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武
(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乐亭中学 江西 鄱阳 333100)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具有特殊性的物理实验是课堂教最重要的一部分。借助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能力,需要教学工作者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主题思想,制定具体有效的培养策略,运用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在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收获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去探究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同一个实验装置和同一个实验电路有的时候具有不同的用途,可以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例如,用来研究电阻、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实验电路,既可以对电阻进行测量,也可以用来对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进行测量。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的目的不同,实验操作、实验方法以及结论也就有所差异。通过对实验原理和装置的探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指导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进行探究,还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本身对学生就有一定的吸引力,物理老师要对此加以充分利用。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态度最积极,思维最活跃,这也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兴趣的最佳时期。
例如,在“观察水的沸腾”这个物理实验中,物理老师就可以利用酒精灯、纸、水等道具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如果将这张纸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这张纸会燃烧吗?如果将这张纸折成一个小船,在船里装满水,再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这张纸会不会烧着?在小船不燃烧的情况下,船里的水能不能被烧开?”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使其认真观察这个实验的现象。
物理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相关的物理知识点,同一个实验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进行验证。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物理老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条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验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例如,在教学“透镜”这节内容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凸透镜的认识,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凸透镜的原理,设计出老花镜和放大镜等一些非直接的凸透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学生利用透明的塑料膜,在其边缘上加一个圆形的边框,再将热水倒在塑料薄膜上。塑料薄膜在热水的浸透下逐渐软化,而且又因为水的重力作用开始向外扩展,结果就形成了一个周边水浅、中间水深的凸透镜;还有些同学利用灯泡壳盛水制作凸透镜。学生的探究兴趣非常浓厚,在这个过程中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也有所提高。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开放性教学模式并非仅仅是实验空间、事件以及仪器设备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开放。
例如,为了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振动产生声音”这一理论知识,笔者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探索和发现。有些学生在说话的时候将手放在喉咙上去感受;有些学生利用锣锤敲击锣面,再用手摁住锣面去感受振动;还有些学生仔细观察蜜蜂,了解到蜜蜂飞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由翅膀振动引起的。这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探索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实验能力的高低、实验素质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要想提高物理水平,必须要提高物理实验的能力。教师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和习惯,才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自学和实验得到解决,教师则引导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问题,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更新观念,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