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凡 吴佳丽 魏宇萱 刘岚 王昭雯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明确要求“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本文研究在中部崛起计划实施已10年、“抢人大战”的背景下,结合南昌市地域位置、经济数据、产业结构、人才现状与人才引进存在的问题,运用类比的方法比较其他城市人才引进计划,完善人才引进计划,为南昌市的崛起发挥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人才战略;中部崛起;对策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和人才工作,多次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点。2017年全国近20个城市相继出台政策以吸引人才流入,政策内容包含了落户优惠、住房折扣、购房补贴、就业补贴、家属子女保障、创业支持和科技研发支持等11大类,“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但我国各城市人才引进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正呈现出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政策的片面、同质化,人才尚未建立起基于结果的评价体系。因此,建立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研究、循证治理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人才引进政策持续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国内外人才引进战略的研究层面有以下几方面:
对于人才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杨月坤,葛秦(2018)运用文献研究法在分析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现有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存在的评价对象界定形式化、评价指标缺乏实证性和完备性、评价体系缺乏实操性以及分类评价不足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对于地方区域对人才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张波(2016)以人才体制改革为研究视角,基于人才特区战略的实施现状,详细阐述了21世纪以来人才特区战略推进过程中遇到的认识异化、政策趋同、动力失衡以及体制机制困境等问题,并从坚持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良性互动、注重整体性战略思维与治理模式、坚持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发展思路以及强化良好的人才生态系统建构等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邵建平,李芳红(2012)从自然,经济,制度,个人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欠发达人才引进问题的根源,最后结合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对于人才吸引因素的研究:Mitja Sardoc(2019)研究了分配的公平性对人才吸引的影响。贺翔、唐果(2014)通过调查海外高层次人才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指出创业环境和政府诚信度因子、城市实力因子、生活环境因子和城市了解度因子是影响海外高层次人才选择落户地点的四个主要因素。
因此,本文将以南昌市为例,结合南昌市地域位置、经济数据、城市实力、产业结构、人才现状与需求,出台的人才引进计划,类比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哈尔滨沈阳等老牌工业城市、西安成都等政策扶持城市,完善南昌市人才引进计划,为南昌市的崛起带来最大的效用。
二、南昌市人才引进现状及特点
中部崛起作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南昌市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人才战略是实现南昌市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举措。南昌市近年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布局高新技术、生物医药、食品制造业、智能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业、VR产业、文化旅游业等领域,这些领域有别于既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有别于传统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它的发展靠的是高新技术的带动和人才的推动。因此2018年南昌市实施“天下英雄城 聚天下英才”人才工程,未来五年,安排10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聚集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500名地方级领军人才,2000名重点产业紧缺急需人才和社会事业紧缺急需人才,新增10万名技能人才,吸引50万名青年人才在昌创新创业,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态环境,为南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自工程实施以来,南昌市共出台了19个配套文件,其中人才工程实施细则8个、服务保障配套制度6个、县区或行业部门配套文件5个,全市吸引超万人落户,征集博士以上岗位3277个,用人单位数、提供博士岗位数分别较去年增长96.0%、36.8%。吸引了“两院”院士25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5人,“青年千人计划”专家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国家“万人计划”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6人。南昌市人才新政“做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释放人才能量”,体现出了五大特点。
1、坚持按需求才,改革人才供给侧。南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卢亮昊表示,此次出台的人才新政应南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盯南昌人才队伍建设短板。
2、坚持以业兴才,成就事业搭平台。南昌人才新政聚焦重点产业和社会事业,通过政策扶持,推动人才资源向重点产业一线和社会事业前线有效配置,重点支持经开区绿色金融创新综合体、高新区南昌(国家)大学科技城、小蓝创新创业基地、红谷滩新区VR孵化中心和产业基地建设等。
3、坚持市场引才,选好伯乐相好马。人才新政提出未来五年投入1亿元作为国字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资金,用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基金投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
4、坚持靠缘聚才,打好用足亲情牌。人才新政提出要打好“亲情牌”,引进“有缘人”,建立赣籍人才信息库,聘请赣籍名人能人作为“南昌招才顾问”“南昌引才大使”,宣传推介南昌招商招才政策。
