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集团的内涵、模式与特征

2019-11-27 09:30王中
职教通讯 2019年13期
关键词:内涵模式特征

摘    要:通过组建社区教育集团,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共建共享资源,实现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赢,这是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通过研究社区教育集团的内涵、模式与特征,初步认识到利益衡量的合意是社区教育集团成立与有效运作的关键要素,只有尊重参与主体的利益关切,以此为组建原则,梳理其特征,并落实相应的推进措施,才有可能真正形成社会资源的共享机制。

关键词:社区教育集团;内涵;模式;特征

基金项目: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2018—2019年度重点课题“社区教育集团建设的机制研究——以常州为例”(项目编号:18ZSJA004);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度科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G18A1450Y)

作者简介:王中,男,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9)13-0007-06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给出了新时期统筹发展社区教育、加强资源整合的三种思路,即开放学校资源、统筹公共资源和共享社会资源,特别是在共享社会资源方面提出了“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区教育”“引导一批培训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社区教育”等指导意见,为基层实践指明了方向。共建共享社会资源是当前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新课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目前,一些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正以扶持成立社区教育集团的方式推动共建共享,尝试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的资源利用能力,并引导社区教育由粗放发展向精准服务转型,这些实践探索也需要相关研究的同步推进,为推进社区教育供给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指导。

一、社区教育集团的内涵剖析

我国教育集团的运作已经比较成熟,主要借鉴产业组织形式与运行机理,目的是推动教育服务能力的快速扩张。有论者指出,教育集团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通过一定的产权纽带和契约纽带,以学校经营为主营业务,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学校法人和教育相关产业组织组成的教育经济联合体。[1]上述论述的重要意义在于,把经济关系中的产权和契约作为教育集团成立的核心要素,跨越了人们对教育自身认知的局限,对培育社区教育集团有一定的启发,即治理体系创新所带来的公共服务方式变革,将催生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经济关系的改变,这种经济关系的改变将对社区教育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李伟林认为,社区教育集团是由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区域内社区教育院校发起和管理,由若干社区教育院校和企业共同组织成的,为实现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教育团体。[3]李伟林指出了社区教育集团内涵的若干要素,如教育组织与经济组织的有机结合、社区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其中的产权和契约这些核心要素没有被充分揭示。笔者认为,基于平等互利的协议是社区教育集团成立的前提条件,共同发展是其运作的目标追求,相关利益主体根据利益衡量,均可获得协议议定的利益,这才是集团存在的价值。因此,社区教育集团应当是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支持和引导下,由若干社区教育机构牵头,依据合作共享的理念,在一定区域内,由行业企业、培训机构、学校、基地等多方利益主体,根据章程(协议)双向选择,在尊重各方利益关系的前提下,进行项目化运作,形成能够满足一定教育培训需求的公益性服务形态。

(一)背景场域:社会发展的转型

在社会治理视角下,社会发展转型是社区教育集团成立的重要前提。只有政府的积极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形成自我调适的生态系统,才能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社区教育集团才有良性运作的可能;反之,社会发展转型也是社区教育集团建设最易忽视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关注到社会治理的变化,将会成为社区教育自身发展的瓶颈。

1.政府主导的意愿在进一步加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社区教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这种不平衡不充分既有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也有服务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在追求发展质量、聚焦民生关切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提出要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就需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以固本强基为目标,通过社区教育机构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教育,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从需求的角度看,居民的终身学习意愿不断增强,倒逼着政府去思考供给的问题,以及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的问题。政府有积极发展社区教育的意愿,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充分挖掘地方社会资源的潜力,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加大以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教育集团的支持力度,是政府履行职责的新动能。

