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剑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文屋小学,广东 茂名 525000)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进行培育和加强,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充分挥发学校,家庭,社会在养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营造养成教育氛围,开展养成教育活动,切实推进新时代养成教育的深入发展。
细化养成教育,首先要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有深刻认识。但是当前一些学校,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把学习好坏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指标,对学生的习惯修养等缺乏重视,使得学校和班级不但没有成为发展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场所,反倒成为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促进者,严重影响了养成教育成效。
一些学校和教师虽然比较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但是缺乏常态化和长效性。往往是想起来就做做学生的工作,开展几次主题教育大会,以为就能起到效果,但是这种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够细化的教育方法对养成教育的严峻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了解,使得学生的好习惯无法保持,因此也就难以保障养成教育的质量。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但是当前一些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些家长由于过于溺爱孩子,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加剧了孩子习惯纠正的难度,给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干扰,提升了难度。加之家长和学校之间缺乏足够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张皮,养成教育十分单一,缺乏立体性和丰富性,学生的各种习惯依然不能改正。
养成教育需要持之以恒,以春风化雨的爱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但是由于教育理念的不当,使得当前小学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说教意味严重,家长作风严重,甚至歧视漠视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不但不能起到纠正学生习惯的目的,反倒变本加厉,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把学生推到更严重的地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说:“大量事实证明,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最根本的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既要注重面面俱到,同时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键阶段进行重点教育。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有一些关键期,抓住了关键期,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好、抓细、抓实,养成教育就能事半功倍,有助于学生的品德固化。如教师可以利用新生入学时期,对孩子进行“我爱新书包”以及“我爱新学校”教育,以此加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如每当有新入队的少先队员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我爱红领巾”教育,给大家讲解红领巾的来由以及佩戴方法,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和烈士事迹等,以此加强学生对少先队的认识和了解,做一名热爱祖国,热爱党的少先队员。再比如在每年的春天,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植树,通过挖土,栽培,浇水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爱护树木,爱护家园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等等。
养成教育非一日之功。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喜欢尝试,让他们养成好习惯绝非易事。而小学生的活动丰富多彩,把养成教育细化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学校和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拓展活动范围和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多类型地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如针对小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展“与文明握手”、“学校是我家”、“母校以我为荣”、“做文明学生”等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以此加强学生的文明素养。此外,也可以通过专题教育活动如国旗下演讲等,增强学生的热爱国旗的文明意识和家国观念。这些活动内容,既是德育教育,也是养成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于学生的习惯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家校合作意义和价值的凸显,在家庭中开展养成教育,是提升小学生的品德素养的重要形式。小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缘于家长的溺爱,存在很多不良习惯。自私,任性,胆小,怯懦,等等,改变这些习惯陋习,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帮助。只有改变家长教育理念,为学生的习惯养成创造宽严相济的家庭环境,学生的品德发展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作为父母,一定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的习惯树立良好的榜样。家具干净,房间整洁,见了邻居问好,别人有了困难给予帮助,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往往十分重要,等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除了要竭尽所能,为孩子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之外,作为家长,也要为孩子的综合心理发展创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行为习惯,不要打骂歧视,而是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解造成孩子不良习惯的因素,并积极改变。当前,尤其是一些农村孩子的父母,往往在家庭教育中不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经验,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作为学校,就应该切实行动起来,多开家长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认识。针对个别行为习惯不良,难以转变的学生,教师要坚持开展家访工作,切实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积极和家长交流沟通,赢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好感。此外,为了鼓励一些重视孩子教育,科学教育孩子的家长,学校有必要建立一些奖励措施。如对三好学生的家长颁发家庭教育优秀奖章,以资鼓励等,可以有效提升其他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为孩子良好的习惯养成创造条件。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个人素养。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教师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尤其是作为小学教师,更需要在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用和善友爱之心去启迪学生,教化学生,使学生受到巨大的道德感染。作为学校,要营造尊师重教的好氛围,对于那些品德突出,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师要给予奖励和福利倾斜,每年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班主任,给予表彰,促进教师把养成教育的工作长期坚持下去,激发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小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教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崇高,正可以借教师良好的品质规范和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知识、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从理论到实践,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让养成教育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意识和习惯,以自己的好习惯带动学生的好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自己积极的努力。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养成教育必须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在点滴小事上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比如吃零食是很多孩子的爱好,对此,就可以教育学生不乱吃,不乱吐,不乱扔,见到废纸,果皮等随手捡起来,做一个热爱环境的好学生。比如教育学生上下楼梯轻声慢走靠右行;教育学生见到老师问好,不要不言不语;教育学生放学之后主动关门窗,做一个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体的好学生;教育学生拾到东西要主动交公,做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学生;教育学生穿衣整洁,勤洗手,勤剪指甲,做一个干净卫生的好学生......诸如此类的小事情,都是开展养成教育的重要契合点,需要教师养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行动的好习惯,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结束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养成教育的意义不容轻视。当前社会不良思潮冲击着小学生的头脑,养成教育面临的形式不容乐观。每一位德育教育工作者,务必要树立信心,通过养成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有文化的新时代小学生,保障小学生的健康发展。