5、坚持本土育才,拓宽渠道挖潜力。人才新政着眼各类人才的培养,提出实施洪城菁英提升计划,进一步挖掘本土人才的潜力,提升本土人才的竞争力。
三、南昌市人才引进问题及其主要成因
盡管南昌市近年来在人才建设上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就目前人才发展水平同周围同类省会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需求相比有许多不适应、不协调的地方。其问题主要体现在:
1、人才总量相对不足
南昌市人力资源相对匮乏,现有人才资源仅为人才需求总量的一半,全市人才总量占比人口比例不足三成,远低于北上广深以及重庆、合肥、福州等中部城市。
2、公共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南昌市经济水平、财政收入状况、一般预算收入等经济水平原因,2017年长沙市GDP首破万亿,而南昌市GDP仅为5003亿,只占长沙市GDP的一半。尽管人才新政中提出将提供100亿资金用于人才引入,与周边城市人才新政差别不大,但南昌市重点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因财政收入水平较低而落后于同类产业竞争城市,难以吸引人才落户。
3、人才落户数量少、政策宣传效果不佳
根据南昌日报报道,南昌“人才新政”实施 8 个月以来,落户人才 8912 人,同比增长 200%。若按照月度计算,则每月平均落户 1114 人,而西安在2018年3月23号当日, 落户人数达到创纪录的8050人,差距显而易见。根据乐居对南昌市人才新政调查结果表示,超六成南昌大学生不了解人才新政,四成南昌大学生明确不会留在南昌。此外,在人才新政中提及的南昌人才网App至今仍未开通,相关服务未到位。
造成南昌市人才引进问题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点:
1、地缘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在国内的人才争夺战中,南昌市面临着不利的地域条件。东有杭州、福州,南有广州、深圳,西有长沙、重庆,北有合肥、南京、武汉等,这些城市已经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雄厚的经济基础抢占先机,使处于内陆城市的南昌市处于劣势。
2、政策措施有待创新
自南昌市2018年5月发布“天下英雄城 聚天下英才”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在此之前,北京、杭州、郑州、合肥、长沙、重庆等一二线城市早已颁布各地人才引进政策。一方面南昌市的政策措施明显滞后,难以在第一时间吸引人才。二是现有政策缺乏特色,与其他城市如长沙市发布“引才22条”并无根本性区别,缺乏创新。三是没有建立跟踪评价与监督保障体系,政策的实施难以落实到位。
3、工作环境欠优
人才的工作环境包括与人才工作相关的物质基础和软环境。南昌市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现状,工作环境难以与周边都市相比。
四、优化南昌市人才引进对策建议
1、结合南昌市特色产业结构,科学规划人才引进政策
通过南昌市与各地的人才政策的整理与同质性分析,不难看出各地人才政策从政策定位,政策工具,政策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重复性,致使政策出现“撞车”,造成各地人才引进之间的恶性竞争,可能最终导致为一场一味拼资金、拼优惠政策、拼宣传的争夺战。各地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不同,只有走“特色化”的人才引进政策,才能打造出具有南昌市特性的城市名片。因此,南昌市在制定人才政策时应精准定位,结合产业,科学规划,既做到人才与现有产业相匹配和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2、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人才引进环境
(1)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政府在制定人才政策时,要转变传统理念,不能把人才政策的重点放在人才物质条件上,要多加考虑综合因素,提升城市硬环境、软环境,足够吸引人才引进。
(2)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拔尖人才的等级评选机制,提高人才的社会政治地位,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3)加强人才平台建设
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加强人才文化建设,以独特的产业精神、形象吸引人才。创建人才集聚载体,如人才与高校、企业的集聚体,实现人才+产业+社会组织的产学研大平台。
3、政企结合,加强人才中介作用
企业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提出人才需求,到引进人才,最后到培养人才,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企业的参与,相比于政府,企业能够更有效的发挥人才的价值。因此,政府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不仅要考虑对人才的优惠方案,同时也要考虑对引进企业的政策优惠,提高企业引进人才的积极性。
4、完善人才引进评估与监督体系
人才引进必须跟上自身的变化并具有可调整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对人才引进进行动态评估,实时调整,建立起围绕人才引进政策和引进人才的评估与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月坤,葛秦.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18,03(31):65-69
[2]张波.人才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内地人才特区发展战略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6,12(38):66-72
[3]Mitja Sardoc.Talents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An interview with Hillel Steiner[J].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9,14:1393-1398
[4]邵建平,李芳红,欠发达地区核心人才流失与地域认同度关系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3):28-31
[5]贺翔,唐果,地方政府提升本地区对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研究[J].中国发展,2014年第1期.56-60
作者简介:黄泽凡(2000—),男,汉族,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方向。吴佳丽(1998—),女,汉族,江西抚州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方向。魏宇萱(1999—),女,汉族,江西抚州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工程方向。刘岚(1998—),女,汉族,江西高安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方向。王昭雯(1999—),女,汉族,甘肃平凉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方向。
課题信息:本文受到江西财经大学第十四届学生科研课题“中部崛起背景下人才引进问题探讨—以南昌市为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skt19169。
指导老师:舒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