2.社会帮助的生态在进一步完善。当前,供给不足仍然是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单纯依赖政府加大投入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而无论是从社区教育的目的性功能还是手段性功能来看,社会资源都是社区教育得以正常运转的有力的、基本的保障。[4]因此,社区教育集团如果能够凝聚社会共识,既可以盘活社区教育存量资源,又可以激活增量资源,对破解社区教育发展的滞后性有积极作用,这是一种社会积极履行教育责任的意愿和方式,是现实的“社会帮助”。[5]社区教育集团的核心价值就是要共享社会资源,更加精准地提供教育学习服务。叶澜教授把这种服务能力叫做“社会教育力”,她提出,应当把企业的职业培训,提升到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有尊严的生活和使劳动成为实现人自由发展手段的高度。[6]这充分说明“社会教育力”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功能社会的重要标志。通过培育社区教育集团,使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与自上而下的公共服务形成合力,是社会和个体之间和谐共存、健康发展的新生态。

(二)属性辨析:利益衡量的合意

利益衡量是指在相互冲突的权利和利益之间调和,以达到利益的平衡,实现公平正义。[7]利益衡量强调规则意识,虽然是调节民事行为的法律术语,对社区教育集团同样适用。社区教育要发展新的增长点,寻找新的增长动力,首先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如此,社区教育的新模式、新机制方可持续运作,社会各界才能更加积极地履行教育责任,才能更好地推动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

1.社区教育集团是真实的利益存在。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集团”是“为了一定的目的组织起来共同行动的团体”或“由若干同类企业联合起来形成的经济实体”。丁红玲赞同“经济实体”这一组织形式,她认为,应当以入股的方式将不同利益主体的资源统合起来,组建社区教育股份集团制学院(学校)。[8]同时她又指出,社区教育的公益性与企业的寻利性矛盾可能难以调和。社区教育集团究竟以何种形式呈现不是问题的关键,虽然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社区教育集团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社区教育集团的运行需要遵循市场机制,需要真实的利益存在。为了追求和更好地维护共同利益,明确产权纽带和契约纽带才是问题的本源。据筆者调研,那些参与社区教育集团的行业企业,优先选择“需求——交换”的方式运作,是一种更加便捷的构建利益关联的形式。

2.社区教育集团是公平的利益交换。社区教育集团的各成员单位只有公平地进行利益交换,才能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才能通过规模效应来提高办学效益。一些行业企业之所以对参与社区教育集团有顾虑,对“拉郎配”反感,主要是担心利益受损。因此,社区集团建设首先要回应行业企业的质疑和顾虑,认真审视集团利益交换的机制,不能因为有政府的支持而过于乐观。具体地说,对实施的项目有精准的利益分析,这是实现公平的利益交换的前提,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两种误区:一种认为,集团有政府资助,成员单位可以仅由学校组成,将有资源、有意愿的、甚至擅长实施社会培训的行业企业排斥在外;另一种认为,集团成员单位多多益善,应邀请更多的成员参加。前一种误区在于忽视行业企业的参与,难以形成资源供给的增量;后一种误区在于过于注重集团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忽略了集团成员利益交换的平等性和自愿性,导致集团臃肿而缺乏生机。集团的发展模式、经营方式虽不尽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企业对教育发展领域的介入[9],因此,行业企业作为社区教育的受益者和资源供给者,对形成利益衡量的合意,必然是基于自愿基础上的公平交换。

3.社区教育集团是约定的利益规制。不管是紧密型还是松散型,集团均有共同目标和制度规范约束。这种规制以契约的形式体现,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实施,就要受到相应的规制。比如,作为集团项目,某羊毛衫企业在社区教育机构的指导下,为社区居民开设羊毛衫知识系列讲座,这样的服务频次和人数,以及谁负责组织学员、谁负责培训实施、在哪里实施,是按照集团章程规定,根据培训计划约定认真实施。社区教育机构在编制项目时,要综合考虑各方利益诉求,统筹兼顾组织利益和个体利益。利益规制的难点在于,社区教育集团的着力点都是围绕教育的供给服务展开,对学习者的动机往往缺乏研究,有的可能契合学习者的本质意志,有的可能是学习者出于某种压力下的选择意志。集团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能否符合学习者的意愿,仍然是供给者易为忽视的领域。

