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则意识养成策略探微

2019-11-28 03:14:38张伟涛
名师在线 2019年20期
关键词:班规惩戒规则

张伟涛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中学,广东广州 511300)

引 言

学生班级规则意识的养成,实质上是以认同班级集体文化为基础的个体价值实现准则化、常态化和可持续化。它以学生自我准确定位为前提,以明确个体可实施行为的边界为基础,不但是学生单方面地去适应规则,以规则作为学习和生活行为合理性的考虑点,而且更是学生不断主动去修正心中的评价标准,把外部的准则内化为潜意识的集体价值建构与认同。

一、班级规则制订人性化,为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筑基

班级规则犹如万丈高楼之地基,地基的牢固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高楼的质量和可承载度的高低,同样,班级的制度建设及运行必须考虑周全,把各种班级制度中的班规制订作为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的首要任务加以重视。只有纪律认识与积极的纪律情感相配合,才会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因此,作为班规制订的主导者之一的班主任要从学生可接受度和可忍耐度层面着手,既不做和稀泥的“和事佬”,也不做满脸乌青的“鬼阎王”,把班规制订成可以提高学生享受度和幸福度的一种外界促进器[1]。

例如,刚入高一的新生在晚修期间吵闹不已,影响了班级学生一天学科知识的总结和次日的课程预习,并且由于受传统从众文化的影响,这种闹呈现点、块、组、班的发展轨迹。为制止此种行为的无休止重演,单凭一些生硬的班级纪律条文是达不到目的的。闹是一种行为,它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在不同的场合赋予了它正面或负面的含义。同时,闹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青春生命力的一种表现,一个没有闹情绪存在的学生是缺乏思维活力的,故闹需要教师积极地去引导,合理地发挥它积极的成分,把它激发小组内创造力的一面引入白天正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个体价值的存在,让他们多在白天课堂上沟通发现层层递进的学科问题,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在晚修期间静下心来思考和辨析。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首先肯定了学生积极有为的一面,也适时地发挥了集体的监督作用,并在班规里面写入下面一段话:

“可爱的青年朋友,你们的朝气蓬勃总让我如沐春风。我欣喜地看到你们在课堂上三五成群地积极讨论,发表真知灼见,我感受到了你们给我教学带来的进步。但我也欣赏安静环境下的缜密思考,它能使人与自己的灵魂沟通,能倒逼自己独立处理问题,你们已经很精彩地完成了前者的任务,而后者你们还处于起步阶段。为帮助你们成长,我在这里说明晚修只允许沟通片刻,最好全程精神专注,享受自我的精神境界,如果你真的做不到,我会给你鞭策,你就负责在黑板上书写今晚影响他人学习的小组名称,记住!你的表现会影响全组的声誉呢。三次不改就给你们增添一次为班级服务大扫除的机会!”

这段话让学生知道教师制订规则是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其目的是为大家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自然受到学生的理解和拥护,情感真实,期待真诚,收效也是比较成功的。

二、学生自主推荐行为模范,为学生规则意识养成加码

规则在古汉语的词义中既有准则的意思也有典范的含义,也就是说,只有成为评价人或事物的共同价值标准才能成为规则。同样,在班级管理中需要把班集体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强调化、深刻化,如此才能达到服众与自己悦服的目的。因此,班级需要有规则意识的领头羊,需要把优秀学生的品质和行为在班级公开场合进行宣传,树立为全班的榜样,用学习效仿的方式促进群体遵守制度意识的不断提高[2]。

例如,笔者每周都会在班会课上请学生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介绍本周内他发现的优秀代表。某位李姓学生说道:“本周五放学回家,我发现很多同学在下课铃未打之前,就开始整理书包,力争第一个跑出教室。但我发现张同学并没有和大家一样,而是依然静静地坐在那里温习功课,旁若无人十分专注,我不得不佩服,也请大家原谅我,我也是想第一个离开教室的同学之一,否则我也不能站起来注意到张同学。我觉得我做得不好,以后会改正。”这段发言激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笔者顺水推舟反问学生:“你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没有守住纪律的底线?你可以成为别人的榜样,为什么你不经意间却成了羡慕者?你可以保持平稳的学习心态,为什么在最关键的时刻破功?”一串反问使张同学的榜样作用不断持续放大,他行为的示范效用也被不断强化。张同学在规则意识下的平常反应所受到的关注和表扬也成为有积极上进心的同学潜意识里的行为标杆。这个标杆在前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比较难逾越的高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表扬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多,学生自我行为约束的能力也在班集体良性循环的文化氛围下得到不间断的监督和提醒,这反过来倒逼其他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向优秀榜样看齐,做能融进文化圈里的“圈里人”。

三、适当的惩戒机制,为学生规则意识养成保驾护航

班级规则一旦制订就成为全班学生共同遵守的“宪法”,学生必须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其要求和规定,如果做出了违反班规的行为势必要受到适当的惩戒,以维护班规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惩戒时要掌握几个原则。第一,在班主任和学生情绪冷静之后进行处理。教师应避免使用降低学习层级的方式来惩罚违规学生。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和其一起分析这次错误或失误之所以会发生的原因,让其明白即将成人的个体必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必须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学会以礼待人。第二,在对学生实施适当的惩戒后,要找机会和这名学生沟通,重新建立起积极的师生关系。惩戒是师生关系某个时段的特殊情况,它不能反映师生间的整体沟通情况,但为避免沟通机制被人为斩断,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以适当的手段让受惩戒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即使有时这些进步等待的时间过长。通过事后的有效语言沟通使学生感知到教师对其的监督一直存在,同时也会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坚持和不放弃,这促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从情感层面开始对班规有理性和感性交互的理解和认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变好的“善”的因素。

例如,梁同学在班级违规使用手机做了错误的示范,并以学校社团需要为由不愿意让家长保管手机。如果硬性地去惩罚他,以他我行我素的性格势必会带来一连串的违纪反弹。于是,笔者在晚修期间找到他,让他给笔者一个合理的解释。笔者先倾听他的理由和诉说,之后帮他分析手机在课室使用是违反原则的问题,如果真有需要与社团沟通可以换成非智能机,教师可以体谅他的难处,但班主任不能带头做违反班规规定的行为,必须公平、公正,也请他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可能得出满足双方的结果。最终,他征求家长同意手机可以带回学校,但保管权转移到笔者手里,一是监督,二是对他的信任,如遇急事可以随时取回并及时交回,但根据班规他也必须因此为班级服务一个星期:扫地和擦黑板。

结 语

总之,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是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彼此的约定。学生班级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成长中活生生的人,不急于求成也不独断擅权,让学生自主意识到行为必须要节制才是在班级里为人处世之道,才是成长之路所需。

猜你喜欢
班规惩戒规则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新班主任(2022年10期)2022-11-17 00:16:32
忘却歌
含笑花(2022年3期)2022-05-27 00:55:57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教育惩戒艺术仍值得继续探索
内蒙古教育(2021年2期)2021-02-12 01:15:32
也谈“教育惩戒权”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06
班规要科学合理
江苏教育(2019年95期)2019-01-14 09:42:39
教育有时需要一定的惩戒手段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48
让规则不规则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