司分步实施“输血”战略、管理与市场支持战略、资本证券化战略,促使宏裕公司迅速走出困境,走向希望。如今,宏裕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塑料包装20强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乳制品、调味品、休闲熟食、日化、医药等领域。

无独有偶,湖北峡州集团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致力推动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深度融合,探索了符合旅游行业投资实际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清江天龙湾度假区原系民营企业,因经营理念、发展方式落后,导致较好的清江旅游资源被长期闲置。为抢占优质资源,峡州集团收购该民营企业70%股权,投巨资实施景区升级改造,并全方位实施经营管控,在较短时间里不但壮大了集团实力,而且促使该企业扭亏为盈。

“四探索”闯出国资监管新路子

面对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新要求,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宜昌市国资委强化“四大探索”积极推进以管资为主,在“把方向、定规矩、管程序、抓监管”上狠下功夫。

探索法规治企新方略,监管常念“紧箍咒”。为适应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新要求,宜昌市国资委把强化制度设计摆在首位,细化大政策,实化小规章。一方面准确把握国企改革大方向。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意见》,对12家市属出资企业分别明确商业一类企业、商业二类企业和公益类企业,明确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和分类考核工作重点。另一方面,配套出台市属出资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办法、市属出资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市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等30多项规章制度,形成“1+N”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法规体系,从而为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探索以管资本为主,规范履职尽责行为。为依法履行出资职责,市国资委建立完善了19项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履职尽责流程图。监管模式从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的监管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管资本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在管资本投向、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率和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上。履职中按照管资本的规律办事,充分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做到了不干预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不侵犯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强化“三服务”,倾心服务资本、服务国企和服务职工,倡导“阅文不过夜,批复不过周”的办事规则。与此同时,坚持以产权为核心,强化基础管理。对企业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以及大额资金使用进行严格把关,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和监事会监督得到有效落实,一批苗头性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探索经营业绩考核新方法,挖掘发展新动能。宜昌市属国企经营业绩考核,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改进,形成了一整套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施奖惩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成功推出“6+1”考核模式。早在2010年即探索实施“双目标”考核方法,即对列入考核对象的所有企业按经营目标和工作目标实施考核。工作目标以国有企业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政府工作目标为主,经营目标以效益指标为主,合理确定考核权重,使工作目标和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有机结合,既解决了经营业绩考核“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现象,又规避了企业急功近利,忽视企业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大大提高了业绩考核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近年来,随着企业运行机制、经营方略的转变,又进一步完善了对市属出资企业的考核方法,明确重点考核经济效益、国企改革、国企发展、社会贡献、国企党建和综合项目“六大目标”,外加“负面清单”,包括决策失误、安全隐患、质量事故、维护稳定、违规违纪等,使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更加贴近实际,更符合形势发展新需求。

探索企业风险管控,促进健康稳步发展。针对部分企业负债率偏高的实际,严加企业风险管控。为摸清家底,掌握实情,2018年6月宜昌市国资委选聘四家中介机构,展开对市属出资企业清产核资,全面了解核实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情况,重点对债务情况进行清理、核实企业资产分布、存量债务规模及存在的风险点。在实施监督把关中,严格投资管理,规范投资决策程序,严格限定企业非主业投资比例,严控高风险投资,严控高负债企业推高企业负债率的新增投资。通过加强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合理匹配长短期债务,减少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强化内部资金融通,提高资金集中度,加强“两金”压降管理,增强收入创现能力,优化资金结构,减少外部融资依赖。各企业制定有效的资金使用计划与还款计划,对杠杆率较高的企业,立足早识别、早发现、早处置。

“五提升”彰显国资国企新形象

“发展为先,发展为重、发展为大”是多年来宜昌国资监管理念,在推进国企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五提升”:

国企占位提升,成为行业排头兵。安琪集团从一个小小的科研机构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酵母生产能力从2000吨增长到160000吨,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领先地位。

峡州集团由事业单位脱钩改制,历经转体、改制、重组、壮大四大节点,成为旅游服务业的一支劲旅,通过资本运作,构筑了“一个核心,五个支点”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如今已拥有10家子公司,融酒店经营、景区开发、旅游服务等为一体,并跻身湖北省上市后备企业行列。面对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制约,把搭建投融资平台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在资本市场中拓荒探路。城建投集团、国投集团、高投集团和交旅集团四大投资控股集团累计实现融资近700亿元,投资500多亿元,有效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和实体产业发展。

对外开放提升,走出宜昌走向全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致力抢占资源和市场制高点,把开放发展作为重要方略,近年来,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投资办厂,年均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亿元。安琪集团不但在国内有8个生产基地,而且拥有安琪埃及公司、安琪俄罗斯公司,年出口创汇2.3亿美元,成为拉动宜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发展后劲提升,项目建设增实力。面对经济发展新形势,宜昌国资系统以项目之实,促发展之稳,围绕十大千亿产业,瞄准科技前沿实施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具体实施中,坚持实体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引进联合以知名企业和品牌为主,发展项目以“三高”(高产品档次、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为主,扶持对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培育发展后劲,增强企业实力,有效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据统计,近5年,年均实施在建项目200多个,投资总额千亿元以上,年均完成投资近100亿元。先后有30多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年增销售收入200多亿元。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节能环保等项目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劲支撑。

经济效益提升,逆势增长保发展。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运行环境和化工产业“关停并转”压力,宜昌国资系统把“转方式、调结构、降成本、增效益”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诸多增支减利因素面前,保持国有经济良好运行态势。2017年,全市340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3200多亿元,营业收入774亿元,所有者权益900多亿元,分别比5年前增长2.46倍、87%和3.6倍。

社会贡献提升,强市富民彰显担当。近5年间,12家市属出资企业除为国家创造利税70多亿元外,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6.7亿元。心系民众,为政府分忧,国有企业安置就业人员25000多人,其中接纳残疾人就业80多人;依托技术进步,实施环保治理,年均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治污、美化、亮化宜昌履职尽责;实施精准扶贫,市属国资系统对口帮扶全市18个贫困村,年均帮扶资金500多万元。国企担当和大爱精神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充分显现。

猜你喜欢
国资企业发展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支部建设(2021年35期)2022-01-15 02:07:24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0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辽宁经济(2017年12期)2018-01-19 02:33:56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