二、社区教育集团的主要模式

剖析社区教育集团的内涵,有利于实践层面对社区教育集团成立的目的和意义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从而破解组建社区教育集团的盲目性。在组建社区教育集团时,可以借鉴现有模式中的可取之处,并进行因地制宜地改进。笔者用“社区教育集团”在中国知网作全文检索,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已有模式进行梳理,发现我国社区教育集团建设主要有成教集团、企业资助、合作共享等三种典型模式。

(一)成教集团模式

成教集团模式是指以优质成人学校为龙头,联合相邻成人学校(含社区教育机构),组建社区教育集团。成教集团模式有集团化发展的意识,但只是一种没有利益交换的简单组合。比如,Z省C市的农村成教集团是将某一区域内3~5所乡镇文化技术学校组建成一个区域性组织,兼具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功能。[10]在这一基础上,有研究者建议进一步扩大集团的覆盖面,如毛丽萍建议,以综合实力强的社区学校为龙头,联合农村社区教育网点组建社区教育集团,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扩散”。[11]这一模式将社区教育集团变成政府与成人学校之间的中间体,通过优质社区教育机构,以集团的名义,以强校带动弱校共同发展。作为促进成人学校发展的一种机制创新,它的主要优点是:集团有主管部门(教育部门),有牵头学校(龙头学校),有约束成员的管理规范(章程或协议),有共同提高业务水平的意愿。成教集团模式是社区教育集团的“雏形”,但是,成教集团成员组成单一(由社区教育中心、村民学校、企业职工学校组成),依靠政府行政权力约束,缺乏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教育的资源总量并没有明显增加,社区教育的开放性没有实现。

(二)企业资助模式

企业资助模式是通过政府的力量,把热心社区教育的企业组成地域性社区教育集团。当前,社区教育资源短缺使社区教育服务能力难以形成倍增效应,资助社区教育事业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比如,位于S市的小东门街道,把社区内2所中学、4所小学的校办企业组织成一个联合公司,积极扶助社区教育,并解决一定的经费。[12]这一模式主要是让企业发挥资助作用,企业依托社区发展,企业发展回报社区,其主要优点是:有一个有影响力、愿意出资的单位(主要是企业)牵头,引导各方参与,实现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企业资助是企业参与社区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模式的缺点是:没有社区教育机构参与,专业化不足。另外,集团的组织结构松散,主要依靠国有企业提供扶持经费,如果企业不能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或者社区教育活动并没有为企业产生相应的社会效应,可能难以维持企业长期资助的意愿。

(三)合作共享模式

合作共享模式是指由社区教育机构牵头,由行业企业参与,以资源互补共享实现各自发展的目标。笔者所在城市下辖的L市,由3个相邻经济大镇的社区教育中心牵头,联合2家培训机构、4家企业,成立社区教育集团。[13]该模式改变原来以乡镇为社区教育管理的界线,变为集团内统筹安排教育培训,既满足社区教育中心抱团取暖的需求,也有利于实现用足用好社会资源的目的。其主要优点是:有教育部门主管,有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有牵头的机构(社区教育中心),有合作章程,有企业和培训机构双向选择、自愿参加。企业参与主要是以培训和服务换取培训和服务,所有参与方都能以较小的成本实现组织发展的目的。合作共享模式从形式上克服了上述两种模式的缺陷,但是仍然有需要关注的方面,比如,虽有章程约束,但由于利益平衡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因此对集团牵头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如果牵头人工作变动或能力不足,就不能较好地平衡各方利益,导致集团的活力不足。

