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是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张志公先生曾言:“学好词语、掌握语用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关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词语教学高度的重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词语教学是基础性的教学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对此,教师应该基于新课标要求,利用高效率的词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基于重点词语,引导语言运用
重點词语指的是能够突出情感、揭示主题的词语。通常这类词语中蕴藏的含义非常深刻。通过对重点词语的分析,不仅能够把握文章主题、中心思想,而且能够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技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抓住重点词语,组织全面而深入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把握词语内涵。
以《第一次抱母亲》一课的教学为例,针对文章结尾这段话:“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感悟文本情感,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展开层次化教学。第一层,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这段话中蕴藏的情感,了解“母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爱”。整段话都围绕我与母亲之间的情感展开,读来让人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母亲流下的眼泪,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喜悦。第二层,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能够传神的词语。学生指出“抱”这个词运用得非常妙,体现出了“我”对母亲的爱。第三层,让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思考问题:“母亲为什么流下眼泪?从母亲流下的眼泪中,能够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重点词语分析这些句子的内涵。第四层,引导学生围绕这段话进行仿写,要求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围绕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内涵,使得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些词语,而且懂得如何利用词语,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自然就能够进行语言运用训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语用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关键词语,拓展语用场景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词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和上下文理解词语内涵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词语感悟情感,把握语言文字表达技巧。鉴于此,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词语感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根据词语把握文本内容,感悟情境。
以《梅兰芳学艺》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寻找文中的关键词语,并且要求学生感悟词语的内涵。之后,教师围绕文中的“词眼”展开深入解读,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眼睛会说话吗?你们能够从眼睛中,感悟到什么信息吗?从文章的‘词眼中,你们又能了解到什么?”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走进文本,感悟文章中的情境。经思考后,学生指出:“事实上,眼睛并不会说话,作者此处使用的是拟人手法。”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两个关键词“有神”“灵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在生活化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联想,逐步把握词语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基于文本中的关键词语为学生拓展语用场景,通过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基于核心词语,引导积极语用
在词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仅仅围绕词语本身的含义展开讲解,忽视了与具体情境的结合。事实上,为了强化词语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关注词语描绘的具体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词语内涵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全面把握词语的多层次含义。
以《鲜花和星星》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针对“满地的鲜花”这一词语展开了如下教学。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满地的鲜花,给你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其次,采取拓展迁移的方式,继续提出问题:“当小山上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之后,可以用‘满字来形容,此处提到的‘满字,还可以形容哪些事物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展开思考。此时,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再者,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了“两位老朋友一起喝酒,其中一人嘴里一直在喊着‘满上,满上”以及“当愿望实现时,小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这样两幅画面,引导学生加深对“满”这个字的理解。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在讲解词语含义时,结合了具体的情境,并且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通过生活画面的再现,对“满”字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延伸,使得学生能够深入感知“满”字的意蕴。多维度的词语解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词语的深层次理解。
总之,在语文课程体系中,词语教学是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词语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形成。在词语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基于“语用”视角,围绕词语展开文本解读,引导学生全面感知词语内涵,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责任编辑:潘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