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进
(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华星小学,江苏 徐州 221744)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以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现和扩展的表现方式,可以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尚低,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总结归纳能力,学习中对于色彩鲜艳、外形奇特、内容新鲜的事物接受速度快、接受能力强,因此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征和学习规律,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把需要让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图像、图形、颜色、线条结合起来,将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直观的展现,进而保证小学生对知识关系进行正确梳理,运用逻辑思维来看待各种概念、定义、定理、法则,从而更加顺利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实现核心素养的迅速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有大量的概念性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小学生进行正确、准确、深入的理解,以便为日后的持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对概念知识的理解有偏差的现象。概念掌握不清,知识理解就会出现错误,也就会导致日后的学习效果。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透彻,进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准确把握。
例如在小学三年级《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组织学生对平移、旋转、轴对称依次绘制了思维导图。就拿轴对称图形的思维导图来说吧,有的小学生就画出了一颗大苹果树,树干上写着“轴对称”,树上结着一个个大苹果,有的写着“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有的写着“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对着图形,左右两边完全重合”,有的写着“对称轴——对折后能够使两边图形完全重合的线”,有的写着“轴对称图形——五角星、等腰三角形、正方形……”。有了思维导图的助力,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各方面概念有了深入领会,学习效率提升更为明显了。
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当将所有的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并经过思维的加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当这样的知识体系构建完成后,学生才会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在应用到每一个知识点时迅速调出和该知识点相关联的所有知识,顺利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所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就极为重要了。
例如在学习了三年级数学下册之后,需要进行整册书的知识系统归纳了,此时教师首先在黑板正中画出一个气球的图案,中间写上“总复习”,之后一起和小学生回忆本册书中学习到的知识,一边从气球上延伸出数个箭头,分别指向了“千克和克”、“乘法”、“除法”、“年月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小气球,又从小气球上延伸出了大量更小的气球,上边将各个知识点所关联的知识一一展现而出。这样一来,整本数学中的知识以一个知识体系的形式呈现了出来,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将所有知识绘制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实现了知识体系的完美构架。
学习数学,需要学生能够从学习的知识中总结、归纳到一定的信息,能够将这些信息加以理解、应用,这一点就是我们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保证小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快速提升,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就为这一工作提供了足够的便利。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教师就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圈,标明“长方形和正方形”,之后向左、向右各画出一个大括号,分别标明是“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后要求学生进行相关信息的总结。很快小学生就总结出相同点:都是四边形、对边相等、都有四条边、都有四个直角等。不同点则包含临边是否相等、周长计算公式是否相同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其他活动都是学生独自开展,所有信息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得到的,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总而言之,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开展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可以极大激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推动小学生自主探究、系统归纳、深度探究等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步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延伸拓展能力,为小学生日后取得更大的辉煌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