三、社区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

上述分析表明,社区教育集团三种模式均存在一定的优势与不足,如何克服现有模式的不足,关键在于要把握好社区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用基本特征规范和指导社区教育集团的运作。基于上述三种模式的实践经验,筆者将社区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归纳为:有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自愿参与、能够实现行业企业的组织利益、社区教育机构应发挥组织作用、有合作项目为互利性的教育培训和注重培养一支专业化教学团队等五个方面。

(一)有社区企事业单位的自愿参与

在社会积极转型的当下,社区教育坚持开放性,才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成立社区教育集团,其主要目的就是开放办学、开门办学,有效统筹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资源倍增,这样才能服务更广泛的居民群体。因此,有没有调动相关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参与是社区教育集团的首要特征,成教模式的缺点就是没有将行业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种有行业企业参与的、完全自愿的、有效的利益平衡,也是社区教育集团长期健康运作的基础。其参与的自愿性表现在:不仅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也包括交换培训服务的自由。社区教育集团的生命力在于充分尊重参与主体的意愿,参与主体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通过参与社区教育集团交换服务得以满足。社会资源的参与不能搞“拉郎配”和“包办婚姻”,政府更多地是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如果只注重形式,忽视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使行业企业在一定压力下“被动参与”,这样的集团难以存续。

(二)能够实现行业企业的组织利益

行业企业作为社区的成员,对社区产生认同和积极的归属意愿,愿意为社区的共同繁荣、和谐稳定贡献自身的力量,才能产生共同愿景。[14]如果没有认同,即便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也难以形成集团,形成了集团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笔者在剖析行业企业参与社区教育的动机后发现,所有参与单位都有一个组织发展优先原则,希望在实现共赢的同时,最终回报自身的组织成长。这种“共同愿景”既有自身的利益衡量,也有集体的利益衡量;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狭隘的一面。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今天,行业企业参与集团只能是他们的真实意思表示,是社区的成员意志体现,这样更有利于集团的有效运作;然而,不足之处在于,服务组织利益是企业的根本原则,企业培训未必完全尊重员工的学习意愿。共同愿景必须通过产权纽带和契约纽带来固定,这是社区教育集团的核心内涵,社区教育集团要有效运作,就既要尊重利益衡量与利益平衡,也需要通过协议的方式约定规制,彼此尊重契约精神,才能让“社会教育力”持续有效生成。

(三)社区教育机构应发挥组织作用

从终身教育共同体研究角度看,需要突出主导力量(发挥终身教育统筹指导机构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推动“社会教育力”的聚通与提升。[15]曹鸿骅、陈乃林提出,高职院校要牵头组织区(县)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等组建社区教育集团,形成紧密型教育合作组织。[16]这一提法进一步扩大了参与的覆盖面。社区教育集团由哪些机构牵头,这与参与单位自身的功能定位有关,与负责人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有关。就高职院校来说,如果它的定位包括了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也是集团重要的组织力量。社区教育机构(包括成人学校)代表政府举办、承办和指导教育培训活动,必然体现国家意志和专业性。社区教育集团的教育培训服务是否规范,质量是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在于社区教育机构有法定义务,社区教育机构负责人有强烈意愿,在拟定集团工作计划、保持信息沟通通畅、监控教育培训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性优势,并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因此,原则上应当由社区教育机构(包括增设社区教育功能的高职院校)组织牵头。如果有几个社区教育机构牵头,那么作为共同的牵头单位,相邻社区教育机构可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个地区如果没有社区教育机构,也没有其他有意愿牵头的单位,就不宜组建社区教育集团。

