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仁花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镇初级中学 江苏 高邮 225600)
数学在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日常学习和科研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因为数学严谨、思辨等属性,使得日常的数学学习格外枯燥无味。尤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如果不能够激发起其对于课程足够的兴趣,则很难保证授课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意义体现得格外明显。
1.1 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东西真正感兴趣,教学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数学知识因为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总是很难让初中生对其产生兴趣,因此在授课前采用多变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新课导入时如果可以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往往可以为接下来的课堂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同学们对于课堂知识的吸收。
1.2 全员参与,鼓励创新。现行的数学课堂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黑板上不断板书,学生在书桌前使劲记笔记。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课堂就是完全的“满堂灌”与“填鸭”。一些新课导入策略就是在正式授课之前让同学们用小组交流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探讨,这种方式的导入可以让全体师生产生一样的参与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的智慧总是能够擦出不一样的思想火花,即中央领导人现在倡导的创新意识。
1.3 循循诱导,简化内容。所谓新课导入就是在正式授课之前,用一些简单的知识慢慢带入,循循诱导,让同学们在不排斥的前提下进行学习。知识的难易程度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种循循诱导递进式的授课方法可以在心理上削减知识的难度,让同学们更加容易接受和吸收。
2.1 忽视互动,老师自娱自乐。虽然新课导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并不少见,但是真正发挥良好效果的却为数不多。新课导入之所以会效果不佳,有一个原因就是授课教师的思维没有改变,他们在讲课时依旧抱着传统的“教师主导”思想,忽视与同学们的互动。在这些教师看来,授课本来就应该是自己讲解,采取各种方法把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而同学们的任务便是认真接收教师传达的信息。这样一来,课堂导入在不经意间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自娱自乐。这既影响授课效果,又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
2.2 词不达意,学生不明所以。教师是一个对从事人员要求很高的职业,因为教育担着文化传承的重任。而针对学生的传道授业任务就要求教师不仅是一个有才识的学者,也要是一个杰出的演讲家。如果一个教师不善于表达,常常吐字不清、发音不标准、词汇枯燥,缺少必要的表情、手势,不能将肚子中的知识准确地表达出来,就很难让同学们领会其中要点,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时间不当,影响授课安排。新课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引子,真正的文化大餐还在后面呢,但是一些教师在进行导入的时候不小心就将话题扯远了,偏离课程目标,挤压了课程内容的讲解时间。 这种新课导入虽然能够起到吸引同学们注意力、激发兴趣的作用,但是由于时间的失调往往会导致之后的内容讲解不透彻,进而影响授课效果。
3.1 思维发散式,就是采用提问导入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同学们针对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将同学们带入教学中来。
3.2 设置悬念式,就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当然,可以是课程内容的问题,也可以将问题作为一个引子引出话题。
3.3 发现式导入式,就是老师提供一些线索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往往是跟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有关联,然后根据同学们的发现将大家引入正题。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树立同学们的自信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4 情境导入式,就是设计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场景,然后提示同学们进行思考,在大家有了一个答案之后教师通过这个情景与授课内容的关系将同学们带入授课当中。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家更好地感受问题,也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授课质量。
3.5 举例类比式,就是用一个熟悉的知识点来引出本节课即将要讲授的内容,这种方式既可以激发大家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也可以降低课程内容的难度。
综上所述,采取合理有效的导入策略,打破了以往数学课堂以教师为本、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原本枯燥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完成了创新性课堂的实现。这种互动教学、鼓励协作、支持创新的教育方式,也将为我国数学事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