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修德
(安徽金寨现代产业园区实验学校 安徽 六安 23732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韩愈的名篇《马说》,影响深远。传统的解读一般都认为作者用“伯乐”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喻人才,全文借“伯乐相马”的典故喻统治者和人才的关系,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学语文教科书也持这样的观点,将全文分为三层:
1、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2、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即“食马者”的无知。
3、总结全文,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
后世称善于发现人才的人(掌握较高权力的人)为“伯乐”,以“千里马”指代人才,这样的解读无疑是正确的,但笔者认为不够全面和深刻。
将全文分为三层是很正确的,这三层之间的关系在形式上是并列的,在内容上是递进的。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全文,会发现全文的三个层次有三组比喻:第一层,相马者和千里马;第二层,食马者和千里马;第三层,策马者和千里马。因此这三层的寓意分别是:(1)发现人才,(2)培养人才,(3)使用人才。但人们往往在形式上只看到第一层,只局限于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只看到了发现人才的重要,而忽视了对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只把二三两层看成是第一层的延伸,使文章的内容大大的缩水,大大的消弱了文章的深刻性。
“千里马”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知道,发现人才仅仅是第一步,这一步是基础,尤为重要,倍加珍贵。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在解读《马说》时,都看重伯乐(相马者)的作用,而忽视了“食马者”和“策马者”的作用。当我们展开全文来看,全文的三层,分别清晰地阐明了三个关系:第一,相马者和千里马的关系;第二,食马者和千里马的关系;第三,策马者和千里马的关系。这里的“相马者”、“食马者”、“策马者”都是用来喻统治者或拥有重权者,“千里马”指的是人才。
要想更深入的解读《马说》,还必须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他生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出生刚两月,他母亲便去世;三岁,父亲又去世。孤儿的他只好由长兄韩会及嫂抚养。七岁开始刻苦读书。十二岁,因韩会被贬韶州刺史,他随兄嫂第一次到岭南。不久,兄韩会病死,只好随寡嫂北归河阳。十三岁就能写文章,一边读书,同时留意古今兴亡治乱,在政治上树立远大抱负。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本文大约作于贞元11-16年间(795—800年),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796年后的几年里,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正是韩愈有这样的遭遇,有感而发,有“伯乐不常有”之叹。但有了伯乐,也只给千里马施展才华提供了可能,韩愈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进士,这不正是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的最高级别的考试吗?不正是层层选拔出来的“千里马”吗!又能怎样?因此,韩愈三次上书宰相,三次登权贵之门,希望得遇“食马者”,来栽培自己,得到当权者的赏识,但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一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被拒之门外,这使韩愈深感委屈和知己难遇。“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见韩荆州”(李白)这是当时想入仕途的文人士子很普遍的做法,他们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提携,为自己的受重用增加砝码,步入仕途铺平道路,而“食马者”之难求有甚于“相马者”。
千里马真正能发挥作用,最终要看“策马者”的驾驭之能,即当权者对人才的使用之法。“江山代有才人出”,任何时代都不是缺乏人才的时代,而往往都是埋没人才的时代,知人善任是文人志士的奢望,为知己者死成文人志士的理想,“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子沉冤,自坏汝万里长城。即使大唐盛世,杜工部只能“叹息肠内热”,李太白依然“不得开心颜”,韩吏部“欲为圣明除弊事”,却落得“好收吾骨瘴江边”。正是统治者“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使千里马有劲也使不上,出现了一代又一代埋没人才的悲剧,让多少奇才异能之士沉沦下僚,怀才不遇!
综上所述,“千里马”是一个系统工程,第一步,发现千里马,要有伯乐的眼光;第二步,培养千里马,要有礼贤下士的态度;第三步,使用千里马,要有正确的驾驭技能,文章的最后一句“其真不知马也”中的“知”正包含了上述三方面的意义,是对全文的总结。“千里马”工程也正是人才工程,韩愈认为,对有才能的人要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当代经营学教授、现代管理理论著名学者占部都美认为“所谓领导能力,是指由‘识别人’、‘培育人’和‘使用人’三部分构成的实际工作能力”。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韩愈的这种超越时空的认识,今天读来,应给我们以更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