(四)合作项目为互利性的教育培训

张莉认为,可以采取项目化运作机制,构建新型项目管理联盟,才能有效破除社区教育机制性缺失的弊端。[17]社区教育集团是教育供给方式的一种改进,在利益规制下,把教育培训分解成项目来实施,并且在合作的基础上又更进一步,强调共享的互惠互利。比如:在集团内部,A企业参加B机构的b培训项目,作为一种交换,B机构也可以组织学员参加A企业提供的a项目,这就是一个供给主体之间相互服务项目;社区教育机构组织农户赴瓜果基地培训,基地向农户展示新品种和新技术,希望农户的产品由基地统一代售,提高集体议价能力,这也是一种项目合作。参加社区教育集团的各方彼此之间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尽可能降低各方的成本,如培训尽可能“送教上门”,并提高质量,这样可以降低受益方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瓶颈之一是资源统筹意识欠缺,从一些城市社区教育的实践经验来看,不同地区客观上存在着基于一、二、三产业或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资源,这种独特性资源对周边产业、居民具有辐射性和吸引力。比如:有的乡镇养殖、种植产业强;有的乡镇特色工业发达、技能培训条件好;有的乡镇非遗文化活动多。由于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溢出效应,社区教育集团往往是发挥这些独特性资源辐射作用的有力组织方式。但是,如果没有注重实施方式的项目化,那么,集团成员与社区居民均不能从中持久受益。因此,社区教育集团有多少合作项目,而且每个项目有没有得到有效运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注重培养一支专业化教学团队

有没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学团队是社区教育集团建设易为忽视的特征,集团需要为每一个合作项目聘任和培养胜任教学工作的兼职团队。社区教育集团的合作项目主要由行业企业提供,师资大多也由行业企业推荐,这些老师在某个领域是领军人才、能工巧匠和社会贤达,但由于没有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对学员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意愿缺乏了解,会影响教育培训的效果。因此,对教学团队的社区教育基本理论、教学法的培训尤为重要,比如:社区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学习任务的分解;用好微视频辅助教学;如何培养学员混合学习的习惯等。因此,集团应在兼职师资库建设方面予以倾斜,在教学人员调配方面做到发挥特长、优势互补。政府应当有针对性地组织师资培训,对优秀的兼职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

参考文献:

[1] 闻待.教育集团的理论与实践初探——基于对中国基础教育集团办学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2] 王中.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经济关系研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9(2):1-5,9.

[3] 李伟林.资源整合视角下的社区教育共同体探究[J].继续教育,2014(5):55-57.

[4] 刘芳.社区教育发展中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5] 王中.社会履行教育责任的现状、方式与变革[J].职教通讯,2016(13):1-4,9.

[6] 叶澜.社会教育力:概念、现状与未来指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3-10,57.

[7] 李旭东,段小兵.论民法中的利益衡量[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73-75.

[8] 丁红玲.社区教育管理:从独善其身走向社会架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3-16.

[9] 高耀明,魏志春.論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1(11):36-42.

[10] 林建傲,王亚波.乡镇成校集团化运作的实践和探索(节选)[C].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136-140.

[11] 毛丽萍.乡统筹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发展——基于温州市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6):18-19.

[12] 秦钠.中日都市社区教育比较研究——以上海和大阪为例[D].上海:上海大学,2006.

[13] 陈瑞昌,袁来军.江苏溧阳打造乡镇社区教育联合体[N]. 中国教育报,2016-4-18(3).

[14] 王中.模式与特征分析:我国终身教育共同体的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7(27):65-69.

[15] 王中.终身教育共同体:陌生人社会的精神归依[J].职教通讯,2015(16):1-5.

[16] 曹鸿骅,陈乃林.融合发展:高职院校引领城市社区教育的战略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1):23-25.

[17] 张莉.论城区终身教育共同体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15(9):43-48.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form the supply side of community education by forming community education groups, guiding and supporting social forces to build and share resources, and achieving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By studying the connotation,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education groups, it is preliminarily recognized that the agreement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is the key factor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community education groups. Only by respecting the interests and concerns of the participants, taking this as the principle of formation, combing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implementing corresponding measures, can the sharing mechanism of social resources be truly formed.

Key words: community education group; connotation;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责任编辑    曹    稳]

猜你喜欢
内涵模式特征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抓特征解方程组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木木相册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