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燕
(福建省诏安县江夏小学 福建 诏安 363500)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就应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全面发展。下面就浅谈我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的几种做法。
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情感与认识、情绪、兴趣、内驱力是相互影响调节的,其中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境,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趣味浓厚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课首导入环节,犹如一台晚会的序幕,它的开场好与差,直接影响下面的环节。如果能创设让学生感到惊奇、意想不到的情境,引学生入胜,必定能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我曾听过一位老师上《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带来一块三层包装的红砖头,他是这样导入的: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非常珍贵的礼物,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礼物吗?紧接着让一名学生帮忙拆开外包装,每拆一层,都要求这位学生要当心,不要损坏礼物,当这位学生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看到里面的“礼物”时,他不禁放声大笑。这时,这位老师要求他赶快把里面的“礼物”取出来,让全班同学也看一看,当他取出时,全班同学也禁不住捧腹大笑。然后,这位老师手捧着红砖头问学生“难道你们不觉得它珍贵吗?”生“会珍贵。”师“为什么?”生“建房子等等都用它叠起来。”师“看来它的确挺珍贵。”最后让学生给像砖头这样的物体取个名字——长方体。这样创设情景,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听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课堂本身就是学生生命整体的体验和发展过程,在学习中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可有效的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促进建立暂时联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且在学习中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自我意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例如,在教“平行四方形面积推导”时,先让学生尝试猜想:平行四方形面积可能与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面积有关系?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拆、拼,怎样把平行四方形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这时有的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进行比划,有的剪、拼,有的进行探索平行四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一会儿功夫,大部分学生都能用“割补法”推导出平行四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时,我再次深入提问:“你在这次面积公武的推导中有什么启发或收获?”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觉得转变后的长方形与平行四方形等底等高。”“我觉得把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是一种学习方法。”“我认为在推导时应先观察、猜测,最有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再动手操作,雨不是盲目。”……
这样,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反思评价中,梳理了思路,深化了对新知的认识,总结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元认知水平。
数学活动是一个有层次、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是感性不断上升为理性的过程。只有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质与作用产生感悟、反省与构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化过程。
3.1 在主动建构中学会反思。教学《圆的画法》之后,老师请学生画出直径4厘米的圆时,学生基本上都能画出一个圆,但画出来的圆大小相差一半,老师对于这种情况,就给出标准答案,并请全班的同学都想一想,有些同学为什么会画错?反思小结:原来他们把圆规脚张开到4厘米,变成画出一个直径8厘米的圆。让学生回顾反思错误的原因,使学生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3.2 在引导学习回顾中强化反思效果。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具体方法,从中提炼出适用范围更广泛的方法。例如:“被除数、除数与商3个数的和是131,商是3,被除数是几,除数是几”这道题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如果根据这个等式列出一个方程就变成是一个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那么该如何解答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知道,这道题可以用代数的知识来解:假设a÷b=3,则a=3b,那么a+b+3=131,就变成3b+b+3=131,解这个方程得b=32,a=3b=96。根据这道题的解题思路,老师再让学生想“如果把上道题的被除数,除数,改为被减数,减数,而其它数字不变,能否求出被减数,减数呢?”学生根据以上的解题思路,很快地计算出结果,这样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掌思维方法,从中提炼出适用范围更广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